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分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传代过程磷脂组变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02727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传代过程磷脂组变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固体培养:取氧化葡糖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分别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种子培养:(3)分纯;(4)发酵;(5)细胞磷脂组的提取;(6)LC-MS检测;(7)多元统计分析;(8)过程分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细胞总磷脂的提取和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所获得的磷脂组学数据,对不同传代数的维生素C生产菌株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的磷脂分子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到与增强维生素C生产菌株两菌相互作用相关的磷脂分子和代谢途径的分析提供了方法,对以提高2-酮基-L-古龙酸为目的的菌种改造和培养条件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微生物领域,涉及一种分析维生素C生产菌株混菌传代培养过程磷脂组变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种维生素类保健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在各种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一种高效抗氧化剂,参与人体新陈代谢中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是维持机体营养、生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它还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添加等方面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通过使用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氧化葡糖杆菌 (Gluconobacter oxydans)混合发酵生产维生素C。其中,前者为伴生菌,后者为产酸菌。两菌在混合发酵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促进产酸菌的生长和产酸。在不加入伴生菌时,产酸菌生长缓慢,产酸效率极低,不适合工业生产;而混合培养时,产酸菌也会影响伴生菌的生长和形态。改造两菌相互作用模式,进一步提高发酵产物2-酮基-L-古龙酸(维生素C的前体)的产量,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在两菌混合培养中,它们之间的交流最先经由感受外界信号的细胞膜,再进一步传递到胞内,并产生一系列的信号事件。研究两菌传代培养,不断强化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元英进杨洁邹旸胡梦龙吕亚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