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颈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606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颈呼吸器,包括外壳和固定在该外壳侧面周边的柔性密封圈,柔性密封圈能够密封鼻子或者鼻子和嘴巴的外轮廓,并设置固定带,外壳上设置有开口并密封连接有一个立管,该立管上端分叉分别形成出气管和进气管,在该分叉位置处设置有进气时出气管被封堵而出气时进气管被封堵的调节阀;所述出气管的上端设置部分挡气的机构;所述进气管与压气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呼吸器只能由鼻孔呼吸而不能用嘴巴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除了适用于水下急救死亡人,更能增加或激活细胞活性,推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呼吸能力,达到帮助呼吸,启动心脏跳动,使人体死而复生的积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救济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在水下呼吸或者在水下急救时使用的长颈呼吸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呼吸器大多存在体积大,携带不便,使用起来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且制造成本高的缺点。申请人先前完成专利技术中提及了利用鼻塞型呼吸器解决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案,虽然具有比较好的医疗和保健效果,然而,鼻塞式呼吸器仍然存在一些了缺陷,并且不能应用于水下呼吸或水下急救使用。目前还没有一款适用于保健或急救的水下呼吸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现有的鼻塞式呼吸器存在的问题和现有各种呼吸器均不能适用于水下呼吸的现状,提供一种适用于水下呼吸或急救的长颈呼吸器。技术方案一种长颈呼吸器,包括一个平面或者弧面的外壳,该外壳的一个侧面的周边设置有环形的柔性密封圈(弧面外壳时,凹弧面的周边设置有环形的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能够密封鼻子或者鼻子和嘴巴的外轮廓,所述外壳或者柔性密封圈的上和/ 或下分别设置固定带,外壳上位于鼻子和嘴巴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开口,该处开口密封连接有一个立管,该立管上端分叉分别形成出气管和进气管,在该分叉位置处设置有进气时出气管被封堵而出气时进气管被封堵的调节阀;所述出气管的上端设置部分挡气的机构;所述进气管与压气机构连接;所述出气管和压气机构的上端口均位于水平之上。所述外壳上侧同时连接有密封的眼罩,眼罩包括镜片和镜片周围的柔性密封圈, 眼罩两侧设置连接带。所述部分挡气的机构目的是延缓肺部的出气时间,可以将出气管的出气口的口径小于出气管内径,使呼出气收到一定阻力。或者,在出气管末端设置通气孔,通气孔上设置格栅,通气孔附近的内表面粘贴挡气叶,挡气叶的可翻转部分(非粘贴部分)贴合在格栅的内表面上,所述挡气叶完全展开贴合在格栅内表面时,格栅上的挡气叶总表面积小于通气孔面积。所述压气机构为注射器,注射器的活塞上沿轴向设置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单向阀,在压气时单向阀被封堵而在吸气时单向阀自动打开。所述压气机构为橡胶球,该橡胶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管,其中一侧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另一侧气管上设置单向阀,在压缩橡胶球时单向阀封堵,在释放橡胶球时单向阀自动打开。所述调节阀是在交叉位置内壁中部铰接一个翻转挡气片,该挡气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管径面积,且当该挡气片翻转后能够匹配密封进气管或者出气管,在靠近进气管一侧设置有磁性材料(例如磁石或磁铁)同时在挡气片末端设置有磁性材料,两者确保能够相互吸引即可。正常情况下该挡气片在磁性材料作用下一直密封进气管,当进气管开始在压气机构作用下进气时,该挡气片在气流冲击下被打开,并且密封出气管,从而使进气管中的气体都进入人体肺部。压气机构停止工作时,挡气片在磁性材料吸引下再次密封进气管,由于人体肺部挤压了较多气体,在没有继续进气的情况下,肺部气体开始沿出气管排出。所述调节阀是一种弹性活塞机构,包括一个与进气管在同一直线上的支撑外壳, 在该外壳内设置有活塞头,活塞头与外壳内壁之间设置有顶紧弹簧;在进气管与立管之间设置有侧面进气通道,该侧面进气通道包括一个与进气管连通的进口和一个与立管连通的出口,活塞机构的活塞头长度不小于出气管内直径的长度(两侧内壁的长度),所述进口位于靠近立管交叉位置并满足当活塞头将进口释放的同时将出气管封堵。当压气机构产生进气压力时,活塞机构的活塞头向后推缩,由于所述进口位于靠近立管交叉的位置,所以只有活塞头被推缩到一定程度即封堵出气口时,侧面进气机构的进口才能被打开,而在出气的时候由于压气机构没有工作,进气管没有压力,所以活塞头自然回位,活塞头回位的同时释放了出气管通道,人体肺部的气体开始沿出气管排出。所述活塞机构除含有活塞头外,还含有活塞杆和固定在活塞杆末端的后座,活塞杆连接在活塞头后端,弹黃顶压在后座与支撑外壳内壁之间。同时在出气管或者立管上设置有氧气管插孔,并设置有插孔帽。需要输入氧气时打开插孔帽便于插管,不用输入氧气时,该氧气管插孔被封堵。柔性密封圈为硅胶等无害柔性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利用外壳作为支撑载体,外壳内表面周边设置柔性密封圈作为密封和支撑, 将鼻子和嘴巴同时覆盖,解决了以往呼吸器只能由鼻孔呼吸而不能用嘴巴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利用立管(总管)、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三通和调节阀结构,出气管和进气管的管口露出水面之上,用压气机构通过进气管向人体肺部压气后又通过出气管排出,解决了水下呼吸或水下抢救时难题。通过设置上、下连接带,佩戴和卸下非常方便,不易脱落,提高使用效果。2、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出气管末端的通气孔内表面设置可以摆动的挡气叶,除了适用于水下急救死亡人,更能增加或激活细胞活性,推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呼吸能力,达到帮助呼吸,启动心脏跳动,使人体死而复生的积极效果。呼吸时由于进气管一直被封堵,呼吸时气流均从立管和出气管内通过。吸气时在呼吸叶翘起,气流顺畅自如,空气几乎没有阻力能够顺利吸入;呼气时由于挡气叶贴合在格栅内表面上阻挡了大部分通道,使人体呼气时受到一定的阻力,此时,肺泡内的氧分压增高,肺部借此压力,氧气快速进入肺动脉血管中, 使肌体得到充足的氧气,加速推动人体血液循环,迅速把新鲜的空气输送到全身,往往能使人死而复生。眼罩能够防止复活病人眼睛进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长颈呼吸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通气孔及挡气叶部分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3是通气孔及挡气叶部分的内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长颈呼吸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5是图I长颈呼吸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6是图I的长颈呼吸器安装注射器结构示意图7是图6的局部剖面状态不意图之一;图8是图6的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之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长颈呼吸器的外观结构示意图10是图9的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之一;图11是图9的局部剖面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专利技术带有眼罩的呼吸器结构示意图13是本专利技术长颈呼吸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I为平面外壳,2为柔性密封圈(可以为硅胶),3为立管(总管),4为出气管,5为进气管,6为支撑外壳,7为氧气管,8为通气孔,81为格栅,82为挡气叶,9为注射器, 10为进气软管,11为固定带,12为扣鼻(用于连接下固定带),13为注射器的活塞头,14为注射器活塞头上的单向阀,15为铰接的转轴,16为挡气片,17和18分别为磁性材料,19为后座,20为弹性活塞机构的活塞头,21为弹簧,22为侧面进气通道,23为进口,24为出口,25 为橡胶球(即球形压气机构),26为眼罩的镜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图I一图8、图13,该长颈呼吸器包括一个平面(或者弧面)的外壳1,该外壳 I的一个侧面周边设置有环形的柔性密封圈2 (弧面外壳时,凹弧面的周边设置有环形的柔性密封圈),所述柔性密封圈2能够密封鼻子和嘴巴的外轮廓,所述外壳I或者柔性密封圈 2的上、下分别设置固定带,柔性密封圈2为硅胶等无害柔性材料。外壳I上位于鼻子和嘴巴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开口,该处开口密封连接有一个立管 3,该立管3上端分叉分别形成出气管4和进气管5。在该分叉位置处设置有调节阀;进气管与压气机构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的调节阀参见图7和图8,是在交叉位置的内壁中部设置一个铰接转轴15,该转轴上套子一个翻转挡气片16,该挡气片16最好选择柔性橡胶片,其面积不小于进气管和出气管内直径的面积,进气口和出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佳瑞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