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莲芬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7699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属荨麻疹的治疗药品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药,其特殊之处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麻黄、干姜、浮萍、杏仁、白藓皮、丹参、陈皮、丹皮、僵蚕、荆芥、防风、金银花、牛蒡子、生地、黄芩、薄荷、蝉蜕、当归、赤芍、大青叶、生甘草。本发明专利技术所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提供了一种能消除患者的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具有治疗费用低、患者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荨麻疹疾病的治疗药品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成药的

技术介绍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此病的皮疹表现就像人接触了植物荨麻,所导致的皮肤损害相似,故称其为荨麻疹。此病特点是全身泛发性风团型皮肤损害,皮疹来去迅速,消退不留痕迹,自觉痒甚,可伴有全身症状和内脏损害,如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常缠绵多年不愈;发病原因某些食物、药物、感染、花粉及其他吸入物(屋尘、动物皮屑等),以及精神因素、物理因素、全身性疾病、遗传素质等也可成为荨麻诊发病的原因。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其发病机理可以是免疫性的和非免疫性的,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⑴食物及添加剂;⑵药物;⑶感染;⑷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按病因分类有许多特殊类型。目前临床上多以组胺型和胆碱能型加以辨别诊治。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产生变态反应有关。荨麻疹初起皮肤局部发生瘙痒,抓后皮肤潮红,迅即发生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鲜红或白色风团,剧烈瘙痒,此起彼伏,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一般皮疹泛发全身,粘膜部位亦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可伴有腹痛、腹泻,发生于喉头粘膜,则可引起喉头水肿产生呼吸困难,胸闷憋气,严重者可窒息死亡。反复发作者,可迁延数月或数年。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较严重的摧残,其疗效差、反复发作令患者不满意,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的痛苦,而且带来了较高的医疗费用。因此,寻求一种新的、能消除患者的疾患、具有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荨麻疹的中成药仍是本
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消除患者的疾患,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具有治疗费用低、患者服药方便、疗效快、无副作用的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其特殊之处是由下列重量份的药物制备而成麻黄3-10份、干姜3-10份、浮萍5-20份、杏仁5-20份、白藓皮10-30份、丹参10-30份、陈皮5_25份、丹皮5_25份、僵蚕5_20份、荆芥5-20份、防风5-20份、金银花10-30份、牛蒡子5_20份、生地5_20份、黄芩5_20份、薄荷3-10份、蝉蜕3-10份、当归5-20份、赤芍5-20份、大青叶5_20份、生甘草3_10份。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上述药物重量份的优选方案是麻黄5-8份、干姜5-8份、浮萍10-15份、杏仁10-15份、白藓皮15-25份、丹参15-25份、陈皮10-20份、丹皮10-20份、僵蚕10-15份、荆芥10-15份、防风10-15份、金银花15-25份、牛蒡子10-15份、生地10-15份、黄芩10-15份、薄荷5-8份、蝉蜕5_8份、当归10-15份、赤芍10-15份、大青叶10-15份、生甘草5-8份。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上述药物重量份的最佳方案是麻黄6. 5份、干姜6. 5份、浮萍12份、杏仁12份、白藓皮20份、丹参20份、陈皮15份、丹皮15份、僵蚕12份、荆芥12份、防风12份、金银花20份、牛蒡子12份、生地12份、黄芩12份、薄荷6. 5份、蝉蜕6. 5份、当归12份、赤芍12份、大青叶12份、生甘草6. 5份。 上述所述的中成药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技术制成丸剂、丹剂、散剂、片剂、膏剂、汤剂及胶囊装粉剂的内服药剂型。上述所述的中成药还含有药物赋形剂。上述所述的中成药用于作为治疗急性荨麻疹皮肤病的内服中成药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成药的组方原则是以调节血流循环,清心火、祛风利湿、益肾解毒、镇疼止痒、凉血化斑、增进毛细血管扩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急性荨麻疹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药物配伍得当、组方合理,其所述各味药物的功效为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其中L-麻黄碱、D-伪麻黄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还含有挥发油等,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和利尿消肿、解热、抗炎镇咳、祛痰之功效;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 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味辛,性热,大热,无毒;归脾、胃、肺经;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浮萍味辛,性寒。无毒。入肺、肝、脾经。功效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主治治时行热痈,斑疹不透,风热痛疹,皮肤瘙痒,水肿,经闭,疮癣,丹毒,烫伤。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炒杏仁取净杏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味苦、性温,有毒,归入肺、大肠经;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之功效;主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等症。白藓皮性寒、味苦,归脾、胃、膀胱、小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临床用于湿热疮毒、遍身脓窠、黄水淋漓,以及皮肤瘙痒、疮癣疥癞、阴部肿痛等症、白藓皮为祛风、除湿热的药品,并可渗湿热于下窍,适用于疮癣湿痒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入心、脾、肝、肾径;功效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陈皮性温,味苦、辛。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丹皮味苦,性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僵蚕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等疾病。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等疾病。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鹭鸶花、银花、金银花、二花、金藤花、双苞花、金花、二宝花;性寒、味甘;归经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牛蒡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症的治疗。生地生地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干舌绛;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养阴生津功效。还可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黄岑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莲芬董娜渠淑敏吴国敏
申请(专利权)人:王莲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