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秸秆制备土壤复合生物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改良土壤土质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7583633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0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秸秆制备土壤复合生物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改良土壤土质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廉价、可再生的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以处理过的木霉T22、T8-2为菌种,通过液固两项混菌发酵工艺制备成土壤复合生物修复剂。该修复剂对土壤具有良好修复作用、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具有良好降解效果、对土传性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或杀灭、对农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生态环境无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玉米秸杆制备土壤复合生物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改良土壤土质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制备方法及降解

技术介绍
由于温室大棚栽培中设施的不易迁移性,农作物经常在棚内重茬种植,土壤中土传病原菌大量滋生繁殖,引发植物病害。而病害的频繁发生,又促使农民用药次数增加,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例,我们通过对棚内和棚外土壤生物检测得到棚内土壤中多菌灵的残留量高达9. 6!1^/1^干土,是棚外的6.7倍,病原菌落数达到3. 9 X IO5个/g干土,是棚外土壤的3倍。而棚内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却大幅减少 真菌数减少了 2倍,细菌数减少了 7. 8倍,放线菌减少了 5倍。可见农药残留和病原菌的大量存在,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另外,土壤中大量化学杀菌剂的存在,也可以杀灭或抑制生防木霉T22的生长繁殖,影响其防治土传性病害的效果。因此,须采用药物驯化和紫外线重复诱导相结合方法, 对生防木霉T22进行人工选育和改良,使其具有抗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土壤中土传病原菌具有良好杀灭或抑制作用、对农药残留具有良好降解作用的土壤复合生物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按以下工艺步骤进行1)原料加工选择无霉变的玉米秸杆、麸皮混合物粉碎至30-40目备用;2)液体培养其培养基成分包括土豆浸出液8-10ml,(NH4) 2S04 O. 2-0. 4g、K2HPO4 O. 2-0. 3g,CaCO3 lg,补加水至100ml,调整PH值至6-6. 5,高压灭菌20_30min,待物料冷却后分别接入已活化好的木霉菌种T8-2和T22,并于25-28°C、180-200转/min震荡培养,直至用分光光度计测量0D_值达到O. 30-0. 35时停止液体发酵,两发酵液作为种子液备用;3)固体培养取粉碎好的玉米秸杆粉8-10g和麸皮粉2-3g、葡萄糖O.8-0. 9g、(NH4) 2S040. 2-0. 4g、KH2PO4O. 1-0. 2g、MgSO4 · 7H200. 08-0. lg,水 100ml ;其发酵方法为先用水把上述葡萄糖和无机盐溶解后,再与玉米秸杆粉、麸皮粉搅拌均匀,然后调节PH值至5-5. 5, 高压灭菌25-30min,冷却后分别接入上述T8-2种子液100_130ml、T22种子液100_130ml, 并搅拌均匀,然后放在25-28°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80-90小时,然后用血球计数板测量固体发酵物的分生孢子产量达到IOltVg个后,常温风干或在温度40-45°C的环境中干燥备用。降解菌T8-2的筛选方法如下在IOOmL含多菌灵浓度为200mg/L的富集培养液中加入8_10g长期受多菌灵污染的土样,于20-30°C、180-220r/min振荡培养2_4d,吸取4_6mL转接至多菌灵浓度为400mg/ L富集培养液中,培养2-4d,依次连续富集,转接4次,使多菌灵浓度依次为200、400、500、600和800mg/L。富集完毕后,取培养液均匀涂布于相同浓度的多菌灵分离纯化培养基上, 20-30°C恒温培养,待平板上出现单菌落后,挑取较大单菌落转接至PDA培养基上,20-30°C 恒温培养,反复纯化后备用。土样取自江苏靖江农药厂附近被多菌灵长期污染的土壤富集培养基(g/L) =K2HPO4 5. 71,KH2PO4 I. 70,(NH4)2SO4 2. 63,MgSO4 · 7H20 O. 095, MnSO4 O. 05, FeSO4 O. 05,CaCl2 O. 003,加水至 1L,ρΗ=7· O。分离培养基(g/L):富集培养基加2%琼脂。PDA培养基(g/L) :土豆200. 0,葡萄糖20. 0,琼脂18. O,水IL0抗药性生防菌株T22的选育方法如下通过药物驯化和紫外线重复诱导相结合方法,对生防木霉T22进行改良,具体方法如下在接种生防木霉T22,并于20-30°C恒温培养4-6d的PDA板上,加入少量无菌水,轻轻洗刷绿色分生孢子,制成IO7个/mL孢子悬浮液;在含多菌灵10mg/L的PDA培养基上涂抹 O. ImL上述孢子悬浮液,去盖后在18-22w、波长230_270nm的紫外灯管下28_32cm处,避光照射75-85min后,立即用黑纸包好,放入25_28°C恒温箱中培养;选取生长迅速的变异菌株转接到含多菌灵10mg/L PDA上培养,待产生大量绿色分生孢子后,再按上述方法配制孢子悬浮液,涂抹在含多菌灵20mg/L的PDA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紫外线重复诱导处理;依此类推,逐步提高多菌灵浓度达到1000mg/L,获得抗药性变异菌株;所述PDA培养基土豆180-220g,葡萄糖18_22g,水IOOOmL, pH自然;含多菌灵培养基把上述PDA培养基熔化后,按要求加入一定量多菌灵粉剂混合均匀后倒入平板制得。如以每亩地为单位,取修复剂80_100kg、30-40目的玉米秸杆粉100kg、水 20-30kg,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后施入土壤内。以土壤量为基准在含水量为13-15%的土壤内加入0. 3-0. 5g/kg的修复剂,加入 100-110mg/kg农药,进行对土壤内农药的降解;所述农药为多菌灵、速克灵、甲基托布津、 扑海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其处理时间10-12天。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廉价、可再生的玉米秸杆为原料,分别以处理过的木霉T22、T8-2为菌种,通过液固两项混菌发酵工艺制备成土壤复合生物修复剂。该复合菌剂具有如下特点(I)可与粪肥一起、或单独均匀施入土壤内,对土壤中的残留多菌灵、速克灵、甲基托布津、扑海因等多种化学农药残留有显著的降解效果,降解率达40-70%左右, 可使生广的蔬菜等农广品有害残留大幅降低,达到绿色食品标准;(2)对灰匍萄抱菌、键刀菌等土传病原菌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可防治农作物的常见病灰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等病害,防治效果达55-70% ;(3)能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可使农作物产量曾加15-30%。(4)无残留及毒副作用,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危害。该复合生物修复剂非常适合温室大棚等保护地土壤的生物修复和土传病害防治。由于保护地栽培中设施的不易迁移性,农作物经常重茬种植,土壤中土传病原菌大量滋生繁殖,引发植物病害。而病害的频繁发生,又促使农民用药次数增加,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升高,形成恶性循环。该复合菌剂既可解决保护地土壤栽培中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还可以防治植物土传性病害,提高该菌剂的使用效率。同时,因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改善了生态环境。5另外,未被发酵利用的秸杆粉随菌剂施入土壤中,可以起到如下作用一、秸杆粉的加入,使被修复的土壤变得松软、透气,提高了土壤的溶氧量,从而促进了木霉T22生防效果和T8-2的酶促降解性能;二、木霉T22和T8-2菌株均能代谢产生纤维素酶,而纤维素酶又可以进一步分解秸杆中的纤维素或半纤维素,使之产生葡萄糖等小分子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既可为T22和T8-2在土壤中的定殖和繁殖提供营养和能源,又可激活土著微生物的降解活性,提高土壤降解效果,为植物提供营养,增加作物产量。也就是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连生曹雨平张新科秦建华王武林陈菲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