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卢德华专利>正文

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5685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6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其技术方案是:由布料器、圆形筒体、布料进出口、点火口、出料斗、支撑围护墙、篦子、耐火砖内墙组成,底部为圆形的支撑围护墙,在支撑围护墙上留有出料斗;在支撑围护墙的上部座有圆形筒体,圆形筒体内部为耐火砖内墙,在圆形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设置布料器,在圆形筒体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出料斗;所述的圆形筒体和支撑围护墙的结合部安装篦子,篦子上部的圆形筒体上设有可供进出的布料进出口,布料进出口上设有点火口;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安全,烧结效果好,尤其是不用人工进出料,开启篦子就可以是将烧结好的陶粒自动放出筒体,解决了人工进出料造成的人身的危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轻骨料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烧结粉煤灰陶粒的方法是在篦子的上方平铺引燃物,将粉煤灰成球后不断的堆放在引燃物上,利用鼓风机吹燃料,在焙烧过程中,用砖块对粉煤灰进行围护,这种做法既浪费了燃料,烟气对操作人员及周边环境带来危害,而且烧结不均匀,成本较高。现中国技术专利号为02209245公开了一种《粉煤灰陶粒烧结窑》,它将窑体分成多个烧结室,烧结室底部为火焰室和风道,烧结室内装贮料箱。解决了部分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复杂、还需要专门设置火焰室,且储料箱的进出都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其机械化程度高,安全方便且节能环保。其技术方案是由布料器、圆形筒体、布料进出口、点火口、出料斗、支撑围护墙、篦子、耐火砖内墙组成,底部为圆形的支撑围护墙,在支撑围护墙上留有出料斗;在支撑围护墙的上部座有圆形筒体,圆形筒体内部为耐火砖内墙,在圆形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设置布料器,在圆形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料斗;在所述的圆形筒体和支撑围护墙的结合部安装篦子,在篦子上部的圆形筒体上设有可供进出的布料进出口,布料进出口上设有点火口。上述的出料斗的底部设有出料门,出料门通过钢丝绳连接控制关闭出料斗,形成进风腔,进风腔的外端设有进风口。上述的篤子由中轴、两个半圆形分篤、加强筋、固定销和固定圈组成,两个半圆形分篦的一端通过中轴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销活动连接在固定圈上,所述的半圆形分篦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安全,烧结效果好,节约能源,成本低,产品质量高,尤其是不用人工进出料,开启篦子就可以是将烧结好的陶粒自动放出筒体,机械化程度高,彻底解决了传统生产中人工进出料造成的人身的危害。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篦子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布料器I、圆形筒体2、布料进出口 3、点火口 4、出料斗5、支撑围护墙6、篦子7、引风口 8、耐火砖内墙9、出料门10 ;中轴7. I、半圆形分篦7. 2、加强筋7. 3、固定销7. 4 和固定圈7. 5。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由布料器I、圆形筒体2、布料进出口 3、点火口 4、出料斗5、支撑围护墙6、篦子7、耐火砖内墙9组成,底部为圆形的支撑围护墙6,在支撑围护墙6上留有出料斗;在支撑围护墙6的上部座有圆形筒体2,圆形筒体2内部为耐火砖内墙9,在圆形筒体2 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设置布料器1,在圆形筒体2的底部设有出料斗5 ;在所述的圆形筒体 2和支撑围护墙6的结合部安装篦子7,在篦子7上部的圆形筒体2上设有可供进出的布料进出口 3,布料进出口 3上设有点火口 4。其中,出料斗5的底部设有出料门10,出料门10通过钢丝绳连接控制关闭出料斗, 形成进风腔,进风腔的外端设有进风口 8。另外,篦子7由中轴7. I、两个半圆形分篦7. 2、加强筋7. 3、固定销7. 4和固定圈 7. 5组成,两个半圆形分篦7. 2的一端通过中轴7. I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销7. 4活动连接在固定圈7. 5上,所述的半圆形分篦7. 2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7. 3。使用时,通过人工进入圆形筒体2将引燃物,如干柴、各类秸杆、锯末等平铺在篦子上,然后,关闭布料进出口 3,将成型粉煤灰球通过传送机从筒体顶部的进料口和布料器 I均匀的放在引燃物上堆积,装满筒体后将布料器取下,从点火口将引燃物引燃,利用引风机不断地给进风腔注入空气,通过进风腔均匀的将篦子上的燃料和粉煤灰球烧结,燃烧的热量在筒体内的内耐火砖内墙里面得到充分利用,烧结后,开启篦子,陶粒就会自动下落, 通过出料斗5排出。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安全,烧结效果好,节约能源,成本低,产品质量高,尤其是不用人工进出料,开启篦子就可以是将烧结好的陶粒自动放出筒体,机械化程度高,彻底解决了传统生产中人工进出料造成的人身的危害。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其特征是由布料器(I)、圆形筒体(2)、布料进出口(3)、点火口(4)、出料斗(5)、支撑围护墙(6)、篦子(7)、耐火砖内墙(9)组成,底部为圆形的支撑围护墙(6),在支撑围护墙(6)上留有出料斗;在支撑围护墙(6)的上部座有圆形筒体(2),圆形筒体(2)内部为耐火砖内墙(9),在圆形筒体(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设置布料器(I),在圆形筒体(2 )的底部设有出料斗(5 );在所述的圆形筒体(2 )和支撑围护墙 (6 )的结合部安装篦子(7 ),在篦子(7 )上部的圆形筒体(2 )上设有可供进出的布料进出口 (3),布料进出口 (3)上设有点火口(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料斗(5)的底部设有出料门(10),出料门(10)通过钢丝绳连接控制关闭出料斗,形成进风腔,进风腔的外端设有进风口(8)。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篦子(7) 由中轴(7. I)、两个半圆形分篦(7. 2)、加强筋(7. 3)、固定销(7. 4)和固定圈(7. 5)组成,两个半圆形分篦(7. 2)的一端通过中轴(7. I)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销(7. 4)活动连接在固定圈(7. 5)上,所述的半圆形分篦(7. 2)上设有横向的加强筋(7. 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化生产粉煤灰陶粒烧结装置。其技术方案是由布料器、圆形筒体、布料进出口、点火口、出料斗、支撑围护墙、篦子、耐火砖内墙组成,底部为圆形的支撑围护墙,在支撑围护墙上留有出料斗;在支撑围护墙的上部座有圆形筒体,圆形筒体内部为耐火砖内墙,在圆形筒体的顶部设有进料口且设置布料器,在圆形筒体的底部设有漏斗状的出料斗;所述的圆形筒体和支撑围护墙的结合部安装篦子,篦子上部的圆形筒体上设有可供进出的布料进出口,布料进出口上设有点火口;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且安全,烧结效果好,尤其是不用人工进出料,开启篦子就可以是将烧结好的陶粒自动放出筒体,解决了人工进出料造成的人身的危害。文档编号F27B5/13GK202350495SQ20112049037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专利技术者卢德华, 王景亮, 王真, 王长志 申请人:卢德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德华王长志王真王景亮
申请(专利权)人:卢德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