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830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由丙硫菌唑和氟硅唑组成,所述丙硫菌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2.5-5∶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杀菌剂,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90%。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以丙硫菌唑和氟硅唑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二者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防治麦田病害具有增效作用,能够广泛应用于麦田病害的防治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
技术介绍
大麦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禾谷类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我国大部分麦田历来都有不同程度的病害发生,极大的影响了作物产量。因此,国内麦田杀菌剂的使用比例几乎达到100%。杀菌剂在农作物上使用广泛,而应用于麦田的杀菌剂种类也比较多,例如丙硫菌唑杀菌剂,它属于三唑硫酮类内吸杀菌剂,不仅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持效期长。丙硫菌唑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还能够用于油菜、花生、水稻和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的白粉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菌核病、网斑病、云纹病等,因此,丙硫菌唑在麦田应用较多。同时,丙硫菌唑还能防治油莱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 以及主要叶面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菌核病和锈病等。但是,使用丙硫菌唑杀菌剂单剂对部分病害的防效不高,如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叶斑病等,且长时间使用一种杀菌剂容易产生抗性。随着麦田栽培方式、耕作制度不断变化,病害问题日趋严峻,选用安全、高效、广谱的化学杀菌剂是当前麦田杀菌的主要方法,也是确保小麦生产取得丰收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使得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及其制剂能够提高对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等麦田病害防效,无交叉抗性。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杀菌组合物,由丙硫菌唑和氟硅唑组成,所述丙硫菌唑和氟硅唑的质量比为 2.5-5 I,优选为 2.7-3.8 I,更优选为 2. 8-3. 5 I。丙硫菌唑是拜耳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麦类、谷类、豆类作物等众多病害,丙硫菌唑毒性低,无致畸,致突变型,对胚胎无毒性,对人和环境安全。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中留醇的前体-羊毛留醇或2,4_亚甲基二氢羊毛甾14 位上的脱甲基化作用。氟硅唑属于属于内吸性杀菌剂,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氟硅唑为三唑类杀菌剂,其破坏和阻止麦角留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可用于葡萄白粉病,花生叶斑病,谷类白粉病和眼点病,小麦颖枯病,叶锈病和条锈病,大麦叶斑病等。不同杀菌剂活性组分混合后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通常表示为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而相加作用就是其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质的效果,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按照孙云沛(Sun γ-P)法,计算共毒系数评价丙硫菌唑和氟硅唑混用效果, 结果显示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明二者的混合使用具有明显增效作用。此外,本专利技术分别对所述杀菌组合物以及杀菌组合物中各单一活性成分进行了麦田病害防治试验,并且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用量小于单一使用此活性成分的用量,结果显示,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防效比单一使用活性成分的防效高,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无交叉抗性,防治效果具有增效作用。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由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组成,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所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_90%。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如水分散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常规辅料将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制成相应剂型。其中,剂型为乳油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乳油的重量百分比为20-90%,优选为 40-60%,乳化剂占1_30%、最后溶剂补足至100%。乳化剂和溶剂可采用本领域常规辅料, 如乳化剂可选用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NP系列、0201B、0203B、2201、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乙氧基蓖麻油、聚丙烯酸甲酯、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甘油三月桂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可选用芳烃溶剂油、磷酸三丁酯、四氢糖醇、四氢呋喃、环氧大豆油、植物油、石蜡油、润滑油或溶剂油100号、150号、180号、200V寸O剂型为悬浮剂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悬浮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70%,优选为 20-50%,湿润剂占1_10%、分散剂占1-10%、增稠剂占O. 1_2%、最后水补足至100%。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可采用本领域常规辅料,如湿润剂可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萘磺酸钠、脂肪醇聚乙二醇醚硫酸盐、脂肪醇聚乙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湿润剂的混合物;分散剂可采用ΝΝ0、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聚丙烯酸钠、亚甲基双萘磺酸盐、烷基胺基牛磺酸盐、亚甲基双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三聚磷酸钠、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可采用黄原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淀粉、有机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多种。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可湿性粉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优选为20-50%,湿润剂占1-10%、分散剂占1-10%、最后载体补足至100% ο湿润剂、分散剂、载体可采用本领域常规辅料,如湿润剂、分散剂可采用上述助剂,载体可采用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凹凸棒、可溶性淀粉、尿素、胺肥、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柠檬酸、无水碳酸钾、无水碳酸氢钾、无水硫酸钠、无水碳酸氢钠、无水碳酸钠和无水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时,所述杀菌组合物占水分散粒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优选为20-50%,湿润剂占1-10%、分散剂占1-10%、崩解剂占O. 1-5%、粘结剂占O. 1-5%、最后载体补足至100%。湿润剂、分散剂、崩解剂、粘结剂、载体可采用本领域常规辅料,如湿润剂、分散剂、载体可采用上述助剂,崩解剂可采用膨润土、尿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铵、变性淀粉、无机盐、白炭黑、硅胶、PEG、SF-04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可采用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可溶性淀粉、聚丙烯酸钠、糊精、黄原胶、CMC、SF-04中的一种或多种。将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杀菌剂与单一活性成分制成的单剂对比,以各活性成分用量为标准计算,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剂中的各活性成分用量小于各单剂活性成分用量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剂的对麦田病害的防效高于单剂的防效,且无交叉抗性,防治效果具有增效作用,能够应用于防治麦田病害中,特别是防治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以丙硫菌唑和氟硅唑复配作为有效成分,二者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延缓真菌抗药性的产生,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防治麦田病害具有增效作用,能够广泛应用于麦田病害的防治中。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洲孙淑香
申请(专利权)人:联保作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