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螨脲和烯啶虫胺的悬浮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7601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虱螨脲和烯啶虫胺的悬浮剂,该悬浮剂剂按重量比计由虱螨脲15%,烯啶虫胺10%,有机硅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基琥珀酸酯二钠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硅藻土8%,元明粉2%,糊精3%,水余量补足100%,将以上原料按照常规配制悬浮剂的方法,投入混合釜混合,然后进行一道胶体磨、二道砂磨工序;制成15%虱螨脲、10%烯啶虫胺悬浮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研究开发了低毒高效的新复配农药制剂,在不增加药量的情况下,提高药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对人、环境和作物的影响降低。本品特别是对于水稻、蔬菜、瓜果上的粉虱、飞虱、叶蝉、螟虫等具有很高防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杀虫组合物,尤其涉及含虱螨脲和烯啶虫胺以及有机硅增效剂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介绍
目前,人类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进而对农药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毒有机磷农药由于毒性和环境问题而逐渐被淘汰。近几十年来研究开发了许多新型高效、低毒的药剂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我国农药品种和剂型很多,有些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而且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药残留时间长,有不易清除,对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等缺陷。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害虫,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比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的速度。因此,对于防治对象一致,但作用机理不同的不同成分的药剂进行混配,是ー种作最佳的选择,如果有合理的配比,常常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使防治效果显著优于两种单剂的作用。含有単一活性组分的杀虫剂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连续使用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使用次数多会造成多环境的污染等等,而通过两种作用机理不一样的活性组分的药剂混配,能够有效延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同时利用两种作用机理不一样的活性组分混配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