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73200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1 15:06
一种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所述热管测试机及热管测试系统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测试机及使用该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主机速度和性能的提高,其内部的散热间题越来越突出。大多数计算机主机利用热管、散热器及风扇等组合起来进行散热。计算机主机上的主要发热元件一般为中央处理器及显卡等。热管与该中央处理器和/或显卡等发热元件相接触以吸走上述发热元件的热量,随后经由散热器及风扇等将热管上的热量进行散热。因此,热管的导热性能是判断热管好坏的重要指标。在对热管的导热性能进行测试时,一般需要加热模组来模拟中央处理器和/或显卡等发热源对热管进行加热,利用散热模组来对热管进行散热,通过温度撷取器来采集该加热模组及散热模组的温度后传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则对温度撷取器采集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该热管的测试結果。现有的散热模组一般仅采用风扇(风冷方式)或者流动的水(水冷方式)来对热管直接进行散热。然而,所述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不好,影响热管的性能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以对热管性能进行准确测试的热管测试机。另,还有必要提供ー种具有上述热管测试机的热管测试系统。ー种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ー种热管测试系统,用于对待测热管的性能进行测试,所述热管测试系统包括热管测试机、控制箱及计算机,所述热管测试机包括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模组及对待测热管进行散热的散热模组,所述加热模组包括用于对待测热管进行加热的加热铜块,所述散热模组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导热晶片、吸热铜块及风扇,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上,所述散热铜块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及吸热铜块传递至所述风扇,所述风扇冷却所述吸热铜块;所述控制箱采集所述加热铜块及散热铜块的温度数据后传送至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对该热管性能的测试結果。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通过所述设置散热铜块、导热晶片以及吸热铜块来传导所述待测热管上的热量至所述风扇,有效地提高了对待测热管上的热量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对热管性能测试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热管测试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热管测试机的立体组装图。图3是图2所示热管测试机的立体分解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热管测试系统100热管测试机10 加热模组11加热铜块111隔热块112安装槽1121第一安装孔1123固定块113第二安装孔1131加热棒114加热端支撑板115加热端底座116散热模组12散热铜块121隔热板122装配孔1221导热晶片123隔热环124吸热铜块125风扇126螺钉1261装配块127收容孔1271装配轴128散热端底座129散热端支撑板1291固定模组13气缸131压块133连接板135承载板14调节模组15连接座151支撑座153装配槽1531转轴155固定螺栓157指针159底板16启动/停止按钮161指示灯163控制箱30供电模组31电源插头311温度数据采集模组33热电偶插头331计算机50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阅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热管测试系统100用于对待测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测试。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的热管测试系统100包括热管测试机10、与热管测试机10电性连接的控制箱30及与控制箱30电性连接的计算机50。请參阅图2及图3,所述热管测试机10包括加热模组11、散热模组12、固定模组13、承载板14、调节模组15及底板16。其中,所述加热模组11用于对待测热管的一端进行加热;所述散热模组12用于对所述待测热管的另一端进行散热;所述固定模组13用于将所述待测热管固定于所述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上;所述承载板14用于承载所述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 ;所述调节模组15用于调节所述承载板14与水平面的角度,从而调节所述加热模组11及散热模组12与水平面角度以适应不同待测热管的测试要求。在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模组1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加热模组11相 邻设置。请ー并參阅图3,每ー个加热模组11包括加热铜块111、隔热块112、固定块113、加热棒114(如图3所示)、加热端支撑板115及固接于所述承载板14的加热端底座116。所述加热铜块111、隔热块112及固定块113依次叠设固接于一起。所述加热铜块111用于支撑所述待测热管并对该待测热管进行加热。所述隔热块112背离该固定块113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21,用于安装所述加热铜块111。所述隔热块112朝向该固定块113的表面开设有贯通至该安装槽1121的第一安装孔1123。所述固定块113上开设有与该第一安装孔1123同轴的第二安装孔1131。所述加热棒114 一端收容于该第二安装孔1131内,另ー端收容于该第二安装孔1131内,并于安装槽1121内与所述加热铜块111相接触,以对该加热铜块111进行加热。所述加热端支撑板115分别与所述固定块113及加热端底座116相固接,以此将所述固定块113与所述加热端底座116连接于一起。所述散热模组12包括依次叠设于一起的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吸热铜块125及风扇126,所述待测热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所述加热铜块111及散热铜块121上,所述散热铜块121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123及吸热铜块125传递至所述风扇126,最終通过所述风扇126将热量进行释放。本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模组12还包括隔热板122、隔热环124、装配块127、装配轴128、固接于所述承载板14的散热端底座129以及固接于所述散热端底座129的散热端支撑板1291所述隔热板122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 ;所述隔热板122上贯通开设有用于装配所述散热铜块121的装配孔1221。所述隔热环124大致呈框体状;该隔热环124收容所述导热晶片123于其框体内。所述风扇126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相对于所述隔热板122的另ー侧面。具体地,所述风扇126通过其四个端角上分别设置的螺钉1261固接于所述装配块127上。所述风扇126的底面还承载于所述散热端底座129上。所述装配块127上贯通开设有收容孔1271。所述隔热环124及装配于该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部分收容于该收容孔1271内。所述散热铜块121 —端装配于该隔热板122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装配孔1221而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271内,并与装配于所述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相接触。所述吸热铜块125设置于所述装配块127与所述风扇126之间,且该吸热铜块125 —侧面与所述隔热环124内的导热晶片123相接触,另ー侧面与所述风扇126相接触。如此,所述散热铜块121、导热晶片123、吸热铜块125以及风扇126之间依次叠设于一起。所述散热铜块121将从待测热管吸收的热量依次通过导热晶片123及吸热铜块125传递至所述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登聪胡永兵李元钊尚战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