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99452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2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监控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呈ㄈ字型的支撑架、悬臂和螺丝。其中,底板具有第一螺孔;支撑架设置在该底板上相对于该第一螺孔的一侧,该支撑架上设有枢转轴;悬臂套设于该枢转轴,并可绕该枢转轴旋转,该悬臂具有第一端边及第二端边,该第一端边与该第二端边相对;以及螺丝具有与该第一螺孔相对应的螺杆。该螺杆穿过该第一螺孔顶抵该悬臂的该第一端边附近,该悬臂的该第二端边顶抵该第二板体边缘,从而将监视器固定于天花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固定装置将监视器固定于天花板上,不仅可以防止监视器发生位移,而且便于安装及拆卸,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是一种将监视器安装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室内使用的安全监控系统常用的一种安装方式称为静置(flushmount),即在天花板上挖一个足以放置监视器的孔,利用监视器的边缘机构件(通常为圆形)卡靠着天花板而不掉落,此方式虽方便安装,但因无其他固定装置,故若天花板震动可能会造成监视器位移,使得监视区域偏移。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是通过复数个螺丝,将监视器的边缘机构件锁固在天花板上,又或者采用复杂、较贵的弹性机构将监视器与天花板卡紧,但这两种方式在安装与拆卸时都相当不方便,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习知技术的缺失,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将监视器固定在天花板上,且便于快速安装与拆卸的固定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一待固定物于第一板体上, 该待固定物具有第二板体,该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悬臂和螺丝。其中,底板具有第一螺孔;支撑架设置在该底板上相对于该第一螺孔的一侧,该支撑架上设有枢转轴;悬臂套设于该枢转轴,并可绕该枢转轴旋转,该悬臂具有第一端边及第二端边,该第一端边与该第二端边相对;以及螺丝具有与该第一螺孔相对应的螺杆。该螺杆穿过该第一螺孔顶抵该悬臂的该第一端边附近,该悬臂的该第二端边顶抵该第二板体边缘,使该待固定物固定于该第一板体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支撑架靠近该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挡片。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悬臂的该第一端边与该枢转轴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端边与该枢转轴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监控装置,这种监控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监视器,监视器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第一板体上。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板体为天花板。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板体具有安装孔和定位孔,且该第一板体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监视器包含本体和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相对,该本体穿设于该安装孔,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表面顶抵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表面。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定位孔为圆形孔,该底板为圆形底板,该定位孔的半径小于该底板的半径,该支撑架及该悬臂穿设于该定位孔,该底板顶抵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二表面。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利用固定装置将监视器固定在天花板上,不仅可以防止监视器发生位移,而且便于安装及拆卸,且成本较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装置安装初步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中第一板体的正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视器的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装置安装完成时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装置安装完成时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I及图2,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监控装置安装初步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监控装置包括固定装置10、监视器20以及第一板体30。其中, 固定装置10包括底板11、支撑架12、悬臂14以及螺丝17。底板11上设有第一螺孔15。螺丝17具有与第一螺孔15相对应的螺杆。支撑架12呈C字型,设置在底板11上与第一螺孔15相对的一侧,该支撑架12上设有枢转轴13。悬臂14套设于枢转轴13,并可绕枢转轴 13旋转。支撑架12靠近底板11的一端还设有第一挡片16。当悬臂14绕枢转轴13旋转至第一挡片16处时,第一挡片16将阻止悬臂14进一步旋转。悬臂14具有第一端边141及第二端边142,第一端边141与第二端边142相对。其中,第一端边141与枢转轴13间的距离Hl小于其第二端边142与枢转轴13间的距离H2。请参考图3A、图3B,图3A及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的示意图和正视图。 第一板体30具有第一表面31和第二表面32,第一板体30还具有安装孔33和定位孔34。 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的底板11为圆形底板,定位孔34为圆形孔,且定位孔34的半径小于底板11的半径。当固定装置10的悬臂14和支撑架12从第一板体30的第二表面32 穿过第一板体30的定位孔34后,底板11将顶抵于第一板体30的第二表面32。当然,定位孔34和底板1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只要满足当悬臂14和支撑架12从第一板体30的第二表面32穿过定位孔34后,底板11可顶抵于第二表面32即可。其中,第一板体30为天花板。本实施例中,当悬臂14旋转至第一挡片16处,且底板11平行于第一板体时,悬臂 14和支撑架12的组合在第一板体30上的投影的最大宽度需小于定位孔34的直径,以确保悬臂14和支撑架12能穿过定位孔34。另外,使用者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在底板11上增设一个与定位孔34横截面积相等、厚度相同的圆柱体,此时支撑架12及悬臂14固设在该圆柱体上,第一螺孔15贯穿底板 11和该圆柱体。当支撑架12和悬臂14穿过定位孔34后,底板11顶抵于第一板体30的第二表面32,该圆柱体则被限制在定位孔34中,避免了固定装置10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固定装置10的稳定性能。请参考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监视器的示意图。监视器20包括第二板体21和半球形本体22,第二板体21具有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 相对。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21大致为圆形,安装孔33为圆形孔,第二板体21的半径大于安装孔33的半径,半球形本体22的半径约等于安装孔33的半径。安装时,将第一板体30水平放置,首先将监视器20的半球形本体22从第一板体 30的第一表面31穿过安装孔33,由于安装孔33的半径约等于半球形本体22的半径,安装孔33将半球形本体22限制在其中,防止监视器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同时,由于第二板体 21的半径大于安装孔33的半径,该第二板体21不穿过该安装孔,而是将第二表面212顶抵于第一板体30的第一表面31。接下来将固定装置10的悬臂14及支撑架12从第一板体30的第二表面32穿过定位孔34。为了防止在送入过程中悬臂14摇摆不定,导致安装的不便利,优选地,在将悬臂14和支撑架12送入定位孔34前,将悬臂14旋转至紧靠第一挡片16处,用手按压住悬臂14的第一端边141附近,然后将悬臂14和支撑架12送入定位孔34。由于悬臂14的第一端边141与枢转轴13间的距离Hl小于其第二端边142与枢转轴13间的距离H2,若悬臂 14的第一端边141朝向第一挡片16旋转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那么将悬臂14紧靠第一挡片16穿过定位孔34后,悬臂14将进行逆时针转动,直至悬臂14的第二端边142接触到第二板体21的上表面211,悬臂停止转动。又由于底板11的半径大于定位孔34的半径,底板 11不穿过定位孔34,而是顶抵于第一板体30的第二表面32上。实际操作中,使用者可以对第二板体21的半径、悬臂14长度、定位孔34与安装孔 33的圆心距等进行调整,只要使监视器20、固定装置10能顺利安装,并在悬臂14和支撑架 12穿过定位孔34后,悬臂14可接触到第二板体21的第一表面211即可。接下来将螺丝17穿过第一螺孔15,顶抵于悬臂的第一端边141附近。由于螺丝 17顶抵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启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