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红石含量可控的介孔A-R混晶氧化钛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3467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红石含量可控的介孔A-R混晶氧化钛的制备方法,将钠盐与含钛化合物混合后,于100~550℃下高温焙烧0.2~6小时,得到碱金属钛酸盐,然后使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对碱金属钛酸盐进行清洗,最后进行脱水处理,获得孔径为2~50nm、比表面积为30~300m2/g、孔容为0.1~0.5cm3/g的金红石含量可控的介孔A-R混晶氧化钛;其中通过调节清洗碱金属钛酸盐所采用的酸溶液的浓度对介孔A-R混晶氧化钛产物中金红石的含量进行调控。本法简单的通过调控清洗Na盐的酸溶液的浓度,即可得到金红石含量不同的介孔A-R混晶氧化钛,其兼具担载活性组分稳定、光催化性能优异的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机多孔催化材料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金红石含量可控的介孔A (锐钛型氧化钛)-R(金红石型氧化钛)混晶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21世纪人类面对的两大考验,人们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出了一种“人造树叶”,它是一种体系,将温室气体CO2作为原料,在太阳光的参与下,转换成CO或者燃烧值更高的CH4或者CH3OH,再经过人类活动转换为CO2,如此循环往复,既能解决温室气体造成的环境问题又为人类提供了清洁能源。光催化还原CO2早在30年前Fujishima教授就开始尝试制备催化剂,经过30年的实验室对催化剂的研究发现,担载了贵金属Pd、Ru、Pt等的氧化钛催化剂对高燃烧值CH4的选择性最高。因此,开发一种担载稳定、光催化性能优异的氧化钛催化剂成了关键。混晶结构的氧化钛由于其异质结结构,能将其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催化活性。专利03114831X能使用无机酸来调节纳米氧化钛的晶型以及混晶的比例,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纳米结构的氧化钛担载稳定性差,活性组分易流失。柏杨等人在光催化制氢的实验中,发现纳米氧化钛担载Pt的流失率达到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祝红施荣华姚文俊王昌松冀超朱育丹刘畅陆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钛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