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52512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5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包括了导体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外套设有绝缘层,所述的外护套内设有铜丝屏蔽层,所述的铜丝屏蔽层外敷设有铝塑复合带,所述的绝缘层与铜丝屏蔽层之间设有半导电缓冲带或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有效消除绝缘中的空间电荷、电缆敷设方便、不受落差限制、运行可靠性高等特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直流输电技术是采用基于可开断型器件的电压源换流器和PWM技术进行直流输电。该技术非常适合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并网、孤岛送电、城市电网供电、异步交流电网互联等领域。30kV飞OOkV高压直流电缆传统结构是采用油浸纸绝缘结构或充油纸绝缘结构,并采用铅套作为防水层。在高电性能的绝缘材料(特别是XLPE这类的绝缘料)中,存在气孔、杂质等微型缺陷,这些微型缺陷会成为俘获电流子的“陷阱”,当长期施加直流电场时,载流子在定向迁移过程中被陷阱俘获后形成了空间电荷,继而导致局部电场的集中和畸变。此时局部电场相当于外加电场的强度和空间电荷的强度相叠加。当局部电场强度大大超过电缆设计场强时,绝缘会很快老化发生击穿。特别是在极性反转过程中,局部电场往往急剧增加,绝缘击穿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消除空间电荷“陷阱”,避免绝缘中形成空间电荷是成功研制高压直流交联电缆的关键。传统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有三点。I、油浸纸绝缘直流电缆内部有大量的液体绝缘油存在,对运行环境要求高,必须做好防火处理;2、运行过程中油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必须进行实时监控;3、由于油压的存在,电缆受落差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消除绝缘中的空间电荷、电缆敷设方便、不受落差限制、运行可靠性高的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包括了导体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外套设有绝缘层,所述的外护套内设有铜丝屏蔽层,所述的铜丝屏蔽层外敷设有铝塑复合带,所述的绝缘层与铜丝屏蔽层之间设有半导电缓冲带或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本技术有效解决了 XLPE在直流场强下空间电荷问题,同时采用特殊结构来适应特殊采用XLPE做为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代替油浸纸和充油纸绝缘电缆,电缆运行可以免维护,电缆敷设方便,不受落差限制,运行可靠性高。本技术消除绝缘中的空间电荷;且根据电场分布的特性来确定电缆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了内屏和外屏以及交联聚乙烯绝缘。运行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作为优选,所述的铜丝屏蔽层外设有铜带反扎。运行可靠性高、安全性好。因此,本技术具有能有效消除绝缘中的空间电荷、电缆敷设方便、不受落差限制、运行可靠性高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如说明书附图I所示,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包括了导体I和外护套2,导体外套设有绝缘层3,绝缘层包括了内屏和外屏以及交联聚乙烯绝缘。所述的外护套内设有铜丝屏蔽层4,铜丝屏蔽层4外设有铜带反扎。铜丝屏蔽层外还敷设有铝塑复合带6,绝缘层3与铜丝屏蔽层4之间设有半导电缓冲带5。本技术有效解决了 XLPE在直流场强下空间电荷问题,同时采用特殊结构来适应特殊采用XLPE做为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代替油浸纸和充油纸绝缘电缆,电缆运行可以免维护,电缆敷设方便,不受落差限制,运行可靠性高。本技术消除绝缘中的空间电荷;且根据电场分布的特性来确定电缆结构。 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包括了导体(I)和外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外套设有绝缘层(3),所述的外护套内设有铜丝屏蔽层(4),所述的铜丝屏蔽层外敷设有铝塑复合带(6),所述的绝缘层(3)与铜丝屏蔽层(4)之间设有半导电缓冲带(5)或半导电缓冲阻水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层包括了内屏和外屏以及交联聚乙烯绝缘。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丝屏蔽层(4)外设有铜带反扎。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一种高压铜丝屏蔽直流电缆,包括了导体和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外套设有绝缘层,所述的外护套内设有铜丝屏蔽层,所述的铜丝屏蔽层外敷设有铝塑复合带,所述的绝缘层与铜丝屏蔽层之间设有半导电缓冲带或半导电缓冲阻水带。本技术具有能有效消除绝缘中的空间电荷、电缆敷设方便、不受落差限制、运行可靠性高等特点。文档编号H01B9/02GK202363165SQ20112052787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王福志, 郑宏, 钟凌杰, 马建峰, 高振军, 黄伟丽 申请人: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志郑宏钟凌杰黄伟丽高振军马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