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6217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包括外壳、内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置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的末端内设置有内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在外壳内设置有固定在转轴上的轴承支承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改变目前电主轴外部等圆柱结构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电主轴外部采用阶梯状;内部采用轴承支承系统的结构,在保证电主轴较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前端安装切削刀具部分又能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在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的同时,多支承结构的转轴又增加了电主轴输出端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达到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电工程领域中的电主轴,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
技术介绍
电主轴是ー种典型的机电功能部件,它将主轴驱动电机和主轴结合为一体,实现电机一主轴一体化的功能,使得电机和主轴之间为“零传动”,易于达到高速、高精、高效和模块化的特点,广范应用于各种现代数控机床。普通的电主轴尺寸、体积、重量较大,限制了电主轴的应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32394. 3公开了ー种内装电机和径向空气轴承集成的电主轴,包括外売,内装电机,前盖和后盖,所述的内装电机的转子作为径向空气轴承的转子, 内装电机的定子作为径向空气轴承的定子,实现了对转子的径向支承,所述的电主轴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的前盖,而后端有轴向轴承支承于后盖。这种内装电机和径向空气轴承集成的电主轴,结构紧凑,尺寸、体积、重量大幅減少。但是在某些深孔形腔铣等特殊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场合中,需要刀具高速旋转的同吋,需要机床主轴安装刀具的前端外部尺寸很小, 以便主轴能够伸入窄小的形腔内部进行加工。这种内装电机和径向空气轴承集成的电主轴的结构都是外部直径相同的等圆柱状,较小外径的电主轴能够适合深孔形腔加工,但同时意味着电主轴的输出功率小、切削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主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干,克服现有的电主轴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较大输出功率的同吋,保持转轴输出端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包括外壳、内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置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的末端内设置有内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在外壳内设置有固定在转轴上的轴承支承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ー步实现。前述的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其中所述的轴承支承系统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一端上且和所述输出端相邻,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三轴承,在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外壳为阶梯形状,即安装切削刀具的转轴的输出端外部直径较小和较长,可以伸入空间狭窄的深孔内部进行切削加工,而另一端则外部直径较大,以便内部安装功率较大的内装电机。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ー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改变目前电主轴外部等圆柱结构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将电主轴外部采用阶梯状;内部采用轴承支承系统的结构,在保证电主轴较大输出功率的同吋,前端安装切削刀具部分又能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2.在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的同吋,多支承结构的转轴又増加了电主轴输出端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达到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特殊结构的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包括外壳3、内装电机的定子6和转子7,以及设置在外壳3内的转轴4,转轴4的输出端1置于外壳3的外部,外壳3的末端内设置有内装电机的定子6和转子7,在外壳3内设置有固定在转轴4上的轴承支承系统。轴承支承系统包括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5和第三轴承8,第一轴承2设置在转轴4的前端上且和所述输出端1相邻,转轴的末端上设置有第三轴承8,且第三轴承8内装电机的定子6和转子7的末端,在转轴4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5。多个轴承支承转轴4,在保证电主轴较大输出功率的同吋,前端安装切削刀具部分又能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外壳3为阶梯形状。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轴承支承系统也不仅限于三个支承轴承,根据不同条件的需要进行改变。同吋,外壳形状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改变;在多组支承轴承中,每组轴承的型号、数量等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以适应不同深孔形腔加工的需求。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包括外壳(3)、内装电机的定子(6)和转子(7),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3)内的转轴(4),所述转轴(4)的输出端(1)置于所述外壳(3)的外部, 所述外壳(3)的末端内设置有内装电机的定子(6)和转子(7),其特征在干,在外壳(3)内设置有固定在转轴4上的轴承支承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其特征在干,所述轴承支承系统包括第一轴承(2)、第二轴承(5)和第三轴承(8),所述第一轴承(2)设置在所述转轴 (4)的一端上且和所述输出端(1)相邻,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三轴承(8),在所述转轴(4)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轴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ー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其特征在干,所述外壳(3) 为阶梯形状。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组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包括外壳、内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转轴,所述转轴的输出端置于外壳的外部,所述外壳的末端内设置有内装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在外壳内设置有固定在转轴上的轴承支承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改变目前电主轴外部等圆柱结构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将电主轴外部采用阶梯状;内部采用轴承支承系统的结构,在保证电主轴较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前端安装切削刀具部分又能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在适应深孔等相对空间狭小的形腔加工的同时,多支承结构的转轴又增加了电主轴输出端具有较好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以达到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的目的。文档编号H02K5/16GK102545457SQ20101058893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专利技术者朱旭斌, 李松生 申请人:江苏华雕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生朱旭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雕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