一种脱氰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7678672 阅读:5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氰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无机聚合物、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共聚法制备形成具有无机-有机复合高分子结构的脱氰剂。将所述脱氰剂加入废水中的同时掺杂易于捕获游离态氰的无机金属盐,辅助低浓度氰化物高效去除,最后通过络合、絮凝、架桥、电中和等作用,氰化物控制在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下,达到高效脱除氰化物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去除低浓度氰化物、具有脱氰效率高的优点,而且药剂制备方法简单,药剂投加量低,成本低廉,无需额外增加设备,过程操作简单,用途广泛,适用于各种低浓度含氰废水及受氰化物污染的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氰剂及其用途,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氰剂的制备方法及深度脱除废水中低浓度氰化物的脱除方法
技术介绍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的致死量为I 2mg/kg,此外很多含氰化合物都可引起急性中毒。总氰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废水传统脱氰处理主要依靠投加化学药剂,但由于络合氰化物相对结构复杂、形态稳定,脱氰效果有限,处理后出水中仍然含有低浓度络合氰化物,使得总氰(TCN)浓度保持I 5mg/L,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低于 O. 5mg/L) ο现有废水深度脱氰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UV-Fenton,原位生成普鲁士蓝,催化氧化法以及新型技术。活性炭吸附脱除氰化物能力有限,同时存在吸附平衡的问题,待使用一定作用时间后,活性炭需要更换,而且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不利于现场使用。UV-Fenton法脱除氰化物,针对水体PH值在3. 5 4. 5时效果最佳,同时该方法停留时间长,过氧化氢投加量大(大约在5 6g/L)。原位生成普鲁士蓝的方法是在水中投加亚铁离子,通过形成不溶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赫沈健曹宏斌李玉平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