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连体超高层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自有楼房以来,由于楼与楼之间存在联系的不便,人们在楼与楼之间架设连廊,将楼联系在一起,方便不同楼之间人们的联系,这就是最初的连体建筑。我国古代的许多门楼,如南京的中华门、北京的天安门,其下部有一个通道,吧两边建筑分开,但上部却连为一体,其本质上就是连体建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一批现代高层建筑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业主和建筑师为满足建筑造型以及建筑功能等多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众多体型复杂和内部空间多变的高层建筑。其中就包括连体架构。现代意义上得连体建筑首推法国的新凯旋门,其后的代表性连体建筑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吉隆坡石油双塔大厦。上述两个建筑实际上代表了连体建筑的两种类型,即“凯旋门式”和“连廊式”, 相对而言,“凯旋门式”连体建筑的连接体部分宽度较大、高度较高,对塔楼的约束力强,可以有效增大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连廊式”连体建筑的连接体部分宽度较小、高度较低,对塔楼的约束力弱,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影响较小。近十几年来,高层连体结构的发展越来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巢斯,赵昕,林祯杉,徐芳,郁冰泉,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