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人安全束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9597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乘人安全束缚装置,包括装在座椅前端用于拦住乘人的挡杆,在挡杆中部设有导向结构和在导向结构导向作用下只能前、后移动的导轨板,在导轨板的一侧边设有棘齿条,在档杆上还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拉杆,在拉杆一端设有可相对其左右滑动的活动棘爪,在活动棘爪与挡杆之间设有驱动活动棘爪移动后而与棘齿条啮合的棘爪复位弹簧;在座椅上设有可与拉杆另一端触接而限制拉杆向右移动的档块,在拉杆另一端与挡杆之间设有在拉杆与挡块分离后可驱动拉杆向右拉动活动棘爪使得活动棘爪与棘齿条分离的拉杆复位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级数少,不容易卡死的乘人安全束缚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人安全束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游乐设备,具体来说是乘人安全束缚装置。
技术介绍
游乐设施依据设备的性能、运行方式、速度及其结构的不同,必须设置相应的束缚装置。常用束缚装置有安全带、安全压杠、挡杆等。安全带一般可由乘客自己打开,常用作辅助束缚装置。常用的安全压杠可以调节松紧,调节机构一般设置在座位里,重量以及所需安装空间较大。单纯的挡杆较轻便,但由于不可调节,上锁后束缚装置与乘客间常有较大的间隙,不能很好的起到束缚的作用。专利号为ZL201020505930. X,名称为一种安全座椅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安全束缚装置,该安全束缚装置采用了转动结构进行单向调节,即拉杆的直线运动带动铰接其端部的棘爪进行转动,从而控制转动棘爪与齿轮啮合,齿轮转动带动齿条单向移动,实现调节距离,上述结构具有如下缺点零部件比较多,传动级数多,从控制动作的输入到滑动导轨单向移动要经过多个转动副,铰接结构多,润滑不变容易卡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传动级数少,不容易卡死的乘人安全束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乘人安全束缚装置,包括装在座椅I前端用于拦住乘人的挡杆2,在挡杆2中部设有导向结构3和在导向结构3导向作用下只能前、后移动的导轨板4,在导轨板4的一侧边设有棘齿条5,在档杆2上还设有可左右移动的拉杆8,在拉杆8 一端设有可相对其左右滑动的活动棘爪6,在活动棘爪6与挡杆2之间设有驱动活动棘爪6移动后而与棘齿条5 啮合的棘爪复位弹簧7 ;在座椅I上设有可与拉杆8另一端触接而限制拉杆8向右移动的档块10,在拉杆8另一端与挡杆2之间设有在拉杆8与挡块10分离后可驱动拉杆8向右拉动活动棘爪6使得活动棘爪6与棘齿条5分离的拉杆复位弹簧9。在所述拉杆8另一端还连接有导向杆81,在挡杆2内设有供导向杆81插入并可以左右滑动的导向滑孔21,所述导向杆81另一端与所述档块10触接。在所述拉杆8上固定有连接环82,在挡杆2上设有与连接环82相对的第一挡孔 22,所述导向杆81—端顺次穿过连接环82、第一挡孔22,所述拉杆复位弹簧9为压簧,其套在导向杆81外部并设置在连接环82、第一挡孔22之间,导向杆81中部设有卡在连接环82 另一端的台阶811,导向杆81另一端伸入导向滑孔21内。在挡杆2上设有棘爪导滑孔23和第二挡孔24,所述活动棘爪6头部穿过棘爪导滑孔23,活动棘爪6尾部穿过第二挡孔24,所述棘爪复位弹簧7套在活动棘爪6上,棘爪复位弹簧7 —端顶压顶压在活动棘爪6上,棘爪复位弹簧7 —端顶在第二挡孔24壁上。在活动棘爪6尾部设有条形通孔61,在拉杆8上设有可伸入到条形通孔12内的弯钩部83,弯钩部83的宽度小于条形通孔61宽度。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有设在挡杆2上的两排导向滑轮31,所述导轨板4设置在两排导向滑轮31之间,导轨板4的左右侧壁分别与两排导向滑轮31对应触接。所述的导轨板4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导向槽41,所述导向滑轮31置于导向槽 41中。在挡杆2上还设有驱动导轨板4复位的导轨复位弹簧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I、利用可左右移动的活动棘爪直接与棘齿条配合实现单向向内调节导轨板,只有一个移动传动级,润滑方便,不容易卡死,工作稳定;2、产品的零部件比较少,结构简单,便于组装或拆卸。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自由活动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由活动状态的剖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座椅上自由活动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单向调节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单向调节状态的剖示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单向调节过程中活动棘爪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座椅上单向调节状态的示意图。图8导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座椅上的正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座椅上并坐上乘人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乘人安全束缚装置,包括装在座椅I前端用于拦住乘人的挡杆2,档杆2 —端与座椅I的一侧铰接,挡杆2的另一端通过挡杆锁锁在座椅I的另一侧。在挡杆2中部设有导向结构3和在导向结构3导向作用下只能前、后移动的导轨板4,在导轨板4的一侧边设有棘齿条5,在档杆2上还设有拉杆8,在拉杆8 一端设有可相对其左右滑动的活动棘爪6,在活动棘爪6与挡杆2之间设有驱动活动棘爪6移动后而与棘齿条5啮合的棘爪复位弹簧7 ;在座椅I上设有可与拉杆8另一端触接并限制拉杆8向右侧移动的档块10,在拉杆8另一端与挡杆2之间设有可驱动拉杆8向远离棘齿条5方向拉动活动棘爪6、使得活动棘爪6与棘齿条5分离的拉杆复位弹簧9。在使用时,先将挡杆锁打开,之后转动挡杆2,由于挡块10与拉杆8分离,在拉杆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档杆2向右移动并由此棘活动爪6完全脱离棘齿条5,在将活动棘爪 6拉离工作区域的行程中,拉杆复位弹簧9的弹力始终大于棘爪复位弹簧7的弹力,从而使活动棘爪6顺利拉离工作区域。然后人坐在座椅I上,再转动挡杆2,使挡杆锁将挡杆2锁在座椅I上,由于挡块10与拉杆8压触并顶压其向左移动,拉杆复位弹簧9被压缩,将拉杆 8顶压到位后,棘爪复位弹簧7驱动活动棘爪6向左移动与棘齿条5啮合。由于活动棘爪6 与棘齿条5的配合,使得导轨板4只能单向向里移动,也即是单身调节机构,从而使导轨板4只能往里拉动。可以根据人的体形大小,用手拉动单向向里拉动导轨板4,棘齿条5推动活动棘爪6向右侧移动,调整座椅I的靠背与导轨板4之间的距离,距离调整好后棘爪复位弹簧7驱动活动棘爪6向左移动与棘齿条5啮合而进行定位,在单向调整距离的过程中,拉杆8始终保持不动,这样就调好了适合乘人体形大小的乘坐距离,使人既坐得舒服,又保证了安全。为了使得拉杆8在左右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在所述拉杆8另一端还连接有导向杆81,在挡杆2内设有供导向杆81插入并可以左右滑动的导向滑孔21,所述导向杆81另一端与所述档块10触接。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在所述拉杆8上固定有连接环82,在挡杆2上设有与连接环82相对的第一挡孔22,所述导向杆81—端顺次穿过连接环82、第一挡孔22,所述拉杆复位弹簧9为压簧,其套在导向杆81外部并设置在连接环82、第一挡孔22之间,导向杆81 中部设有卡在连接环82另一端的台阶811,导向杆81另一端伸入导向滑孔21内。所述活动棘爪6具体安装如下在挡杆2上设有棘爪导滑孔23和第二挡孔24,所述活动棘爪6头部穿过棘爪导滑孔23,活动棘爪6尾部穿过第二挡孔24,所述棘爪复位弹簧7套在活动棘爪6上,棘爪复位弹簧7 —端顶压顶压在活动棘爪6上,棘爪复位弹簧7 — 端顶在第二挡孔24壁上。活动棘爪6与拉杆8连接的优选方式如下在活动棘爪6尾部设有条形通孔61, 在拉杆8上设有可伸入到条形通孔61内的弯钩部83,弯钩部83的宽度小于条形通孔61宽度。活动棘爪6与拉杆8关系为当活动棘爪6与棘齿条5完全啮合时,弯钩部83靠在条形通孔61右侧的孔壁上,以便拉杆8向右回退时可快速将活动棘爪拉开。由于弯钩部83的宽度小于条形通孔61宽度,所有条形通孔61的左侧孔壁与弯钩部83之间有适当的距离, 当活动棘爪在棘齿条面上作相对滑动而产生回退运动时,弯钩部83不会限制棘爪行程。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有设在挡杆2上的两排导向滑轮31,所述导轨板4设置在两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镇海冯洪添陈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金马科技娱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