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48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它由外层钢套(1)、内衬层(2)、进料口(5)、沉砂嘴(6)和溢流管(7)组成。内衬层(2)是由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两部分复合而成,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与聚氨酯(4)复合成一体,避免了纯聚氨酯材料在使用中由于抗撕裂强度低而被成片撕裂的缺点,同时减少了聚氨酯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聚氨酯(4)起着固定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保护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免受介质腐蚀的作用。具有整体高耐磨性和良好的减震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
技术介绍
水力旋流器是在回转流中利用离心力进行分级、分离的设备。由于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操作,体积小,处理能力大,因而已广泛应用于矿业、化工、石油、煤炭、轻工、环保、食品、医药、纺织的许多工业部门的分级、浓缩、脱砂、脱水等作业中。旋流器运行时,固-液二相流做强烈的旋转运动,在二相流剧烈的冲刷下,旋流器内壁面极易磨损。这不仅会缩短旋流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会由于关键部位尺寸改变而降低其分级、分离效率,改变溢流和底流量,从而恶化运行效果。因此水力旋流器需采用耐磨材料做内衬。目前应用广泛的是聚氨酯做耐磨内衬的水力旋流器。但由于纯聚氨酯抗撕裂强度低,在所处理物料粒度较粗、粒形尖锐的工况下,容易造成聚氨酯内衬变形,甚至成片撕裂,因而不但影响旋流器的分级、分离效果,而且严重时碎片还会堵塞旋流器,从而造成停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聚氨酯内衬水力旋流器使用寿命短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具有高耐磨性、高抗水性、高减震性的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它由外层钢套(1)、内衬层(2)、进料口(5)、沉砂咀(6)和溢流管(7)组成,内衬层(2)是由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两部分复合而成。金属丝网(3)叠层紧贴在外层钢套(1)的内壁,将溶融的聚氨酯(4)浇注在金属丝网(3)上,固化后形成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复合的耐磨内衬层(2),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丝网(3)紧密叠加,其叠层的厚度为5~50mm。金属丝直径为0.1~2.5mm,金属丝网(3)的网孔尺寸为0.2~10mm,金属丝网(3)所占内衬层(2)体积比为10~50%。金属丝网(3)可以选用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或者低、中、高碳合金钢,或者锰钢亚稳材料的金属丝编织而成;也可以选用纳米结构的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金属丝,或者纳米结构的低、中、高碳合金钢金属丝,或者纳米结构锰钢亚稳材料的金属丝编织而成。聚氨酯(4)采用系列聚氨酯,最好采用Adiprene-1型聚氨酯,或者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尼龙。本技术的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纳米结构金属丝网和聚氨酯复合结构,可避免实际使用工况条件下的外部介质腐蚀。减少聚氨酯的用量,使旋流器生产成本降低。2、采用纳米结构金属丝网和聚氨酯复合结构,兼有了聚氨酯高的弹性、抗震性、耐腐性和耐磨性,以及金属丝网特别是纳米结构金属丝网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抗磨性。纳米结构金属丝网复合在聚氨酯内部,起着强力支撑作用,在大颗粒物料的冲击下,保证聚氨酯不会被划伤、撕裂,克服了纯聚氨酯材料的强度低、抗撕裂性差的难题。本技术能够满足各行业复杂工况下各种类型物料分级、分离对水力旋流器的使用要求,其使用寿命是是纯聚氨酯旋流器的2~3倍,特别在分离、分级物料颗粒尺寸较大、外形较尖锐的场合,更显示出其优越性。3、复合成型温度低,工艺可控性强,成品率高,生产质量稳定,易于进行批量化工业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图1A-A剖视图;图3是图1I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是由外层钢套1、内衬层2、进料口5、沉砂咀6和溢流管7组成。外层钢套1采作普通钢套,内衬层2是由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复合而成的耐磨层。金属丝网3叠层紧贴在外层钢套1的内壁,将溶融的聚氨酯4浇注在金属丝网3上,固化后形成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复合的耐磨内衬层2,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本技术制作过程是用常规方法生产加工外层钢套1、进料口5、沉砂咀6和溢流管7。复合内衬层2的制作如下将纳米结构金属丝编织成网3,经过丙酮洗涤,进行表面除锈、除油、除污;再按照旋流器的规格和形状冲裁成形,根据工况需要将金属丝网叠加成多层进行固定,卷制放入外层钢套1的内腔中,该金属丝网3紧贴在外层钢套1的内壁上;将温度在90~100℃溶融状态下的聚氨酯浇注在金属丝网3上,经过18~25分钟固化冷却后,形成耐磨内衬层2,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进料口5、沉砂咀6和溢流管7的复合内衬层制作工艺与上述外层钢套1复合内衬层2的制作过程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丝网(3)叠层的厚度为5~50mm。金属丝直径为0.1~2.5mm,金属丝网3的网孔尺寸为0.2~10mm,金属丝网3所占内衬层的体积比为10~50%。金属丝网可以选用纳米结构的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金属丝,或者纳米结构的低、中、高碳合金钢金属丝,或者纳米结构锰钢亚稳材料的金属丝编织而成;也可以选用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或者低、中、高碳合金钢,或者锰钢亚稳材料的金属丝编织而成。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由外层钢套(1)、内衬层(2)、进料口(5)、沉砂咀(6)和溢流管(7)组成,内衬层复合在外层钢套内壁上,其特征在于内衬层(2)是由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两部分复合而成,金属丝网(3)叠层紧贴在外层钢套(1)的内壁,将溶融的聚氨酯(4)浇注在金属丝网(3)上,固化后形成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复合的耐磨内衬层(2),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网(3)紧密叠加,其叠层的厚度为5~5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编织金属丝网(3)的金属丝直径为0.1~2.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网(3)的网孔尺寸为0.2~1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网(3)所占内衬层(2)体积比为10~5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网(3)选用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或者低、中、高碳合金钢,或者锰钢亚稳材料的金属丝编织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金属丝网(3)选用纳米结构的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金属丝,或者纳米结构的低、中、高碳合金钢金属丝,或者纳米结构锰钢亚稳材料的金属丝编织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聚氨酯(4)采用系列聚氨酯,最好采用Adiprene-1型聚氨酯,或者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尼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它由外层钢套(1)、内衬层(2)、进料口(5)、沉砂嘴(6)和溢流管(7)组成。内衬层(2)是由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两部分复合而成,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本技术的优点是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与聚氨酯(4)复合成一体,避免了纯聚氨酯材料在使用中由于抗撕裂强度低而被成片撕裂的缺点,同时减少了聚氨酯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聚氨酯(4)起着固定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保护纳米结构金属丝网(3)免受介质腐蚀的作用。具有整体高耐磨性和良好的减震性。文档编号B04C5/085GK2762893SQ20052007832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专利技术者许云华, 岑启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耐磨水力旋流器,由外层钢套(1)、内衬层(2)、进料口(5)、沉砂咀(6)和溢流管(7)组成,内衬层复合在外层钢套内壁上,其特征在于:内衬层(2)是由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两部分复合而成,金属丝网(3)叠层紧贴在外层钢套(1)的内壁,将熔融的聚氨酯(4)浇注在金属丝网(3)上,固化后形成金属丝网(3)和聚氨酯(4)复合的耐磨内衬层(2),该耐磨内衬层(2)与外层钢套(1)紧密复合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云华岑启宏付永红武宏王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