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喷式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0495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环喷式喷头,属喷头技术领域,用于克服直喷式喷头只能前喷且喷射区域小的使用缺陷。构成中有喷头体及进气、液口,喷口,其独特之处为,喷口为环形喷口,由垂直于喷头体轴心线的环形缝隙形成,进液口分布在形成环形喷口的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环形喷口垂直于气体行进方向,气液混合体经环形喷口变线后向喷头四周360°全方位喷射,消除了直喷式喷头只能向前喷射及喷射区域小的使用缺陷,并具有喷射前后压差大,可细化雾滴,增强雾滴与高温容器、气体及含尘气体的结合机率,提高降温除尘效果之特性,适宜作为降温、除尘及喷涂保护性涂料的器具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雾化器件,属喷头

技术介绍
喷头具有喷头体及进气、液口等。工作时,压力气体经经细小的喷嘴喷射出来时在喷嘴周围形成局部负压,环绕喷嘴的介质在负压作用下被抽吸至气体中,气液混合体在喷出后因压力骤减急剧膨胀形成雾状液滴,从而实现其作为喷雾降温及喷涂保护性涂层的元器件所具有的功能要求。现有的喷头为直喷结构形式,喷射时,气液混合体由喷嘴直接向前射出,喷射方向与压力气体行进方向平行,喷射出去后因压力骤减形成一个尖顶的锥形膨胀区域,锥角一般小于90°,只能覆盖喷嘴前方较小区域,且雾化的液滴颗粒也较粗大,使用效果难尽人意,在用于管道内管壁喷涂保护性涂层使用时,由于喷射方向无法朝向内管壁,往往难以适应内管喷涂的使用需求。鉴于此,应研制提供新结构喷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向喷嘴四周进行360°全方位喷射的环喷式喷头,以克服现有直喷式喷头的使用缺陷及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环喷式喷头,构成中设有喷头体及进气口、进液口、喷口,其独特之处在于,所述喷口为环形喷口5,由垂直于喷头体轴心线的环形缝隙形成,所述进液口8分布在形成环形喷口5的侧壁上,进液口与储液容器相通。上述环喷式喷头,所述喷头体由壳体1和其内的进气管2组成,进气管2的前端设有由环形气室和切向喷口构成的涡流发生器,环形气室3为环绕进气管2外围的环形腔室,多个切向喷孔4位于进气管2的管壁上、并沿进气管管孔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环形喷口5由环形气室3和进气管前堵盖6之间的环形缝隙形成,所述进液口8为毛细孔,其一端对应环形喷口5、另一端连通壳体1和进气管2之间的介质容腔7,壳体1上还设有介质进口9。上述环喷式喷头,所述进气管2的前端带有法兰10,所述前堵盖6由内管11和外盖12组成,内管11的尾端与法兰10连接,所述切向喷孔4排布于内管11上,所述环形气室3由内管11和法兰10之间的环形空隙形成,所述环形喷口5由外盖12和法兰10之间的端面缝隙形成,所述进液口8排布在法兰10上,所述壳体1为碗状、碗口与法兰10密封对接。上述环喷式喷头,所述进气管2的尾端设有紧固锁母14,所述碗状的壳体1通过紧固锁母14与法兰10密封对接。为规范介质流动,上述环喷式喷头,所述进液口8排布在环形凹槽13中。上述环喷式喷头,所述切向喷孔4的排布数量为3~12个,所述环形喷口5的缝隙为1~3毫米,所述进液口8的孔径为0.5~2毫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环形喷口垂直于喷头体轴心线、既垂直于气体的行进方向,气液混合体经环形喷口后变方向朝喷头四周360°全方位喷射,形成一个以喷嘴为中心的很大的覆盖圆,消除了直喷式喷嘴只能喷射喷嘴前方较小区域的缺陷及无法适应管道内壁喷涂使用的局限性;2.喷头体可由壳体和进气管组成并增设涡流发生器,可通过涡流发生器使气流以高速旋转状态喷射出来,提高喷射力,同时,也方便了环形喷口及涡流发生器中环形气室等的结构设置;3.气液混合体经环形喷口变线喷射时,喷射前后压差增大,气液混合体喷射出来时的膨胀力度相应增大,有利于雾滴的细化,可因此增加液滴与高温容器、高温气体及含尘气体的结合机率,提高降温除尘效果,还可因液滴细化提高喷涂层的均匀性、光洁度并节省涂料;4.喷头体采用进水管带法兰结构时,方便了切向喷孔、环形气室等的设置加工,使喷头体的结构更具科学简单之特性;5.在进液口处增设环形凹槽时,有利于粘稠油漆等涂料向毛细孔状的进液口处集中积聚,形成均匀连续的介质流;本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直喷式喷头的传统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环喷结构形式喷头,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适宜作为降温、除尘及喷涂保护性涂料的器具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图3是图1中B向视图。附图中零部件标号为1-壳体、2-进气管、3-环形气室、4-切向喷孔、5-环形喷口、6-前堵盖、7-介质容腔,8-进液口,9-介质进口、10-法兰、11-内管、12-外盖、13-环形凹槽、14-紧固锁母,15-防滑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附图。本专利技术中的环形喷口5为一个位于喷头体前端的环形缝隙,该环形缝隙垂直于喷头体的轴心线,即垂直于气体的行进方向。进液口8分布在形成环形喷口5的环形缝隙侧壁上。压力气体在喷头体内向前直线行进至环形喷口5时突然90°急转弯变线后向喷头四周360°全方位喷射出来,喷射时的局部负压将进液口8中液体抽吸至气体中形成气液混合体一并喷出。仍参阅附图。本专利技术中的喷头体可采用在壳体1内安置进气管2并在进气管2前端设置涡流发生器的结构形式。涡流发生器中的环形气室3由环绕进气管2外围的环形腔室形成,涡流发生器中的切向喷孔4位于进气管2的管壁上、并沿管孔的切线方向设置。采用此结构形式时,环形喷口5可由环形气室3和进气管前堵盖6之间的环形缝隙形成,环形气室3为敞口腔室,敞口腔室端面形成环形喷口5所在环形缝隙的一侧壁,前堵盖6的端面形成另一侧壁,进液口8设置在环形缝隙侧壁上,正好对应环形喷口5。壳体1和进气管2之间的空腔形成介质容腔7,毛细孔状的进液口8与介质容腔7相通。介质进口9用于灌装液体介质。工作时压力气体由进气管2尾端的进气口进入进气管后由切向喷孔4喷向环形气室3,在环形气室3的室壁阻挡下形成图2中箭头所示的顺时针高速旋转的蜗流,然后经环形喷口5变向后向喷头四周喷射出来。多个环喷式喷头沿同一垂直面成矩形阵列或圆形阵列排布时,可形成屏蔽柱帘,可作为高温容器环境场所、粉尘作业环境场所的降温、降尘屏蔽层。还可用于特殊用途的红外屏蔽。仍参阅附图。当进气管2前端带有法兰10时,前堵盖6可采用内管11和外盖12首尾相接的组合结构。此时,切向喷孔4设置在内管11的管壁上,方便了加工,并可利用内管11与法兰10之间的环形缝隙形成环形气室3。环形喷口5则可通过外盖12与法兰10之间的环形缝隙形成,可通过旋拧外盖12获取适宜的环形缝隙。为方便调节,外盖12带有防滑凹槽16。内管11和法兰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仍参阅附图。进气管2带有法兰10时,壳体1可为碗状,通过碗口和法兰10上匹配设置的碗口槽及密封垫实现密封对接。可采用图1所示在进气管2尾端设紧固锁母14,通过紧固锁母14及密封垫紧固密封的对接方式,也可采用螺栓加密封垫等固接方式。仍参阅附图。法兰10的盘面还可兼作介质容腔7的部分腔壁,毛细孔状的多个进液口8可设在该腔壁上,环形凹槽13沿进液口8的分布圆设置。仍参阅附图。图示实例中,切向喷孔4的排布数量为8个,环形喷口5处的环形缝隙为1毫米,进液口8的孔径为1毫米。权利要求1.一种环喷式喷头,构成中设有喷头体及进气口、进液口、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为环形喷口,由垂直于喷头体轴心线的环形缝隙形成,所述进液口分布在形成环形喷口的侧壁上,进液口与储液容器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喷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体由壳体和其内的进气管组成,进气管的前端设有由环形气室和切向喷口构成的涡流发生器,环形气室为环绕进气管外围的环形腔室,多个切向喷孔位于进气管的管壁上、并沿进气管管孔的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环形喷口由环形气室和进气管前堵盖之间的环形缝隙形成,所述进液口为毛细孔,其一端对应环形喷口、另一端连通壳体和进气管之间的介质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喷式喷头,构成中设有喷头体及进气口、进液口、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口为环形喷口[5],由垂直于喷头体轴心线的环形缝隙形成,所述进液口[8]分布在形成环形喷口[5]的侧壁上,进液口与储液容器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新友孟庆彪马四龙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