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氰剂及其用途,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脱氰剂的制备方法及深度脱除废水中低浓度氰化物的脱除方法
技术介绍
氰化物大多数属于剧毒或高毒类,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的致死量为I 2mg/kg,此外很多含氰化合物都可引起急性中毒。总氰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废水传统脱氰处理主要依靠投加化学药剂,但由于络合氰化物相对结构复杂、形态稳定,脱氰效果有限,处理后出水中仍然含有低浓度络合氰化物,使得总氰(TCN)浓度保持I 5mg/L,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低于 O. 5mg/L) ο现有废水深度脱氰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UV-Fenton,原位生成普鲁士蓝,催化氧化法以及新型技术。活性炭吸附脱除氰化物能力有限,同时存在吸附平衡的问题,待使用一定作用时间后,活性炭需要更换,而且操作繁琐成本较高,不利于现场使用。UV-Fenton法脱除氰化物,针对水体PH值在3. 5 4. 5时效果最佳,同时该方法停留时间长,过氧化氢投加量大(大约在5 6g/L)。原位生成普鲁士蓝的方法是在水中投加亚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赫,沈健,曹宏斌,李玉平,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