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60097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共了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包括天线和PCB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方,所述天线在PCB板的投影区域为金属区域;所述天线,进一步包括:天线主体、馈电端和接地端;所述天线通过接地端与PCB板连接;所述天线主体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馈电端连接,第三部分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由若干不同宽度/长度的辐射单元组成;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为10mm到40m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设计无法满足新型智能手机的PCB板无法为天线留出净空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天线,特别涉及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技术背景天线是一种利用频率特性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装置。近年来,用于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天线的设计和性能,越来越影响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便携式移动终端如手机,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MP3/MP4。天线设计的带宽特性对辐射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天线实现信号传播和能量辐射均基于频率的谐振。如果一个天线能在多个频率都能谐振,那么天线将可以在多个频率工作。另一方面,如果天线存在多个谐振频率,设计者和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感兴趣的频率和带宽。随着大屏幕和超大屏幕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天线的谐振受传统的PCB板模式的影响,设计难度变大。相对于传统的直板式手机,翻盖式手机,滑盖式手机,新型的智能手机更注重用户体验,用户完全脱离键盘操作,超大的LCD显示屏几乎和手机长度相等。而新型智能手机的PCB板专门为天线留一块净空区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天线, 作为智能手机等新型多媒体无线终端的信号接收和发射部件。天线的尺寸和工作环境,使得内置天线的设计难度大为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线设计无法满足新型智能手机的PCB板无法为天线留出净空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包括天线和PCB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方; 所述天线在PCB板的投影区域为金属区域;所述天线,进一步包括天线主体、馈电端和接地端;所述天线通过接地端与PCB板连接;所述天线主体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馈电端连接,第三部分与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中至少有一个由若干不同宽度/长度的辐射单元组成;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为IOmm到40mm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存在一定距离的缝隙耦合;且第一部分/第三部分的辐射单元之间存在缝隙耦合。较佳地,所述天线的高度不超过PCB板宽度的1/10。较佳地,所述馈电端和接地端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所述天线的尺寸为 60mm氺IOmm氺6mm。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包括天线和PCB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方; 所述天线在PCB板的投影区域为金属区域;所述天线,进一步包括天线主体、馈电端和接地端;所述天线通过接地端与PCB板连接;所述天线主体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馈电端连接,第三部分与接地端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对称;馈电端与接地端对称设置;第二部分呈凹形结构,其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垂直连接于第二辐射单元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一部分呈迂回弯折结构,包括第四辐射单元、第五辐射单元、第六辐射单元、第七辐射单元、第八辐射单元、第九辐射单元;所述第四辐射单元至第九辐射单元的宽度和长度均不相同;所述第四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非连接第二辐射单元的一端垂直连接,第四辐射单元向背离第二辐射单元的方向延伸,一次弯折后与第五辐射单元连接;第五辐射单元向垂直于第四辐射单元的方向延伸,一次弯折后与第六辐射单元连接; 第六辐射单元沿与第四辐射单元平行且向靠近第二辐射单元的方向延伸,一次弯折后与第七辐射单元连接;且第六辐射单元与第七辐射单元连接后,第六辐射单元自连接处沿着原延伸方向又向前延伸出一段距离;第八辐射单元与第五辐射单元垂直连接;第九辐射单元与第六辐射单元垂直连接;第七辐射单元呈倒L结构,并与接地端垂直连接;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为IOmm到40mm之间。较佳地,所述第六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存在缝隙;所述第七辐射单元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第四辐射单元、第五辐射单元和第六辐射单元均存在缝隙;所述缝隙均呈电各華禹合。较佳地,所述第六辐射单元与第七辐射单元之间的缝隙延伸至第六辐射单元上, 将第六辐射单元垂直隔断为两部分;所述第六辐射单元与第七辐射单元之间的缝隙继续延伸至第九辐射单元上。较佳地,所述第九辐射单元位于PCB板法线平行的平面内;第一辐射单元至第七辐射单元位于平行于PCB板的平面内。较佳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等宽等长,第二辐射单元的宽度/长度较第一辐射单元不同。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包括天线和PCB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方; 所述天线在PCB板的投影区域为金属区域;所述天线,进一步包括天线主体、馈电端和接地端;所述天线通过接地端与PCB板连接;所述天线主体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馈电端连接,第三部分与接地端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对称;馈电端与接地端对称设置;第二部分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第四辐射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垂直连接于第二辐射单元一侧的首尾两端;第四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另一侧连接,且第四辐射单元与第二辐射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部分呈迂回弯折结构,包括第五辐射单元、第六辐射单元、第七辐射单元、第八辐射单元;所述第五辐射单元至第八辐射单元的宽度和长度均不相同;所述第五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非连接第二辐射单元的一端垂直连接,第五辐射单元向背离第二辐射单元的方向延伸,一次弯折后与第六辐射单元连接;第六辐射单元向垂直于第五辐射单元的方向延伸,一次弯折后与第七辐射单元连接; 第七辐射单元呈倒T形结构,且其末端与第八辐射单元连接; 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为IOmm到40mm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七辐射单元与第四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八辐射单元存在缝隙;所述第八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第五辐射单元、第六辐射单元存在缝隙;所述缝隙均呈电容耦合。较佳地,所述第四辐射单元位于PCB法线平行的平面内;第一辐射单元至第三辐射单元以及第五辐射单元至第八辐射单元位于平行于PCB板的平面内。较佳地,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等宽等长,第二辐射单元、第四辐射单元以及第一辐射单元的长度/宽度不相同。一种多模谐振天线系统,包括天线和PCB板,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PCB板上方; 所述天线在PCB板的投影区域为金属区域;所述天线,进一步包括天线主体、馈电端和接地端;所述天线通过接地端与PCB板连接;所述天线主体进一步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通过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馈电端连接,第三部分与接地端连接;第二部分呈凹形结构,其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垂直连接于第二辐射单元的首尾两端; 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非对称设置;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均由若干不同宽度/长度的辐射单元组成; 所述接地端和所述馈电端之间的距离为IOmm到40mm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部分呈迂回弯折结构,包括第四辐射单元、第五辐射单元、第六辐射单元、第七辐射单元、第八辐射单元、第九辐射单元、第十辐射单元;所述第四辐射单元至第十辐射单元的宽度和长度均不相同;所述第四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非连接第二辐射单元的一端垂直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劲何其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