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颗粒制剂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685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5 20:19
一种应用于医药技术领域中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颗粒制剂制备方法,它的产品配方有,黄芪、山楂、何首乌、草决明、泽泻、海藻、川芎、当归;其颗粒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黄芪、山楂、何首乌、草决明、泽泻、海藻、川芎、当归八味药材中的川芎、当归加水量蒸馏,留取其蒸馏液和药物煎液;黄芪、何首乌、草决明用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得到药物的醇提液,将山楂、泽泻、海藻用水与黄芪、何首乌、草决明共煎,精滤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浓缩液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浸膏粉整粒,检验,分装于铝塑薄膜袋中,既得成品。该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组成简单,配伍关系明确,药味少,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显著,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具有调节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的作用,有显著的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中的一种中草药,尤其是涉及。
技术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内皮细胞损伤、炎症机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目前认为,AS包括多个病理过程,是由血管壁的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局部功能障碍,内皮下基质与胶原暴露,血小板粘附聚集,产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凝血和抗凝血系统失衡,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活化,迁移,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生成等共同所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导致管腔狭窄、变脆,稳定性下降,引起相应脏器缺血,梗死等严重后果。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已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已成为中国老年疾病中主要死亡原因。临床中如何选择疗效好、毒副反应小、改善症状明显、有靶器官保护作用、价格合理的治疗措施,是临床医生及患者都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基于中医药在临床上表现出显著疗效,并经过多年临床的验证,总结出一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药,来减轻患者病痛和负担,充分体现中医中药的特色。目前临床应用中,已报道了多种具有抗AS作用的药物,大量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存在多效性作用,成为当前最有效的治疗AS的药物之一。然而,他汀类药物长期应用可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尤其是肝功能损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长期应用。其次部分他汀类药物价格昂贵,长期服用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价廉、毒小的抑制AS的药物是近年临床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完善,中药临床作用机制逐渐明朗,中药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而中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的广泛性,为有效防治AS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疾病且稳定性好,不良反应轻等特点,在防治AS中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多种中药已经被用于防治AS及其相关疾病,并显示出良好的作用。目前认为中药抗AS的作用机理主要有调脂,抗脂质过氧化,抗凝,促纤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从多角度,多靶点,多层次整体调理调治动脉粥样硬化。中药预防AS通过上述机理消退、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快,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因此,研制开发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实际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靠、成本低、方便服用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和颗粒制剂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的产品配方的重量比是,黄芪15g_40g,山楂20g-25g,何首乌15g-25g,草决明20g-25g,泽泻15g-20g,海藻20g-30g,川芎15g_25g,当归15g_25g ;其颗粒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将黄芪、山楂、何首乌、草决明、泽泻、海藻、川芎、当归八味药材中的川芎、当归加14倍水量蒸 馏2小时,留取其蒸馏液和药物煎液;黄芪、何首乌、草决明用10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得到药物的醇提液,备用。将山楂、泽泻、海藻用14倍水量与黄芪、何首乌、草决明共煎2小时,再加6倍量水煎煮30分钟,煎液合并,煎液加川芎当归的蒸煮液和黄芪、何首乌、草决明的醇提液,混匀,用板框压滤机进行粗滤和精滤,精滤用三效节能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15,温度为60°C;浓缩液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浸膏粉,进液速度6000ml/min,离心速度6000r/min,进风温度120°C ;膏粉加入20%的糊精,用50%的乙醇润湿制粒,湿颗粒用沸腾床干燥,风温70°C ;加入¢-⑶包结物细粉,整粒,检验,分装于铝塑薄膜袋中,既得成品。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在于它的产品配方及颗粒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由黄芪,山楂,何首乌,草决明,泽泻,海藻,川芎,当归八味药组成,组方有法、配伍有制,具有补气扶正、祛瘀除塞、流通气血以达到振奋心阳,活血通络等作用。本方黄芪味甘,微温,入肺、脾经,可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活血通络,祛瘀而不伤正;当归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二者共为君药,相辅相成,以黄芪补脾肺之气,又用当归养血补血为引导,共奏补气生血之功,以助心主血脉功能。川芎,味苦辛,性辛温,归于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为〃血中之气药〃。海藻,苦咸,寒。入肺、脾、肾经,软坚,消痰,利水,泄热之功效。二者共为臣药,助君药行气活血。何首乌、草决明润肠通便,泽泻利尿、清湿热,三者共为佐药。本专利技术组成药味的药效学研究。(I)黄芪黄芪的主要成分有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单味黄芪或以黄芪为主药的复方可扩张机体的冠状动脉,增加冠脉的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可抑制血小板的粘附,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2)当归研究表明,当归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丙二醛(MDA)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大鼠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I-(VCAM-I) mR-NA的表达,提示当归芍药散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进一步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川芎川芎所含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嗪和阿魏酸等,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扩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多种作用。在病理情况下,许多因素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引起血栓。而川芎嗪具有显著的抗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4)海藻研究表明海藻中的有效成分藻胶酸硫酸酯给家兔(饲胆固醇)注射5 10毫克/公斤,不仅可降低脂血症,且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留醇水平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性并无显著改变;此时兔体重增长速度受抑制,其大网膜及腹膜后脂肪较少,而脾脏增大,且有脂质积累,故其作用除有肝素样作用外,还可能与网状内皮系统吞食脂粒之能力增强有关。(5)何首乌何首乌卵磷脂能降低血浆中总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脂的含量,抑制¢-脂蛋白含量上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比值。卵磷脂能阻止类脂质渗透到动脉内膜或在血清滞留,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和裂解,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减少栓塞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何首乌水溶性成分二苯乙烯苷能使溶血磷脂酰胆碱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降低48. 22%和25. 29%,提示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6)草决明动物试验表明,草决明能抑制血清胆固醇升高及主动脉粥样硬化斑点形成,能明显增加血清HDL-C的含量及提高HDL-C/TC比值,改善体内胆固醇的分布状况,蒽醌糖苷是决明子降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增加排泄,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