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牛蛙防治稻田害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09431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9:17
一种利用牛蛙防治稻田害虫的方法,将一定面积的稻田用围栏起来,在稻田内开排水沟,排水沟最终通入牛蛙栖息池,牛蛙栖息池占稻田总面积的1-2%,牛蛙栖息池上方搭起支架蛙棚,支架蛙棚上安装高效诱虫灯,在稻田内放养;牛蛙属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吞食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占82%,包括螟蛾、蝗虫、蝼蛄、水蚤、蝇蛆及各种昆虫,有效控制害虫,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化学农药对植物及农田的污染破坏,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有利于水稻的增产增收,牛蛙还可从田间回收成为商品,增加农民了的收入,促进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稻田害虫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放养牛蛙防治稻田害虫的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学药剂的使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非常普遍;据统计,我国每年施用化学药剂防治面积约48亿亩次,可换回损失总价值550亿元左右。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与其他方法措施比较,化学农药用于防治有害生物仍然是最便捷、最集中、最有效、最省力、相对合理的一种社会资源配置,但因长期大量使用,其危害也日渐凸现。首先, 危及了人类健康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调查,从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半个世纪以来,致使癌症发病率提高了 312倍。其次,害虫抗药性增强及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还在于大量杀死了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打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害虫再猖獗。最后,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我国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量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增长,然而化学农药使用形成的“绿色壁垒”,严重影响到我国的贸易出口。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增收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做到既能减少或避免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对化学药剂的依赖,又能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是当前农业科技人员认真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药剂带来各种负面影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对植物及农田的污染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们身体健康,增加农民的收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是将一定面积的稻田用围栏起来,在稻田内开排水沟,排水沟最终通入牛蛙栖息池,牛蛙栖息池上方搭起支架蛙棚,支架蛙棚上安装高效诱虫灯,在稻田内放养牛蛙;牛蛙属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 吞食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占82%,包括螟蛾、蝗虫、蝼蛄、水蚤、蝇蛆及各种昆虫,有效控制害虫,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定面积的稻田用围栏围起来,稻田面积以200 — 300亩为最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在稻田内开排水沟,各排水沟平行或垂直,平行之间的距离为10 — 20米,排水沟的某些部位将其加深15 - 20厘米,成为深排水沟。上述技术方案中,牛蛙栖息池为每8 — 10亩的稻田面积设置一个水池为牛蛙栖息池,牛蛙栖息池位于这块稻田中央,若有现成的小池塘则可直接利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牛蛙栖息池面积占水稻田总面积的1% - H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牛蛙栖息池的周围种植1 一 3圈瓜、豆类作物。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稻田内放养牛蛙的时间为在早、中、晚稻移栽后的3 — 5天就可把牛蛙释放在田间,早稻每亩放30 - 40只牛蛙,中稻放40 - 50只牛蛙,晚稻放50 — 60 只牛蛙。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围栏为安装尼龙网的围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蛙棚为蔬菜棚。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优点第一,除虫害,提高粮食品位、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牛蛙可吃掉危害水稻的绝大部分害虫,配套赤眼蜂,可不必喷洒或者少喷农药,生产的粮食是农药残留很低甚至没有残留的绿色健康食品。第二,保肥、施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牛蛙所捕食掉的昆虫,有的直接危害水稻, 有的不直接危害水稻,但是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掉各种肥料养分及氧气,因而本专利技术在减少耗肥因子的同时就起到了保肥作用。牛蛙在生长过程中所排泄的粪便含有丰富的氮、 磷、钙等营养成份,是稻田的优质肥料,对促进水稻增产提供了必要条件。据调查,放养牛蛙的稻田比不放养牛蛙的稻田,每季粮食产量净增产5%以上;再加上每年收获的牛蛙,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第三,田间放养成本低、操作简单;市场上,一只牛蛙蝌蚪的成本是0.01-0. 015 元,一只幼蛙的成本是0. 15-0. 2元,由于牛蛙的繁殖率高(一只母蛙一次能产一万以上的卵),并且饲养成本低,若是自己繁殖牛蛙种,成本更低;再者,稻田中各种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和哺乳类都有可能成为牛蛙的食物,以及被高效诱虫灯捕捉的害虫也是牛蛙的食物,这大大节省了喂养牛蛙的饲料成本;而且,牛蛙从放养到收获整个过程简单易行,有利于这项技术的全面推广。第四,增加田间作物的多样性,促进农民增收。在牛蛙栖息池周围种植丝瓜、扁豆等作物,既充分利用牛蛙栖息池周围的田埂,弥补了其所带来稻田面积的减少,还能为农民增加额外收入,且这些作物是蜘蛛、赤眼蜂等稻田害虫天敌很好的繁殖场所。第五,据田间调查发现,放养牛蛙的稻田中蜘蛛、黑肩绿盲蝽等主要天敌比放养鸭的稻田多10%-20%,从这方面来说,该技术对田间的主要天敌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以及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灯、棚、池配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围栏,2—排水沟,3—牛蛙栖息池,4一田埂,5—深排水沟, 6—高效诱虫灯,7—娃棚,8—灯、棚、池配套结构。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领域主要是水稻田,在田间设置牛蛙栖息池、蛙棚、排水沟、田埂以及围栏,其中牛蛙栖息池的大小和排水沟的多少要根据水稻田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牛蛙栖息池面积占水稻田总面积的1%-296,排水沟之间的距离为10-20米。牛蛙防治田间害虫的基本原理牛蛙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很广,吞食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占82%, 包括螟蛾、蝗虫、蝼蛄、水蚤、蝇蛆及各种昆虫等,由于牛蛙取食范围广、食量大、耐饥饿等特征,因此在田间放养牛蛙可以有效控制虫害,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领域主要由围栏1、排水沟2、牛蛙栖息池3、田埂4、深排水沟5、高效诱虫灯6、蛙棚7,其中各排水沟5平行或垂直,平行之间的距离为10-20米,且各条排水沟5最终通入牛蛙栖息池3 ;深排水沟5位于排水沟2里面,即在排水沟2的某些部位将其加深15-20厘米,在田间不蓄水的时候作为牛蛙暂时的栖息地;在技术实施的稻田中,8-10亩的稻田面积设置一个水池即牛蛙栖息池3,该池3则位于这块稻田的中央,若有现成的小池塘则可以直接利用,围着牛蛙栖息池3种植1-3圈其它作物,如丝瓜、扁豆等, 然后在牛蛙栖息池3上面搭起一个支架即蛙棚7,便于其它作物的藤和须附着于蛙棚7上, 同时为牛蛙提供了一处荫凉的栖息地;高效诱虫灯6位于蛙棚7上面,主要用于引诱稻田中的害虫,且这些害虫一般都是牛蛙的食物;围栏1主要是把该技术实施的稻田用尼龙网围起来,围起来的稻田面积为200-300亩最佳,防止牛蛙跳出该区域。灯、棚、池配套结构该配套结构主要由高效诱虫灯、牛蛙栖息池、蛙棚构成,是牛蛙栖息的主要场所,该配套结构模型见图2。牛蛙田间释放方法在早中晚稻移栽后的3-5天就可以把牛蛙释放到田间,早稻每亩田放30-40只牛蛙,中稻则放40-50只,晚稻放50-60只,以大片放养牛蛙的方式为主将牛蛙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张玉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