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配电自动化测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1984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9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网络配电自动化测控装置,箱盒式结构的箱体的内腔中安装有各种配电设备和部件,箱体的前侧面上制有转动式门体结构的前操作面板,箱体的上侧面处制有平板结构的平滑式上盖板,箱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制有对称结构的侧盖板,箱体的前侧面内腔中的底部制有底板,底板的外侧边处横向排列分别制有三个走线孔;箱体的前侧面处向内延伸的内腔中竖向排列制有2-10排插板,插板由可插板式结构的小面板和竖向固定的接线端子组成;其整体结构设计新颖,安装使用安全可靠,维护方便,集成度高,体积小,降低了对金属资源的消耗,可取代现有电力运行与控制的配网测控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自动化控制
,涉及一种网络配电自动化测控装置,与配套电源和通信装置组成配网自动化测控装置,适用于配电系统IOKV及以下柱上开关、环网柜、开闭所、配电室、变压器等装备的电气信号采集及开关控制,通过与主站SCADA系统通信,实现配电自动化测控运行。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力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占有主导地位,电力传送及其配电设备的使用和控制对于电力的应用和节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现有的电力配电设备及其运行技术分为人工控制和自动化控制两大类,而自动化控制电力设备运行的状况基本处于主导位置。 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部分发展迅猛,对配电终端装置的需求日益提高,但由于历史及需求的原因,配网智能终端的功能相似,但安装形式却各不相同,对于少数有条件的安装标准机柜的监控点,对智能单元的结构要求很低,标准机柜前方扩展操作面板,后方实现测控信号线接入。但对于只能单侧开门的箱体,如柱上FTU、壁挂式DTU、环网柜测控装置、分布式RTU等,操作面板与接线端子的空间布局就成为困扰产品设计及使用的矛盾。解决上述问题时,通常的解决方案有三种第一、不采用插箱式结构,采用单板式结构,接线在核心单元周围完成,解决了接线问题,操作面板通过外部扩展实现,但该结构形式由于扩展性差,无法自带操作面板,已不是主流设计;第二、采用类似保护单元的前操作面板/后接线结构,为方便现场接线,所有接线必须经过一级端子转接,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生产接线困难、生产效率低;部件损坏或调试时,整个核心单元必须完全拆卸,维护困难;端子必须转接,成本高,在特定空间条件下,转接端子无法安装;第三、采用前插板结构,操作面板通过外部扩展实现,这种结构解决了前两种方式的缺点,但带来了外观一致性问题,由于前方为接线端子,线路的粗细、颜色、走向、捆扎、长短均有差异,几乎不可能达到采用前面板方式的外观效果。归结起来,现有产品结构均存在扩展性、维护性、可制造性等不同方面的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在扩展性、维护性和制造性方面均衡的网络配电自动化测控装置,其插板在前方实现拔插,方便维护及现场接线,操作面板集成到装置前方,节省扩展操作面板占用的空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解决外观一致性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包括上盖板、底板、侧盖板、前操作面板、插板、小面板、走线孔、接线端子和箱体;箱盒式结构的箱体的内腔中安装有各种配电设备和部件,箱体的前侧面上制有转动式门体结构的前操作面板,箱体的上侧面处制有平板结构的平滑式上盖板,箱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制有对称结构的侧盖板,箱体的前侧面内腔中的底部制有底板,底板的外侧边处横向排列分别制有三个走线孔;箱体的前侧面处向内延伸的内腔中竖向排列制有2-10排插板,插板由可插板式结构的小面板和竖向固定的接线端子组成,采用插箱式结构;由前操作面板、插板和箱体构成装置主体,前操作面板与插板位于箱体同侧;前操作面板位于箱体外侧,插板位于箱体内侧,前操作面板打开后,实现对插板的拔插与接线操作;插板上插有PCB板、小面板和接线端子,小面板的高度小于箱体的高度,便于实现插板灵活推入上盖板和底板之间;插板固定横梁位置不变,上盖板、底板和左右侧的侧盖板向插板的接线侧延伸5-50mm,用于固定前操作面板;底板的延长部分上制有三个通透式孔状走线孔,实现强电信号线、弱电信号线、通信线的分别接入。本专利技术以现有的电力系统使用标准4U或6U机箱为基础箱体,为实现将小面板推入箱体,对小面板上下尺寸进行缩小2-10mm ;在上盖板延长侧,通过铰链或销轴结构安装前操作面板,前操作面板上能够加制液晶显示、键盘操作、开关操作、当地/远方/闭锁、控制压板和告警指示灯等功能部件;在前操作面板与插板或小面板之间预留间距,用于各种接线的通入,箱体下方的底板上的三个走线孔分别用于强电信号线、弱电信号线、通信线的外部接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整体结构设计新颖,安装使用安全可靠,维护方便,集成度高,体积小,降低了对金属资源的消耗,可取代现有电力运行与控制的配网测控设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整机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包括上盖板3、底板5、侧盖板2、前操作面板I、插板9、小面板4、走线孔6、接线端子7和箱体8组合构成;箱盒式结构的箱体8的内腔中安装有各种配电设备和部件,箱体8的前侧面上制有转动式门体结构的前操作面板1,箱体8的上侧面处制有平板结构的平滑式上盖板3,箱体8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制有对称结构的侧盖板2,箱体8 的前侧面内腔中的底部制有底板5,底板5的外侧边处横向排列分别制有三个走线孔6 ;箱体8的前侧面处向内延伸的内腔中竖向排列制有2-10排插板9,插板9由可插板式结构的小面板4和竖向固定的接线端子7组成;其采用插箱式结构,由前操作面板I、插板9和箱体8构成,前操作面板I与插板9位于箱体8同侧;前操作面板I位于箱体8外侧,插板9 位于内侧,前操作面板I打开后,实现对插板9的拔插与接线操作;插板9由PCB板、小面板 4和接线端子7组成,小面板4的高度尺寸略小于箱体8的高度尺寸,方便实现插板9灵活推入上盖板3和底板5之间;插板9固定横梁位置不变,上盖板3、底板5和左右侧的侧盖板2向插板9的接线侧延伸5-50mm,用于固定前操作面板I ;底板5的延长部分制有三个通透式孔状走线孔6,实现强电信号线、弱电信号线、通信线的分别接入。本实施例为使小面板4能够灵活推入箱体8内,小面板4的高度小于箱体8的高度2-10mm,为使外部接线进入箱体8,底板5上开挖式结构制有通透式结构的三个走线孔6, 分别使电力测量线路、状态及控制线路和通信线路通过不同的走线孔6固定到接线端子7 上;打开前操作面板I能够进行装置的器件更换、外部接线、线路检查和产品调试等维护项目,维护完成后,关闭前操作面板I即可,既保证了产品的可维护性,也实现了外观的一致性,提高了生产及维护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网络配电自动化测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上盖板、底板、侧盖板、前操作面板、插板、小面板、走线孔、接线端子和箱体;箱盒式结构的箱体的内腔中安装有各种配电设备和部件,箱体的前侧面上制有转动式门体结构的前操作面板,箱体的上侧面处制有平板结构的平滑式上盖板,箱体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制有对称结构的侧盖板,箱体的前侧面内腔中的底部制有底板,底板的外侧边处横向排列分别制有三个走线孔;箱体的前侧面处向内延伸的内腔中竖向排列制有2-10排插板,插板由可插板式结构的小面板和竖向固定的接线端子组成,采用插箱式结构;由前操作面板、插板和箱体构成装置主体,前操作面板与插板位于箱体同侧;前操作面板位于箱体外侧,插板位于箱体内侧,前操作面板打开后,实现对插板的拔插与接线操作;插板上插有PCB板、小面板和接线端子,小面板的高度小于箱体的高度,便于实现插板灵活推入上盖板和底板之间;插板固定横梁位置不变,上盖板、底板和左右侧的侧盖板向插板的接线侧延伸5-50mm,用于固定前操作面板;底板的延长部分上制有三个通透式孔状走线孔,实现强电信号线、弱电信号线、通信线的分别接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控制
,涉及一种网络配电自动化测控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光林孙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乾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