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再生混凝土组合耗能支撑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1932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8 22:04
一种钢—再生混凝土组合耗能支撑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轴力构件包括内核“一”字形钢板,且其两端设有端部截面加强段;外围构件包括外包混凝土以及构造钢筋;内核“一”字形钢板直接内嵌于外包混凝土中,二者之间无间隙;端部承托构件包括焊接于端部截面加强段两侧面的承托板;端部耗能装置包括固定于承托板及外包混凝土端面之间的橡胶垫。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造价要求较低的村镇再生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抗震结构,可明显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耗能能力,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后期抗侧刚度,较好地实现“大震不倒”之设防要求,且制作、安装简便,造价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造价要求较低的村镇再生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抗震结构的钢一再生混凝土组合耗能支撑,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每年的混凝土用量已超过10亿立方米,消耗大量的砂石等原生资源。同时,由于城市建筑的更新、改造等原因,大量的既有混凝土被拆除,形成了数量惊人的废弃混凝土建筑垃圾。一方面是大量天然资源的开采,另一方面是大量废弃混凝土建筑垃圾的产生,如何实现建筑垃圾废弃混凝土资源化,是关系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问题。再生混凝土是一种绿色混凝土,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然后将之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而成再生混凝土。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颁布了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2011),上海地区于2007年颁布了地方标准《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08-2018-2007),北京地区于2011年颁布了《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DB11/T803-2011),为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自唐山大地震之后,大陆地区共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孟少宾曹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