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2588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包括钛合金螺钉本体,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纳米管氧化层,该纳米管氧化层与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紧密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纳米管钛合金螺钉由于其表面具有纳米管氧化层,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值及分化,同时,纳米管还作为药物携带和释放的载体,与现有钛合金螺钉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可大大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疗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
技术介绍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其定为紧随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 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危害是并发脆性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40-50%的妇女和13-22%男性终生会发生至少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而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有效的内固定是恢复中老年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保证,同时,也可预防骨折长期卧床并发症、乃至降低由此引发的致死率。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优化设计对提高该类骨折的疗效意义重大。但目前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治疗仍面临以下的困难及亟需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其疗效的提高。其一,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方式有别于一般性骨折(健康个体的创伤性骨折)。我们以往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机理的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表明,与一般性骨折相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能力降低(愈合速度减慢,愈合质量降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参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功能低下、破骨细胞功能异常活跃,骨转换异常。其二,由于骨折部位异常疏松,且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后多存在骨缺损,若忽视对骨缺损进行处理,可引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畸形愈合。其三,由于骨折部位异常疏松,骨折固定后稳定性差,易发生骨折移位;内固定的“锚固性”差,易发生内固定松动,如髋螺钉(Lag screw)在股骨头的切割、脱出(“Cut-off ”),固定钢板的拔出 (“Lift-off”或“Pull-off”)等,最终导致内固定的完全失败。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减慢及内固定(如螺钉)周围骨骨质量降低、骨转换异常、骨缺损等均对内固定的材料及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主要有赖于内固定器械的优化设计、内固定材料的改进以及手术技术的日臻完善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针对骨质疏松骨内固定的设计的进行了一定改进,如通过增加钛合金螺钉螺纹的直径、长度以提高螺钉的把持能力,但当固定部位的骨矿物质密度低于0. 4gm/cm2时,这种螺纹直径变化的作用将消失;以LCP、LISS等为代表,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具有角接骨板(Angle plate)的固定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但仍难以彻底避免骨质疏松骨在已改进内固定上的切割及内固定的拔出。究其原因,上述改进仅侧重于内固定在骨内固定强度的改进,而忽视了固定部位骨质量的改善及内固定(内植物)与骨质疏松骨界面(Implant-tissue interface)的整合及力学强度的提高,而后者尤为关键。影响内固定手术后长期效果的因素包括内固定植入物与宿主骨界面的初始稳定性、植入物与骨之间的整合程度等。骨整合是指宿主骨组织与植入物表面有序的结构和功能连接。植入物的骨整合不仅取决于植入物材料本身的性质,如不同材质的内固定材料、材料表面理化特性、植入物几何形状等,还与宿主骨本身的特点以及再生能力相关,而骨质疏松本身的病理特点无疑对植入物的整合有重要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 该纳米管钛合金螺钉不仅可以增强骨质疏松骨和螺钉界面之间的固定强度,还可以载入抗骨质疏松药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的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包括钛合金螺钉本体,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纳米管氧化层,该纳米管氧化层与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紧密结口 o本技术纳米管钛合金螺钉由于其表面具有纳米管氧化层,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值及分化,同时,纳米管还作为药物携带和释放的载体,与现有钛合金螺钉相比,本技术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可大大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疗效。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包括钛合金螺钉本体 I,钛合金螺钉本体I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纳米管氧化层2,该纳米管氧化层2与钛合金螺钉本体I紧密结合。通过对钛合金螺钉本体I的外表面进行纳米管化处理,使得钛合金螺钉本体I外表面形成一层纳米管列阵,其中的纳米管直径在80至150纳米,长度在300至1000纳米, 纳米管具备突出的表面与界面效应、介电域效应和小尺寸效应,研究显示,钛表面纳米管化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值及分化,同时,纳米管还可作为药物携带和释放的载体,载入抗骨质疏松药物,从而大大提高了钛合金螺钉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疗效。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技术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所限定。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包括钛合金螺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纳米管氧化层,该纳米管氧化层与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紧密结合。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医用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包括钛合金螺钉本体,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一纳米管氧化层,该纳米管氧化层与所述钛合金螺钉本体紧密结合。本技术纳米管钛合金螺钉由于其表面具有纳米管氧化层,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值及分化,同时,纳米管还作为药物携带和释放的载体,与现有钛合金螺钉相比,本技术纳米管钛合金螺钉可大大提高了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的疗效。文档编号A61B17/86GK202342171SQ201120438269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丁冬雁, 戴尅戎, 郝永强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永强丁冬雁戴尅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