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32310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3 20:07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定位件以及驱动板,该驱动板相对绝缘本体是可旋转的枢接在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处用于柔性电路板装入开口后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所述导电端子上,导电端子的操作端上设有圆弧状的腕部,驱动板上设有与该腕部旋转紧密配合的且设有圆弧面的枢转部,其中,腕部和枢转部上设有平面,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上后,腕部上得平面与枢转部上的平面紧密配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内的运用越来越常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带动电子产品的不断进阶,运用在电子产品中的电连接器也要随着电子产品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精密。中国专利第201020241169. 3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主体、数个并排固定于该主体上的端子、及一个掀盖,该主体具有一个供FFC插接的插入面,各端子的第一端具有触点且朝向该插入面的一侧设置, 该掀盖能够翻转地设置于主体上,且位于该主体的与该插入面相对的一侧。此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有与掀盖上的转轴配合的腕部,其中转轴与腕部想接触的边为底部一个水平边与两个倾斜的斜边,且当掀盖装入到主体上后,转轴与腕部的配合并非紧密配合,旋转掀盖的时候,由于转轴与腕部的接触面不是圆滑的,所以会出现旋转不流畅的情况,同时,两个不圆滑的接触面接触,在旋转的时候,会摩擦产生碎屑,这两个问题出现会导致掀盖旋转不到位或是自动滑开的现象,给操作员和使用者带来不变。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掀盖旋转不到位或掀盖自动滑开的现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掀盖旋转不到位或掀盖自动滑开的现象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其前端设有收容柔性电路板的开口,后端设有向上敞开的收容空间以及位于所述开口与该收容空间之间的安装壁;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伸入开口的接触端, 收容于收容空间的操作端及置于安装壁的连接部;以及驱动板,该驱动板相对绝缘本体是可旋转的枢接在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处用于柔性电路板装入开口后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所述导电端子上,导电端子的操作端上设有圆弧状的腕部,驱动板上设有与该腕部旋转紧密配合的且设有圆弧面的枢转部,其中,腕部和枢转部上设有平面,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上后,腕部上得平面与枢转部上的平面紧密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驱动板上设有与导电端子配合的枢转部,导电端子上设有与枢转部配合的腕部,其中枢转部和腕部都是圆弧状的,且紧密配合, 所以有效的解决了驱动板旋转不流畅的问题;再者,腕部和枢转部上设有平面,当驱动板旋转致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上的时候,腕部上设置的平面与枢转部陪的平面想配合达到自动锁住的功能,有效的解决了驱动板自动滑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4为图I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I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驱动板打开后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驱动板打开后的另一剖视示意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7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以将柔性电路板(未图示) 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绝缘本体I、安装于绝缘本体I上的导电端子3、将电连接器100固定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定位件4、以及枢接在导电端子3上的驱动板2。绝缘本体1,其前端11设有收容柔性电路板的开口 15,后端12设有向上敞开的收容空间13以及位于开口 15与收容空间13之间的安装壁14 ;绝缘本体I上设有端子槽16 收容导电端子3,第一端子31由绝缘本体I的前端11插入;第二端子32由绝缘本体I的后端12插入,分别收容在端子槽16内。复数导电端子3,包括接触端35,操作端36以及连接部33,该等导电端子3包括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其中第一端子31的接触端包括第一上臂311和第一下臂312, 第一端子31的操作端包括第二上臂313和第二下臂314 ;第二端子32的接触端包括第三上臂321和第三下臂322,第二端子32的操作端包括第四上臂323和第四下臂324,其中第二上臂313和第二下臂314与第四上臂323和第四下臂324共同夹持驱动板2。第一端子 31的第一上臂311和第一下臂312上还设有第一接触凸包318,第二下臂314上设有卡持在安装壁14上的第一固定凸包319 ;第二端子32的第三上臂321和第三下臂322上设有第二接触凸包328,且在第三下臂322上还设有卡持在安装壁14上的第二固定凸包329,第二端子32的第四下臂324上设有圆弧槽状的腕部326,第二端子32的第四上臂323上还向腕部326延伸有抵压部325。驱动板2,该驱动板2相对绝缘本体I是可旋转的枢接在绝缘本体I的收容空间 13处,用于柔性电路板装入开口 15后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3上,其包括置于收容空间13上方的操作部21及枢接于导电端子3上的枢转部29,其中,枢转部29包括枢接于第二上臂313和第二下臂314之间的第一枢转部22和枢接于第四上臂323和第四下臂324 之间的第二枢转部23,第一枢转部22和第二枢转部23呈梳齿状且交替排列在操作部21的一端。其中第二枢转部23上设有收容槽24。其中,抵压部325与腕部326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小于第二枢转部23的厚度,驱动板2旋转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3上后,抵压部325抵压在第二枢转部23的收容槽 24内,推动第四上臂323运动;第一端子31枢接的第一枢转部22为扇形,驱动板2旋转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3上后,第一枢转部22的枢转中心点和圆弧面抵接所述第二上臂313和第二下臂314上,推动第二上臂313运动,第一端子31的第二上臂313和第二端子32的第四上臂323运动时以连接部33为支点以翘板运动的方式带动第一上臂311和第三上臂321向第一下臂312和第三下臂322靠拢直至夹紧插入开口 15的柔性电路板。其中,第二端子32的腕部326上设置有平面327,第二枢转部23的圆弧面上也设有平面25,当旋转驱动板2至导电端子3将柔性电路板夹紧时,即腕部326上的平面与第二枢转部23上的平面327、25相配合,防止驱动板2旋转卡紧后驱动板2自动掀开,起到自锁的功能。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任何等效变化,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其前端设有收容柔性电路板的开口,后端设有向上敞开的收容空间以及位于所述开口与该收容空间之间的安装壁;若干导电端子,包括伸入所述开口的接触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操作端及置于安装壁的连接部;以及驱动板,该驱动板相对所述绝缘本体是可旋转的枢接在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处用于柔性电路板装入开口后将柔性电路板锁紧至所述导电端子上,所述导电端子的操作端上设有圆弧状的腕部,所述驱动板上设有与该腕部旋转紧密配合的且设有圆弧面的枢转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和枢转部上设有平面,柔性电路板锁紧至导电端子上后,腕部上得平面与枢转部上的平面紧密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第一端子的接触端包括第一上臂和第一下臂,该第一端子的操作端包括第二上臂和第二下臂;第二端子的接触端包括第三上臂和第三下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