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光单元、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9595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1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光单元、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光单元包括:一入光面;所述的入光面具有一入光微结构;一反射斜面;以及一出光面;所述的出光面具有一出光微结构;一光线由该入光面进入该集光单元,并经过该反射斜面而由该出光面射出该集光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进一步提升光线集中效能;如此,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之集光单元之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可分别增加发电效率及照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尤其涉及该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中的集光单元。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世界面临能源短缺的问题,使得绿色能源的应用大幅升高。其中太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太阳产生的能量近乎无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较于风力、地热等能源的取得,太阳光的取得显得较为容易。太阳光的能量包含光能和热能,其中光能的利用,可由光导引的方式以作为照明、 或是由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力。太阳能电池的特性是会随着太阳光线强度越大,其输出功率也会随之放大。故为了增加太阳能电池接收的光强度,可以由一集光单元将光线集中,以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或是照明效率。因此,集光单元之结构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集光单元,能提升光线集中的效能,进而改善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之效率,实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集光单元,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集光单元的光电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集光单元的发光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集光单元包括一入光面;所述的入光面具有一入光微结构;一反射斜面;以及一出光面;所述的出光面具有一出光微结构;一光线由该入光面进入该集光单兀, 并经过该反射斜面而由该出光面射出该集光单元。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装置包括上述的集光单元以及一光电组件;所述的光电组件设置于该光线所通过之光路径上。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装置包括上述的集光单元和一储能单元;所述的储能单元设置于光线所通过之光路径上;以及一发光单元;所述的发光单元与该储能单元电性连接并发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进一步提升光线集中效能;如此,应用本专利技术之集光单元之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可分别增加发电效率及照明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之一种光电装置的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之一种光电装置的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之一种发光装置的示意图;以及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之一种发光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光线集中的效能,进而改善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之效率之集光单元。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之一种集光单元包含一入光面、一反射斜面以及一出光面。入光面具有一入光微结构。出光面具有一出光微结构,一光线由入光面进入集光单元,并经过反射斜面而由出光面射出集光单元。在一实施例中,出光面之面积小于入光面之面积。在一实施例中,入光面为一导光板之一表面,反射斜面为导光板之另一表面,出光面连接入光面及反射斜面。在一实施例中,入光面为一第一导光板之一表面,反射斜面为一第二导光板之一表面,出光面为第二导光板之另一表面,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系相互迭置。在一实施例中,集光单兀更包含一黏合胶,其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入光面与反射斜面分别为一第一导光板之一表面,出光面为一第二导光板之一表面,第一导光板邻设于第二导光板。在一实施例中,集光单元更包含一反射组件。第一导光板导引光线至反射组件,反射组件反射光线至第二导光板。在一实施例中,入光微结构或出光微结构包含网点、V沟、R沟之至其中少之一。在一实施例中,入光微结构或出光微结构为凸状及凹状之至少其中之一。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光电装置包含如上所述之集光单元以及一光电组件。光电组件设置于从集光单元所射出之光线通过之光路径上。在一实施例中,光电组件为一太阳能电池或一光传感器。在一实施例中,光电组件设置于出光面。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之一种发光装置包含如上所述之集光单元、一储能单元以及一发光单元。储能单元设置于从集光单元所射出之光线通过之光路径上。发光单元与储能单元电性连接并发光。在一实施例中,储能单元包含一太阳能电池。在一实施例中,储能单元设置于出光面。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包含至少一发光二极管组件。在一实施例中,集光单元更包含一光传感器,其邻设于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之发光强度依据光传感器之一感测值而改变。承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之集光单元、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中,入光面与出光面分别具有一入光微结构及一出光微结构,由微结构可大幅提升光线集中的效能。此外,反射斜面可改变光线的行进方向,由此,出光面可不必与入光面同样大小,而可设计为面积比入光面更小,进而能进一步提升光线集中效能。如此,应用本专利技术之集光单元之光电装置及发光装置可分别增加发电效率及照明效率。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之一种光电装置I的不意图。光电装置I包含一集光单元10以及一光电组件P。需注意的是,集光单元10在此是以与光电组件P搭配为例,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集光单元10可单独存在或与其它组件搭配使用。集光单兀10包含一入光面101、一反射斜面102以及一出光面103。于此,集光单兀10系以包含一导光板104为例,而入光面101为导光板104之一表面,反射斜面102为导光板104相对于入光面101之另一表面,且反射斜面102与入光面101是相对且不平行, 而使得导光板104为一楔形导光板。出光面103连接入光面101及反射斜面102。入光面 101具有一入光微结构105,出光面103具有一出光微结构106。入光微结构105或出光微结构106可例如包含网点、V沟、R沟之至少其中之一,并可为为凸状及凹状之至少其中之一;在此,入光微结构105是以复数凸状V沟为例,出光微结构106是以复数凸状网点为例, 凸状V沟可由射出成型导光板时一并形成,而凸状网点可由印刷而设置于出光面103。光线是由入光面101进入集光单元10,并经过与入光面101相对且不平行的反射斜面102将光线反射至出光面103的方向,而由出光面103射出集光单元10。当光线经由入光微结构105进入集光单元10并由出光微结构106射出集光单元 10时,光线之集中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反射斜面102可改变光行进方向,使得出光面 103能设计为面积较入光面更小,在此,出光面103之面积小于入光面101之面积,由此可更提升光线集中效能。光电组件P设置于从集光单元10所射出之光线通过之光路径上,在此,光电组件 P是以设置于集光单元10之一侧,并邻设于出光面103为例,其中,光电组件P可与出光面 103接触或不接触。光电组件P可例如为一太阳能电池或一光传感器,在此,光电组件P是以太阳能电池为例。由于光线由微结构105、106集中,而由面积较小的出光面103射出,而使得光强度增加,以致光电组件P之产电功率得到提升。从集光单元10射出之光线除了可用于光电组件P之外,更可用于照明或其它方面。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之一种光电装置2的示意图。光电装置2包含一集光单元20以及一光电组件P。需注意者,集光单元20在此是以与光电组件P搭配为例,但在其它实施例中,集光单元20可单独存在或与其它组件搭配使用。集光单元20包含一入光面201、一反射斜面202以及一出光面203。在此,集光单兀20系以包含一第一导光板204及一第二导光板207为例,第一导光板204与第二导光板 207是相互并排迭置。其中,入光面201为第一导光板204之一表面,反射斜面202为第二导光板207之一表面,出光面203为第二导光板207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钧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