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部件对挠性动力学影响的仿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2465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01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动部件对挠性动力学影响的仿真方法,包括:对大型转动部件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所述大型转动部件的动力学模型;对转动部件所带的挠性附件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经过模态截断后生成线性化的模态坐标下描述的振动模型,结合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带有挠性附件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在之前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与控制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仿真。该方法可用于姿轨控与动力学设计过程中对设计结果进行验证,也可用于在轨运行期间的故障判定和反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转动部件对动力学影响分析的实际工程问题,取得了提高平台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动力学和动力学,更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卫星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以及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等要求日渐提高,卫星中的转动部件与结构挠性附件耦合振动对动力学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挠性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成为航天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飞行与控制过程中,扰动力(力矩)和控制力(力矩)不仅会引起位置与姿态的改变,而且会激起转动部件中的挠性附件的弹性振动,挠性附件的弹性振动进而又影响到卫星的控制精度和载荷成像稳定性。特别是当转动部件产生的周期性力矩与挠性附件振动频率耦合时,容易引发挠性附件共振,严重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耦合振动严重时甚至还会引起挠性附件疲劳损伤。因此,在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设计中,必须分析并仿真转动部件运动干扰能否与附件结构挠性发生耦合,以及对动力学的影响程度。但在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这样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对转动部件及其挠性附件发生耦合时缺乏分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准确、快速的仿真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步骤I)、对大型转动部件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所述大型转动部件的动力学模型;步骤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旺薛孝补杨立峰朱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