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式液体排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94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发式液体排出器,在其喷嘴头部的排出口的上游侧配置仅在液体为正规排出液压时开启的阀结构体,并在泵机构部的缸体上设置使排出结束时液体流道内的残余压力返回液体容器内的流道,从而防止因排出的液体的排出压不足或液体流道内的残余压力引起的、在排出开始或排出结束时在排出口处产生的液体下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在液体容器的开口部、排出内部液体用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作为装在液体容器的开口部、排出内部液体用的传统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已知有一种如图33所示的美国专利第4819835号说明书所提出的装置。该美国专利第4819835号说明书所示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如图33所示,泵部E与水平配置的排出筒F平行配置。图33所示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通过容器安装部101固定在液体容器的开口部上,当把触发杆102向箭头J’方向推压时,推压片103即推压活塞的头部104的横凹槽105,故活塞I一直移动到其端面106与缸体H的底壁107接触为止,充满在缸体腔108内的液体从液体吸入排出用的出入口109压出到液体流道110,利用液体压力推压排出阀体111。排出阀体111通过弹性变形部112的弹性变形而向上移动,打开排出阀座113,故液体从排出阀室114流入排出筒F内的流道115,从流道116经过液体导向件L与喷嘴头J和短筒部K之间的浅槽M,到达螺旋槽即流道117,从排出口118排出。在这期间,活塞I压缩其内所装的弹簧119,流道110内的液体压力把球阀120压靠在吸入阀座121上。液体从排出口118排出结束后,若解除对触发杆102的推压,则因弹簧119的复原弹性,活塞I恢复到如图33所示的位置,缸体内腔扩大,所以该内腔108变为负压,该负压作用于排出阀体111和球阀120,所以排出阀体111紧贴在排出阀座113上,堵塞该阀座113,而球阀120离开吸入阀座121,故液体容器内的液体从吸上管122经流道110和出入口109,充满缸体内腔108,以备下次排出之需。在所述缸体H的周壁的局部,开设有吸气口123,该吸气口123通过通气道124、125,与固定着容器安装部101的液体容器内部相连通。上述活塞I具有向行程终端侧即缸体H的底壁107侧延伸的环状裙部126,以及向近端侧即缸体H的开口部侧延伸的环状裙部127,两环状裙部126、127紧贴在缸体内壁上。当上述活塞I位于其端面106与缸体H的底壁面107接触的行程终端时,近端侧的环状裙部127的端边128越过缸体H的吸气口123而占据了靠近底壁107的位置,此时,吸气口123与通往大气的缸体H的开口部129相通,空气被导入液体容器内,而当活塞位于图33所示的近端处时,吸气口123位于上述环状裙部126和127之间而被堵塞,以便防止液体容器翻倒等时液体从吸气口123处漏出。上述的美国专利第4819835号说明书所示结构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只要使用者操作触发杆102使活塞I可靠地从行程终端移动到近端,即能维持正常的液体排出状态。在图33中,符号N是排出口117部分的盖片,符号O是盖片N的安装轴。该美国专利第4819835号说明书所示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虽然具有良好的液体排出和良好的生产效率,但若观察从缸体108至排出口118的液体压力的变动,则大致如图34所示,在活塞I开始从近端向行程终端移动起的时间TS之内,在浅槽M及螺旋槽即流道117内的液体压力PS还未达到能实现完全喷出的程度,此外,在活塞I到达行程终端的时刻,即使液体停止排出了,在排出停止后的时间TE内,在缸体内腔108、出入口109、液体流道110及排出阀腔114等内仍存在残余压力PE。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在液体从排出口118开始排出时和停止排出时,会产生有若干液体下滴的问题,以及在泡沫喷出时会排出发泡不良的大粒泡沫等的问题。专利技术的概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图33所示型式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但这种触发式液体排出器在触发杆的操作初期和操作结束时,完全不会从排出口下滴液体等,且能发挥完全的液体排出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在触发式液体排出器的排出口的上游侧,设置当液体达到正规排出压时开启的阀结构体,做成当液体尚未达到正规的排出压时从排出口不排出液体的结构。此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为,在把液体从容器内向上吸入液体排出器内的泵机构内,设置使液体流道内的残余压力返回容器内的液压泄负机构,防止因液体排出结束时的上述残余压力而导致从排出口滴下液体。另外,权利要求3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为,在触发式液体排出器的排出口的上游侧,设置当液压变为正规排出液压时开启的阀结构体,同时,在泵机构内设置使液体流道内的残余压力返回容器内的液压泄负机构,防止在液体排出开始时和排出结束时的液体下滴。权利要求4所述的专利技术的结构,可防止随着泵机构的返回运动而发生的容器内的不必要的减压。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把权利要求1所述专利技术中所用的阀结构体做成容易成形的结构。权利要求6所述的专利技术,利用设于泵机构的缸体内的弹簧座部即内筒部的外周面,来除去从液体流道至泵机构的残余压力。权利要求7所述的专利技术,利用泵机构之外的液体流道来使泵机构的残余压力泄压。从而提高把大气导入容器内的结构设计上的自由度。权利要求8所述专利技术,是使泵机构的缸体及活塞等的充许尺寸误差不影响从泵机构除去残余压力。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各专利技术,通过阀结构体与泵机构的各专利技术的多种组合,获得能适应各种使用条件的触发式液体排出器。附图简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述专利技术的液体排出机构第1实施例的放大纵剖视图,示出排出开始前的状态。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喷嘴头的放大纵剖视图。图3是图2所示部分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装置的由阀体、受压筒部、固定部和弹簧部组成的一体结构体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图4所示一体结构体的主视图。图6是图4所示一体结构体的后视图。图7是把图4所示一体结构体转90度后的半剖侧视图。图8是示出图1所示装置排出时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所述专利技术的液体排出机构第2实施例的放大纵剖视图,示出排出开始前的状态。图10是图9所示液体导向件的外廓体的放大侧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液体导向件的后视图。图12是把图10所示液体导向件转90度后的半剖侧视图。图13是图9所示液体导向件的内廓体的半剖放大侧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内廓体的主视图。图15是示出图9所示液体导向件的排出时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6是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4所述专利技术的泵机构的第1实施例的静止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7是示出图16所示泵机构动作中的吸气行程的放大给剖视图。图18是示出从图17所示状态进行到液体排出行程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图19是示出液体排出行程结束、变为残余压力除去行程状态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0是示出适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专利技术的泵机构第2实施例的吸气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1是示出图20所示泵机构的残余压力除去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2是示出泵机构第3实施例的排出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3是示出泵机构第4实施例的排出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4是适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专利技术的泵机构的第5实施例的、当活塞位于近端时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5是示出图24所示部分的残余压力除去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6是权利要求7所述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活塞位于近端时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7是示出图26所示部分的残余压力除去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8是权利要求8所述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活塞位于近端时的放大纵剖视图。图29是示出图28所示装置的残余压力除去行程的放大纵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发式液体排出器,由缸体和活塞及使活塞前进后退的触发杆(102)形成泵,通过活塞向行程终端移动,从容器内被向上吸入该缸体内的液体从排出筒F的排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在排出筒的排出口(5)的上游侧的液体流道(7)内配置有液体导向件(3),该液体导向件(3)包括常时关闭液体流道(7)的阀体(10)、与该阀体一体成形的受压筒部(11)、固定到排出筒上的固定部(12)、以及把成一体的阀体(10)和受压筒部(11)与固定部(12)相连接的弹簧件(13),所述受压筒部(11)具有面向液体流道(7)的上游侧接受液体压力的受压面部(14),该受压面部(14)的面积要选择为,该受压面部(14)受到的正规排出液压的推压力比阀体(10)受到的向着液体流道下游侧的液体压力与所述弹簧件(13)的弹性力之和要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忠雄早川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