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0456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5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止模具,其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二者关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还包括:设置于下模上且与第一分流道相通的第一主型腔;设置于上模上的第一副型腔,与第一主型腔位置相对;设置于下模上且与第二分流道相通的第二主型腔,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均远离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设置于上模上的第二副型腔,与第二主型腔位置相对;设置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的定位柱,其位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设置于上模上且与定位柱配合的第一沉槽。通过定位柱固定下止,拉链的两个分链条分别落入型腔中,合模后进行生产,重复以上定位和生产过程,即可完成上止的连续注塑,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拉链生产制造模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止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拉链由最初的金属材料向非金属材料,单一品种单一功能向多品种多规格综合功能发展,由简单构造到今天的精巧美观,五颜六色, 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其性能、结构、材料日新月异,用途广泛。拉链由链牙、拉头、限位码(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前码和后码又被称为上止和下止。上止为树脂、尼龙拉链等的顶端,防止拉头拉到顶端而脱离拉链的部件, 其主要通过模具注上止模进行生产。上止分为特殊上止和普通上止,在拉链上生产普通上止时,拉头可以在普通上止生产完成后进行安装,普通上止的拉链可以满足拉头在上止完成再穿入拉链上的条件。而生产特殊上止时,由于特殊上止结构的限制,必须先将拉头安装到拉链上,才能进行特殊上止的生产。现有技术中生产特殊上止的模具,每套模具注塑时一模同时出上止和下止,因此只能在上止和下止生产好后才能够安装拉头,而此时受上止结构的限制,拉头已不能穿入到拉链上,需将拉链剪断,逐条的将拉头安装到拉链上进行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上止模具,以实现上止的连续制作,从而提高上止的生产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止模具,以实现上止的连续注塑,从而提高了上止的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关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还包括第一主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与所述第一分流道相通;第一副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其合模后与所述第一主型腔相对;第二主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下模上,且与所述第二分流道相通,所述第一主型腔和所述第二主型腔均远离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二副型腔,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其合模后与所述第二主型腔相对;定位柱,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且位于所述下模(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沉槽,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合模后,所述定位柱落入所述第一沉槽中。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第一主型腔和所述第二主型腔关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还包括分隔块,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且关于所述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主型腔和所述第二主型腔的连线位于所述分隔块的两侧;第二沉槽,其设置于所述上模上,且合模后,所述分隔块落入所述第二沉槽中。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滑块上。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滑块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装置穿过所述限位孔,并固定到所述下模上。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限位装置为六角螺栓。优选的,在上述上止模具中,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导向柱,合模后,所述导向柱落入所述导向孔中。本技术提供的上止模具中,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二者关于上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上止模具上还设置有第一主型腔、 第一副型腔和第二主型腔、第二副型腔,合模后,第一主型腔和第一副型腔相对,用以制作拉链一边分链条的上止,第二主型腔和第二副型腔相对,用以制作拉链另一边分链条的上止,这样就完成了拉链两根分链条上上止的制造。下模上设置有定位柱,该定位柱处于上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位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制造拉链时,因下止已制作完毕,将下止固定到定位柱上,然后将拉链的两根分链条分别拉伸到下模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两根链条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中,合模后,下止与定位柱落入第一沉槽中,并进行上止的制作,上止制作完毕,将下止从定位柱中取出,拉动拉链上止方向的拉链,当拉链的下一个下止靠近定位柱时,继续进行上述制作步骤,如此重复,就实现了上止的连续制作。 本技术通过上止模具实现了上止的连续制作,从而提高了上止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11为第一主型腔、21为第二主型腔、3为下模、4为上模、5为主流道、6为第一分流道、7为第二分流道、8为定位柱、9为滑块、10为限位装置、13为导向孔、14为分隔块、15为限位孔、16为第二沉槽、17为第一沉槽、18为导向柱、12为第一副型腔、22为第二副型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止模具,以实现上止的连续注塑,从而提高了上止的生产效率。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和图2所示,图I为本技术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技术提供的上止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上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止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注塑模具中,均已设置有主流道,分流道与主流道相通,分流道包括内嵌式,流道设置在模具内部,流道口与型腔相通,从而完成注塑;分流道设置在上模或下模的内表面上,通常在模具型腔所在的面上开设有流道槽,流道槽可以单独设置在上模或下模上,也可以上模和下模上各开有一半。第一分流道和第二分流道关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还包括设置于下模上的第一主型腔,其与第一分流道相通,对应的,上模上设置有与第一主型腔配合的第一副型腔,合模后第一副型腔与第一主型腔相对,二者合为一个型腔;下模上还设置有第二主型腔,其与第二分流道相通,对应的,上模上设置有与第二主型腔配合的第二副型腔,合模后第二主型腔与第二副型腔相对,二者合为一腔。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柱,且其位于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均远离下模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因上止生产时,拉链的两根链条要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中, 二者远离下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则链条不会与第一分流道或第二分流道重合而影响生产,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可以不同时处于下模宽度方向同一高度上,二者在下模宽度方向的高低不会对上止的生产厂商影响;对应的,下模上设置有第一沉槽,合模后,定位柱落入第一沉槽中。本技术提供的上止模具工作过程如下对于将要进行上止生产的拉链,下止已生产至该拉链中,在进行上止的生产时,下止处合在一起,并卡设在定位柱的位置,将要生产上止的拉链的两条分支链,通过定位柱的卡位横放到下模上,并将两个分支链拉紧,使两个分支链分别落入第一主型腔和第二主型腔上,合模后,定位柱落入第一沉槽中,上模和下模对接到一起,注塑完成后,上下模分开, 将拉链的下止从定位柱处取出,并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哲李灵江王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