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6110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液体容器的泡沫形成装置,它包括一个液泵和一个气泵,该液泵和气泵分别设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泡沫形成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每个泵的出口相通的混合腔,一个设有带泡沫口的流出通道的分配部件,该通道与混合腔相通,以及分别位于每个泵的入口和出口中用来吸入输送空气和液体的阀,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阀与该气泵或液泵一体形成为单个构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适用于液体容器的泡沫形成装置,包括一个气泵和一个液泵,该气泵和液泵分别设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泡沫形成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每个泵的出口相通的混合腔,一个具有带泡沫口的流出通道的分配部件,该通道与混合腔相通,以及分别位于每个泵的入口和出口中用来吸入输送空气和液体的阀。
技术介绍
国际专利申请WO97/13585公开了这种泡沫形成装置。尽管该泡沫形成装置可产生良好的泡沫,即一种具有标准结构的泡沫,但该已知的泡沫形成装置是由大量经不同材料制造的构件组成的。因此,这种泡沫形成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当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泡沫形成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泡沫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阀与气泵或液泵一体形成为单个构件。通过将多种功能组合起来,就可减少构件的数量,也就降低了制造成本。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泵包括一个压力腔,该压力腔具有一个相对于它可移动的活塞。通过移动活塞而在泵的压力腔中增加压力。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液泵的出口阀与液泵的活塞一体成形,这样就进一步减少了构件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泡沫形成装置还包括一个操纵两泵的操作元件,泵可相互同心、偏心以及邻接地定位。为了更进一步地减少构件的数量,该操作元件与气泵的活塞一体成形。操作元件的移动直接导致了气泵的活塞相对于其压力腔的移动。在又一实施例中,在操作元件与液泵的活塞之间布置有一个联接元件,其中该联接元件将操作元件的移动传递给活塞。优选的是,该联接元件在此与气泵的出口阀和/或入口阀一体成形,从而再一次减少了构件的数量。有利的是,采用塑料注塑件来实现单个构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阀由形成在注塑件上的具有预定厚度的薄膜形成。通过选择薄膜的厚度和材料的种类来确定阀的性能。本专利技术关于减少构件数量的最后提案是,液泵的入口阀由一个止挡体形成,该止挡体与一个布置在相关泵的活塞中的密封肋相协作。除了将该止挡体用作液压腔的入口阀外,还在此产生了所谓的液体锁定。液体锁定所起的作用是,在例如因为受挤压或环境压力增大而使得其上具有泡沫形成装置的液体容器中的压力增大时,封闭液体往外流动的通路。本专利技术最后还涉及一种由一个液体容器和一个泡沫形成装置组成的泡沫分配组件,其中,该泡沫形成装置是由本专利技术的泡沫形成装置形成的。附图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泡沫分配组件的横剖透视图;图2示出了图1泡沫分配组件在第一极限位置上的横剖图;图3示出了图1泡沫分配组件在第二极限位置上的横剖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泡沫形成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横剖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每幅图中相同的构件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在图1的横剖透视图中,示出了一个泡沫分配组件,它由一个液体容器1和一个泡沫形成装置2组成。该泡沫形成装置2包括一个气泵3和一个液泵4,这两个泵都设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气泵3的入口与大气相通,而液泵4的入口与液体容器1的内容物相通。泡沫形成装置2还包括一个混合腔5,其与气泵3和液泵4的出口都相通。在该组件的顶部具有一个分配部件6,它设有一个带泡沫口8的流出通道7。流出通道7从混合腔5延伸到泡沫口8。一个或多个泡沫形成元件通常位于该通道7中。泵3、4的出口和入口都各自设有一个阀9、10、11、12,分别用来输送吸入的空气或液体。图2和3中以别的方式示出了液泵4入口中的阀12。液泵4包括一个压力腔13,它具有一个活塞14,其相对于压力腔13可移动。另外,应该注意的是,术语“活塞”被理解成指移动的泵的那部分(与图2和4相比)。压力腔13还位于入口阀12、出口阀11以及液泵4的活塞14之间。此外,气泵3包括一个压力腔15,该压力腔15带有一个活塞16,该活塞相对于压力腔15可移动。气泵3的压力腔15在一侧由入口阀10和出口阀9限定,而在另一侧被限定在两泵3、4的活塞14、16之间,这些活塞相对彼此同心定位。一个操纵两泵3、4的操作元件是与气泵3的活塞16一体制造的。操作元件16,或气泵3的活塞16被滑动地布置在一个支架元件17中,该支架元件17将泡沫形成装置2保持在液体容器1中。当操作元件16移动时,该运动被直接传递到活塞16上以操纵气泵3。当操作元件16移动时,液泵4也被操纵,因为在操作元件16与液泵4的活塞14之间布置有一个联接元件18,该联接元件将操作元件16的移动传递给液泵4的活塞14。最后,还应注意的是,分配部件6实际上是与操作元件16或气泵3的活塞16一体成形的。图1清楚地示出了阀9、10、11是通过形成在构件14上的具有预定厚度的薄膜形成的。在构件14和18的壁厚为约1mm时,圆柱状薄膜的厚度例如为0.2mm。阀9、10、11是由塑料注塑而成的,同时气泵3或液泵4形成单个构件14、18。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应注意的是,联接元件18被认为是气泵3的一部分。联接元件18在朝向分配部件6的一侧具有一个伸出部分27,其具有直径不同的两个圆形座28、29。一个或多个泡沫形成元件位于这些座中,例如采取精细筛网的形式(未示出)。在图4的实施例中,泡沫形成元件同样位于联接元件18的伸出部分27中,但在该情况下是通过一个带有孔30的壁形成的,孔30是在联接元件18注塑过程中共同模制的。为了进行良好的发泡操作,该孔具有最大为约0.2mm的直径,它们所定位的壁为约0.2mm厚,并且该壁包括100-200个孔,优选为约150个孔。可以合理均衡的方式在化妆品的泡沫形成装置中采用这些规格标准。在图4所示泡沫形成装置2的第二实施例中,液泵4的出口阀11是通过一个独立的锥形止挡形成的,其与活塞14的上边缘共同协作。止挡11上有一根杆31,该杆触靠在带孔30的壁上。通过尺寸的设定和材料的选择,该泡沫形成元件30获得预定的柔韧性,这样它就会在通过止挡11和杆31传递的、在压力腔13内形成的压力的影响下发生变形。因此,泡沫形成元件30最初用于与杆31一起来关闭阀11。当压力腔13中的压力大于泡沫形成元件30的阻力时,阀就打开。还在支架元件17中设有一个通气孔19,以在液体被泵吸到容器外进行泡沫分配时从外界环境给液体容器1补充空气。在泡沫分配组件的不受压极限位置(见图2),通气孔19位于空气活塞16的两密封肋20、21之间。这些密封肋20、21保证了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当组件相对于该位置被倒置放置时,没有液体会流到外部。在图3所示的第二极限位置上,外部的空气会流入液体容器1中,以给液体容器1补充空气。图2和3所示的位置是组件的两个极限位置。在这两个位置之间分别限定了一个向下方向(从图2的位置至图3的位置)上的行程和一个向上方向(从图3的位置至图2的位置)上的行程。上行行程是吸气行程,其中空气和液体被吸到对应的压力腔13、15,而下行行程是输送行程,其中空气和液体从压力腔13、15被压出至混合腔5。下面参照图2和3来描述泡沫形成装置的操作,先从图3开始。操作元件(空气活塞)16、联接元件18以及液体活塞14在泡沫分配组件的操作过程中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下文将之通称为“活塞”。活塞14、16、18与支架元件17之间布置有一个弹簧22,它在图2所示的位置上未受载荷。在图3中,活塞14、16、18位于其受压位置上,且处于被弹簧22的弹簧力向上压的点位置。在上行行程中,气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尤其适用于液体容器的泡沫形成装置,包括一个液泵和一个气泵,该液泵和气泵分别设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所述泡沫形成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每个泵的出口相通的混合腔,一个设有带泡沫口的流出通道的分配部件,该通道与混合腔相通,以及分别位于每个泵的入口和出口中用来吸入输送空气和液体的阀,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阀与该气泵或液泵一体形成为单个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库斯F布劳沃约翰尼斯HJM凯尔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RD喷射器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