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9774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其特征为通过环保疏浚船或泥浆泵对河道或水库中污染的底泥输送到密闭管道混合器中,向第1个管道混合器中投加稳定固化剂,在向第2个管道混合器中投加底泥絮凝调理剂,最终达到土工管袋内底泥脱水减容、底泥污染物固化稳定化,土工管袋中底泥脱水固结7~50天后,底泥含水率达到55%以下,最后用移动式车体将管袋中底泥运输到场外,到达国家相关标准处理处置或资源化利用。该方法技术创新亮点为“环保疏浚+药剂+土工管袋脱水+底泥自然干化+移动式车体”,不但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污泥处理量大、而且无需占用场地面积、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可到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涉及,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环保疏浚结合土工管袋对污染底泥脱水减容治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某些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往往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道、 水库中,导致底泥中的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用于污染底泥的处置技术主要有微生物修复、化学淋洗、高温热脱附等,但该类技术往往运行成本较高,治理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而环保疏浚结合土工管袋对污染底泥脱水减容治理是一种新型技术,对此国内已有成功案例。但是,实施该技术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块大面积的管袋堆放场地,针对某些污染场所,如城市内河或周边河道,该类场所周边建筑物较多、用地紧张、可用堆场面积较小,普通的土工管袋脱水减容工艺难以实施。专利公开号为 CN101693590B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的方法,通过环保疏浚加药剂再与土工管袋联合处理污染淤泥,该项技术不但能使污染淤泥高效脱水减容,且保证污染淤泥能固化稳定化;缺点为占用堆场面积大。专利公开号为CN100413795C提出城市水域淤泥的就地脱水方法,既通过疏浚设备将淤泥输送到管袋中,该方法设备投资少,脱水主要借助于袋壁压力和自重作用,但没有考虑到淤泥的絮凝调理以强化脱水效果,也未涉及将管袋中淤泥脱水后移动式运输问题,解决不了城市周边用地难题。技术专利CN201525797U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污泥电渗脱水装置,通过机械挤压与电渗脱水技术结合方法处理污泥,虽然解决了移动式污泥运输问题和无需占用堆放场地,但污泥处理量小、脱水效果不好,直接导致经济成本高、能耗高、工艺复杂,并且该专利未涉及污染底泥的治理技术。上述专利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和缺点,目前急需一种方便灵活的可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将底泥进行环保疏浚、污染物控制以及底泥脱水减容、移动式运输相互结合在一起,不但保证底泥环保疏浚和高效脱水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设备一次性投资少,工艺简单,无需占用场地面积,处理过程能耗低,可资源化利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治理措施为“环保疏浚 +药剂+ 土工管袋脱水+底泥自然干化+移动式车体”,具体地说就是将土工管袋置于一个可移动式车体上,待底泥治理后运输至场外。该方法操作灵活,工程实施占地面积小,无二次环境污染、治理时间短,经济可行,处理处置后的底泥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底泥管袋脱水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既采用环保疏浚将污染底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到已放置在可移动车体上的土工管袋中,通过向疏浚管路中投加一定量的稳定固化剂及絮凝调理剂,使药剂与底泥在进入土工管袋前充分混合、反应,以实现污染底泥在土工管袋中最大程度的脱水效果及处理污染物的稳定性,最后将移动式车体上土工管袋脱水后的底泥移动到场外,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特征在于针对河道或水库中受污染的底泥,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将其输送到密闭的管道混合器中,疏浚后底泥含水率约为90%以上;然后通过计量泵向2个不同的管道混合器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固化剂溶液和污泥絮凝剂调理溶液;使稳定固化剂和絮凝剂充分与底泥混合、反应后输送到I个或多个土工管袋中进行脱水减容,待土工管袋充填满后固结7 50天,处理后底泥的含水率低于55%。最后将移动式车体上固结后的管袋底泥运输到场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或底泥资源化利用。前述的,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将底泥输送到密闭管道混合器中;采用疏浚船为绞刀式环保疏浚。前述的,采用的稳定固化剂溶液具有控制污染物功能,其投加量为1%。 50%。(以干基污泥计,重量比)。前述的,采用的絮凝调理剂具有絮凝调理功能,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合铝等中的一种,优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其投加量为1%。 5%。(以干基污泥计,重量比)。前述的,,采用的土工管袋由聚丙烯或聚乙烯类树脂为原料的单丝或裂膜丝或单丝-裂膜丝组合进行编织缝合而成。由此设计的土工管袋为宽2m,长3. 5m。前述的,首先将土工管袋摆放在移动式车体固定上,然后土工管袋充填满后固结7 50天,土工管袋底泥脱水后含水率低于 55%,最后运输到场外,安全处理处置或资源化利用。本专利技术可广泛适用于移动式底泥管袋脱水,通过使用“环保疏浚+药剂+ 土工管袋脱水+底泥自然干化+移动式车体”这项技术,所具有优点如下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工艺简单、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较低,脱水效果比传统机械脱水方式好,利用移动式车体将脱水后底泥运输到场外,解决了城市周边占用土地困难问题;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处理处置或资源化利用。附图说明图I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利用绞刀式环保疏浚船或泥浆泵对河道或水库中污染的底泥输送到密闭管道混合器中,按照1%。 50%。(以干基污泥计,重量比)投加量利用计量泵向第I个管道混合器中投加稳定固化剂,使得疏浚底泥中污染物充分混合、反应。在进入第2个管道混合器中停留时间要大于稳定固化剂与污染物反应时间。然后按照1%。 5%。(以干基污泥计,重量比)投加量利用计量泵向第2个管道混合器中投加底泥絮凝调理剂,使得底泥絮凝调理剂与疏浚底泥充分混合,形成絮团。在到达第2个管道混合器与土工管袋充填口之间停留时间大于底泥絮凝反应时间。最后稳定固化和絮凝处理后的疏浚底泥同时充入I个或多个土工管袋中,待这些土工管袋充满底泥后,切换到其它未充入的土工管袋中。土工管袋中底泥脱水固结7 50天后,脱水后底泥含水率达到55%以下,将用移动式车体上管袋中底泥运输到场外。实施例I :某污水库污染底泥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输送到管道混合器中,疏浚底泥含水率为93%,疏浚流量为450m3/h,采用计量泵向不同管道混合器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固化剂溶液和絮凝剂溶液;通过计量泵向第一个管道混合器中先投加一定量稳定固化剂溶液(投加量约为3%。)与疏浚底泥混合、反应大于Imin以上时间,再计量泵向第二个管道混合器中投加絮凝剂溶液(投加量约为3%。)反应约为Imin时间,使其形成絮团。经过反复充填管袋中底泥,其土工管袋底泥固结脱水10天后,底泥平均含水率约为53%,其污染物控制程度低于国家标准。实施例2 :土工管袋设计为长3. 5m,宽2m,这样设计管袋可容易摆放在移动式车体上,其运输方便、无占地面积,管袋脱水固结后的底泥储存量大;且管袋中底泥可资源化利用,如烧制成陶粒、制砖。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针对河道或水库中受污染的底泥,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将其输送到密闭管道混合器中,疏浚后淤泥含水率约为90%以上;然后通过计量泵向2个不同的管道混合器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固化剂溶液和污泥絮凝剂调理溶液;使稳定固化剂与絮凝剂充分与疏浚管路中的底泥混合、反应后输送到I个或多个土工管袋中进行脱水减容,且使污染物形成稳定态;待土工管袋充填满后固结7 50天,处理后底泥的含水率低于55%。最后将移动式车体上脱水后的管袋底泥运输到场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或底泥资源化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将底泥输送到密闭管道混合器中;采用疏浚船为绞刀式环保疏浚。3.根据权利要求I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辉刘朝辉邵兆俊李野王文茜杨伟卢丹西伟力王旭东毕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