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气涡流通道和伯努利效应的喷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736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与非增压容器配合使用的喷雾器。有导引气流的通道和把液体散解成液滴、形成细微的喷雾从喷嘴排出的通道。环形气流通道同轴地布置在液体通道的周围,气体从其中通过时,在形成涡流导流通道的涡流叶片的作用下产生旋转运动。流经液体通道出口处的气流速度会产生伯努利效应,致使该处压力降低,从而把通道中的液体吸向喷嘴。喷雾器包括一个液体浸插管,使得喷雾几乎成为一个即时响应动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整体涉及雾化流体材料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到一种可与挤压式容器配合使用的高效雾化设备。尽管挤压瓶式喷雾器已经使用了多年,但这种喷雾器大都早已被加压罐式喷雾器所替代。美国专利No.5,183,186和5,318,205都描述了一种可取代加压罐式喷雾器而投入使用的挤压瓶式喷雾器。这些专利给出了一种挤压瓶式喷雾器,其中气流通道和产品(例如流体材料)通道在一个锥形混合腔中相遇。在该专利技术的装置中,混合腔的锥度导引气流以一定角度冲向液流,造成混合腔中液体的紊流,从而把液体散解,使之与空气充分混合,于是就从喷嘴处喷出了充分雾化的喷雾。美国专利No.5,273,191描述了另一种涉及挤压瓶式喷雾器的专利,也是利用有锥度的混合腔来混合气流和液流。该专利中还展示了多种阀类机构,包括控制液流进入混合腔的带阀衬垫、控制气流进入混合腔的带阀衬垫、和进入挤压瓶的带阀衬垫等。此外,该专利还说明了一个根据产品通道内压力来开启和闭合产品通道的偏压阀单元。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非增压式容器,如挤压瓶,配合使用的喷雾器,能够高效地雾化存贮在容器内的流体材料。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范围呈圆形且对称喷射的喷雾器,其中粒滴尺寸分布对称,符合漏斗形曲线。这样可以产生更小的微滴,更大的喷雾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挤压瓶式喷雾器中流体喷雾通道的改进的阀门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关闭挤压瓶式喷雾器中喷嘴的改进的闭合机构,以减轻干涸、阻塞。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喷雾器有一个浸插管,可以插进盛有一些液体的容器中,如挤压瓶。浸插管的顶端连接一个球阀总成,其中球阀总成具有一个球,该球在通常情况下停在内径束狭的导管上端。球阀上面的窄槽限制喷雾过程中球阀向上的移动,也保证液体更好地流动。喷雾器的空气通道通过喷雾器中的空气涡流通道与贮液瓶的内部相连。独立的产品通道从球阀的顶部通到空气涡流通道的附近,并导向喷嘴。空气通道是环形的,同轴地分布在产品通道中导向空气涡流通道部分的周围。当挤压贮液瓶时,瓶内压力上升,把气体压入空气涡流通道,液体上升压入浸插管。液体顶开球阀,被引向空气涡流通道。同时,空气进入环形空气通道。沿环形360°流动的气流被限定气体涡流通道的涡流槽的偏转后,在一个邻近喷嘴的地方与中心的液流会聚并与中心液流碰撞。这使得液体充分雾化,并从喷嘴处排出匀称的喷雾。并且,从液体产品通道流经出口处的空气速度会降低该出口处的压力,这是伯努利效应的结果,而该处压力的降低将会把液体从贮液瓶中吸到空气涡流通道的附近。这样,就形成了圆形匀称的喷雾范围,粒滴尺寸对称分布,符合漏斗状曲线。喷雾范围比应用现有技术的喷雾器要大,粒滴尺寸要小。当贮液瓶内气压降低后,球重新回到直径束狭的导管上端,从而阻止浸插管中液体的倒流。这样,产品将在浸插管中保持较高的水位高于贮液瓶中液面的高度,为下一个挤压循环做准备。因此,通常发生的喷雾滞后时间消除了。产品通道在阀体中形成,而该阀位于喷雾器壳体中,阀体最好做成推拉式阀,以开启和闭合喷嘴。当阀处于闭合位置时,产品喷嘴被完全封闭,阻止空气进入挤压瓶的内部或液体通道中,从而液体产品的这种闭合减少了液体通道中或挤压瓶中可能发生的会导致阻塞的干涸现象。本专利技术中,空气出口的尺寸可以铸造成不同尺寸的,以便通过改变喷雾中液气比来控制形成喷雾的湿度。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结合附图可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相同的符号将代表相同的部件。附图包括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挤压瓶喷雾头第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空气涡流通道沿Ⅱ-Ⅱ线的横截面图。图3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挤压瓶喷雾头第二个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4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挤压瓶喷雾头第三个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4a是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喷雾系统包括一个盛有一定量液体或其他流体材料的挤压瓶1,可以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适宜弹性材料制成。喷雾器壳体或者说喷雾器主体17应能够安装在瓶1的颈部5上面。喷雾器壳体17包括一个浸插管3,它的长度应保证其底部开口端在喷雾器安装在瓶1上时能够伸到瓶的底部附近。浸插管3的顶端接纳球阀7的束狭导管6,束狭导管6与浸插管3相通以保证液体顺畅经过。束狭导管6的内径小于球阀7中球8的半径,故球8通常状态下停留在束狭导管6的上面。当球8位于该位置时,球阀7关闭,因而浸插管3的顶端也闭合。球阀7其他部分的内径要大于球8的半径。因此,在浸插管中流体向上运动推开球阀7时球8可以向上运动。球阀7的顶端接纳与其同轴布置的进给管9,进给管9允许流体从束狭导管6流向阀10。进给管内径小于球8的半径,用来限制球8向上运动。进给管9的末端有一系列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的径向槽100。当响应流体向上运动球8也向上运动时,槽100允许流体经球阀7自由流到进给管9。因此,进给管9距离球8上方应有一小段距离,以允许球8向上自由运动,来开启球阀7。为简化结构,进给管9可以做成壳体17阀壁11的延伸部分。当阀10处于开启位置时,阀壁11中的进给管9在阀体10中与产品通道12相通。阀壁11还具有与环形空气通道14相通的空气通13。如图1所示,环形空气通道14是指由阀体10,阀壁11和18形成的空间,因此它与产品通道12中沿轴向水平方向通向空气涡流通道15的部分同轴布置。阀10可转动地装进喷雾器壳体17的阀壁11和18之间的空腔中。阀壁11和18的末端19和20中分别限定通道即空气涡流通道15的壁。产品通道12的一部分沿大致轴向方向通向空气涡流通道15,产品通道12最好在位于空气涡流通道15一端的产品通道出口喷嘴300处终止。如图1所示,环形空气通道14绕产品通道12中沿轴向通向空气涡流通道15的部分同轴布置。末端19,20在空气涡流通道15的尾部限定喷嘴16,喷嘴位于产品通道出300的对面。空气涡流通道15由一系列涡流叶片200限定。涡流叶片200最好在与喷雾器壳体17半径r成α角度的方向上布置。至少要用到三个涡流叶片200,这些涡流叶片200最好焊接,自末端19,20沿轴向延伸。壳体17通过已知的紧固机构连接到瓶颈5的顶部,例如螺纹22,26。壳体17和瓶颈5之间可用衬垫(图中未示)来密封其间的连接。通过简单地旋开螺纹22,26将壳体17与瓶颈5分离,从而把喷雾器的主体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从瓶1上拆下。该特征有一个优点即允许贮液瓶1再灌注产品,喷雾系统随后可以通过环21方便地重新连接到瓶颈5上。图1的实施例中,阀10装在壳体17的阀壁11、18之间的空腔中,阀10可以绕着它的纵轴在完全闭合位置(图中未示)和完全开启位置(图1所示)之间转动。在完全闭合位置,产品通道12与进给管9之间不对齐。在这个位置,阀体10完全封闭进给管9。不过在闭合位置空气通道14和空气通口13仍是相通的。图1的实施例中,阀10的结构使得当阀转向完全开启位置时,产品通道12与进给管9开始接通之前,空气通道14已经与空气通口13对齐。在阀向完全开启位置继续转动过程中,产品通道开始与进给管9相通,允许进给管9和喷嘴16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连通,因此少量的液体能以一定的流量流到喷嘴16。流速就是每单位时间经过进给管9和产品通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液气混合喷雾的挤压瓶喷雾器,包括:一个内贮一定量液体及空气的可挤压瓶;一个插入液体中的浸插管;一个有喷嘴的喷雾器主体;一个与浸插管和喷嘴均相通的液体通道;一个空气通道,该通道与装纳一定量空气的瓶内部相通,也且与喷嘴相通;和多个空气通道中的导向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S舒尔茨PM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埃姆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