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吸附CO2的改性钛纳米管吸附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669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4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吸附CO2的改性钛纳米管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吸附剂由有机胺负载在钛纳米管上构成,所述的有机胺的质量占所述改性钛纳米管吸附剂总质量的30~60%;制备方法为:将有机胺溶于醇溶液中,按比例加入干燥后的钛纳米管,搅拌1~3小时,去除溶剂真空干燥即得;并将制得的吸附剂用于烟气净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有机胺修饰钛纳米管,有机胺的碱性氨基与钛纳米管的氢质子之间的化学结合比单纯的物理吸附更稳定,制得的改性钛纳米管吸附剂热稳定性好,较高温度下CO2吸附容量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吸附CO2的改性钛纳米管吸附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控制温室效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在于削减固定源和移动源的CO2排放量。 我国CO2排放量已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且长期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能耗结构使得碳排放强度也很高。在“后京都时代”,作为签字国之一,我们必然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如何在保持足够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理智的协调国际关系,积极应对碳排放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CCS (CO2 capture and storage)是一种行之有效的CO2排放量控制技术。考虑到我国现有燃煤电厂的实际情况,燃烧后CO2捕集技术成为减排温室气体可选的主要路线。目前,对于CO2的捕集和分离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和吸附法。工艺较为成熟的化学吸收法通常采用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等吸收剂,但是这些吸收剂再生困难,能耗大。多孔材料吸附法是一种颇有前景的气体分离方法,它克服了吸收法选择性差、运行费用高、腐蚀设备、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具有工艺过程简单,能耗、投资费用低,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等优势。考虑到燃煤电厂的实际烟气条件,使用在中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标刘洁刘越王海强翁小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