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8083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当现有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连接方式不匹配时,则无法使用或必须得改变其中之一的结构的问题。本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其设于汽车门锁及外开手柄之间,所述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包括一固设于车体上的支架、一能旋转的设于支架上的开启臂、设于开启臂一端的连接件、及设于开启臂相对端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件与外开手柄或门锁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外开手柄或门锁的拉索机构相联接。本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节省了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工作环境条件的都市化,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依赖汽车,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且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门锁机构是集实用性与装饰性于一体的重要车身附件,是汽车主要的防盗装置,同时它具有在行车过程中将车门锁死以保证乘员安全的功能。一般汽车门锁机构与外开手柄连接时,需要匹配两者的连接方式,即均通过连杆或拉索方式连接。而在生产过程中,当使用已有的门锁系统及已有的外开手柄系统的连接方式不一致时;所述外开手柄则无法对汽车门锁机构解锁,或者需要改变其中之一的结构才能使用;如此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浪费了研发人力资源及延长了研发时间。且一般汽车门锁机构或外开手柄机构与外开连杆连接时,连杆采用长圆孔与门锁机构或外开手柄机构上的开启臂连接,不易装配,且需预留空行程,系统行程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开锁失效,产品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所述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时间;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工艺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其设于汽车门锁及外开手柄之间,所述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包括一固设于车体上的支架、一能旋转的设于支架上的开启臂、设于开启臂一端的连接件、及设于开启臂相对端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件与外开手柄或门锁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外开手柄或门锁的拉索机构相联接。本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设于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之间,通过设有支架、能旋转的设于支架上的开启臂及分别设于开启臂上的连接件及连接机构。当连接件与外开手柄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门锁的拉索机构相联接时,使用者通过外开手柄连杆机构的连杆向下施力;所述开启臂在连杆的作用下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连接机构启动,最后将门锁打开。当连接件与门锁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外开手柄的拉锁机构相联接时;使用者通过外开手柄的拉索机构施力;所述开启臂在连接机构的作用下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连杆机构启动,最后将门锁打开。本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在已有的门锁系统及已有的外开手柄系统的连接方式不一致时;能将门锁系统与外开手柄系统联接,外开手柄同样可实现开启门锁的功能;从而不仅结构简单, 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节省了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时间。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连接件为卡扣,所述连接件设有一贯穿所述连接件的贯穿槽,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杆的自由端设于所述贯穿槽中。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贯穿槽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门锁或外开手柄的连杆机构的连杆的自由端设有与所述贯穿槽相匹配的螺纹;从而消除了空行程,避免了车门制造精度带来的影响,降低了系统行程误差;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工艺要求。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设于开启臂的相对端上,所述拉索的相对端与拉索机构相联接。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一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设于开启臂的相对端上,所述弹性元件的相对端设于支架上。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连接件与外开手柄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门锁的拉索机构相联接;所述拉索与弹性元件位于开启臂的同一侧。在工作时,使用者通过连杆机构的连杆施力,使得开启臂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此时所述弹性元件在开启臂的带动下由初始状态逐渐被拉伸;拉索在开启臂的带动下开始作动,进而带动门锁的拉索机构作动,将门锁打开。门锁被打开后,所述拉索在弹性元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初始状态;所述开启臂旋转带动连杆机构的连杆回复初始状态。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连接件与门锁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外开手柄的拉索机构相连接;所述拉索位于开启臂的一侧,所述弹性元件位于所述开启臂的相对侧。在工作时,使用者拉动拉锁机构的拉索,所述弹性元件由初始状态逐渐被拉伸;所述开启臂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杆在开启臂的带动下开始作动,将门锁打开。门锁被打开后,所述拉索在弹性元件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回复初始状态;所述开启臂旋转带动连杆机构的连杆回复初始状态。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还包括一设于支架上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与弹性元件位于所述开启臂的同一侧。通过设置缓冲块能防止开启臂过度旋转。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分别套设于拉索上的一第一拉索护套及一第二拉索护套;所述第一拉索护套卡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拉索护套卡设于拉锁机构上。所述拉索的两自由端还分别设有一第一卡头及第二卡头, 所述拉索通过第一卡头设于开启臂上;所述拉索通过第二卡头设于拉索机构上。在上述的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中,所述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还包括一设于支架上的转轴,所述开启臂上设有一贯穿所述开启臂的连接槽,所述转轴设于所述连接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通过设有支架、能旋转的设于支架上的开启臂及分别设于开启臂上的连接件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件与门锁或外开手柄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外开手柄或门锁的连杆机构相联接;从而不仅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节省了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时间。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支架;20、开启臂;30、连接件;41、拉索;42、弹性元件;43、第一拉索护套;44、第二拉索护套;45、第一卡头;46、第二卡头;50、缓冲块;60、转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设于汽车门锁 (图中未示)及外开手柄(图中未示)之间。所述汽车门锁与外开手柄的转接机构包括一固设于车体上的支架10、一能旋转的设于支架10上的开启臂20、设于开启臂20 —端的连接件30、设于开启臂20相对端的连接机构、一设于支架10上的缓冲块50及一设于支架10 上的转轴60。通过设置缓冲块50能防止开启臂20过度旋转。所述连接件30与外开手柄的连杆机构相联接,所述连接机构与门锁的拉索机构相联接。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开启臂20大致呈杆状。所述开启臂20的大致中部处设有一贯穿所述开启臂20的连接槽(图中未示)。所述转轴60设于所述连接槽中。在实际应用时,所述连接槽也可以不贯穿所述开启臂20,只需能使得所述开启臂20绕着所述转轴60旋转即可。所述连接件30为卡扣。所述连接件30设有一贯穿所述连接件30的贯穿槽(图中未示)。所述连杆机构的连杆的自由端设于所述贯穿槽中。所述贯穿槽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门锁或外开手柄的连杆机构的连杆的自由端设有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锐张建淼周骞毕连生韦兴民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