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澄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338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细粒物料脱水用的旋流澄清器,其特征是圆柱体内设有进料旋流体,进料旋流体中间插入絮凝剂添加管,进料旋流体的一侧装有进料管,柱锥体内部装有可调整角度和插入深度的斜管,锥体下方装有底流排放管,底流排放管上设有放料阀,锥体上设有传感器,放料阀和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接,以自动调节底流排放阀的开启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综合了旋流沉降装置与斜板沉降装置的优点,在满足生产回水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底流产物,适用于矿山领域微细粒尾矿的处理、环保领域污泥的脱水、化工领域微细粒级物料的回收等作业中。(*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旋流分离装置,详细讲是一种用于微细粒物料脱水用的旋流澄清器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颗粒直径越小,沉降速度越慢,因此对微细粒物料的脱水较为困难,目前在国内外对细粒级物料脱水通常采用增大沉降面积、增加颗粒停留时间、添加絮凝剂或凝聚剂等方法,国内为处理金属矿山微细粒尾矿从国外进口了大直径的浓密机,在尾矿粒度变细或者尾矿浆浓度增大时,也出现了溢流跑混的现象,同时大直径浓密机周边传动系统要求也非常高。为了增加沉降面积,在沉降器内部安装倾斜的斜板,将内部分成一定间隔的空间,由于采用了大量紧凑填充的沉降面,可以在一个较小的体积内提供一个很大的水平投影沉降面积,因此提供了一个过程强化的高效手段,由于排液的返流通过低浓度区,且颗粒聚集并沿倾斜面的上表面向下流动,这些对流通常会被某些情况下发生的流动不稳定性所扰乱,降低了倾斜面的存在对沉降速度的有益影响。为了增加沉降速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添加絮凝剂,在絮凝剂的加入过程中,必须搅拌悬浮液以影响聚合物分散程度并增加颗粒间的碰撞速度,特别是在大流量料浆的处理过程中,由于絮凝剂与悬浮液之间的混合不好影响了澄清与浓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脱水效率高、效果好的旋流澄清器。本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旋流澄清器,设有圆柱体,圆柱体下方设有锥体,圆柱体和锥体形成柱锥体,圆柱体上方设有溢流槽,溢流槽上设有排水管,其特征是圆柱体内设有进料旋流体,进料旋流体中间插入絮凝剂添加管,进料旋流体的一侧装有进料管,柱锥体内部装有可调整角度和插入深度的斜管,锥体下方装有底流排放管,底流排放管上设有放料阀,锥体上设有传感器,放料阀和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接,自动调节底流排放阀的开启度。本技术中进料旋流体为圆柱筒,经溢流槽安装在圆柱体的中央,进料管设在进料旋流体一侧的切线上,絮凝剂添加管经溢流槽安装在进料旋流体的中心线上,其上部为空心杆,下部呈喇叭状。本技术中的斜管安装在溢流槽上。本技术使用时,微细粒物料由进料管进入旋流体,较粗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沿边壁快速沉降,微细粒物料在旋流产生的离心力场作用下沉降速度增大,强化分离过程,而且利用旋流产生的内旋流将絮凝剂与悬浮液充分混合,形成絮团加速沉降。带有微细颗粒的絮团在下降过程中进入设于沉降区的斜管,进行充分沉降,在沉降区内加设斜管,是在有限空间内增加了沉降面积,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而且对微细粒矿浆的层流创造了条件,依靠静止絮团的过滤作用,阻挡了细颗粒的运动,降低了溢流含固率。采用长锥体形式,使沉降的絮团产生挤压效应,从而提高底流浓度,依靠锥体下部设置的自控装置,通过压力与浓度的转化,自动调整底流阀门的开启度,从而达到稳定底流浓度以及溢流水中低的含固率。本技术综合了旋流沉降与斜板沉降的优点,在满足生产回水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底流产物,适用于矿山领域微细粒尾矿的处理、环保领域污泥的脱水、化工领域微细粒级物料的回收等作业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进料旋流体、进料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絮凝剂添加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圆柱体5上方设有溢流槽1,溢流槽1上安装有清水排出管4,圆柱体5中间经溢流槽1设有进料旋流体2,进料旋流体2一侧的切线上装有进料管7,中间插入絮凝剂添加管3,圆柱体5下方安装有锥体8,锥体8下部有底流排放管9和电动(气动)排料阀10,柱锥体之间加设有斜管6,絮凝剂添加管3和斜管6也是安装在溢流槽1上,锥体一侧装有压力传感器12,压力传感器12与电动(气动)排料阀10与自动控制装置11相连接,自动控制装置11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工作时,微细粒矿浆从进料管7以一定压力进入进料旋流体2,形成强制旋转流,受离心力场的作用,较粗颗粒沿边壁旋转快速沉降,微细颗粒与自絮凝剂添加管3添加的絮凝剂充分接触、混合,形成絮团沉降,包含微细颗粒的絮团进入澄清器内部进行重力沉降,在加设斜管6的沉降区,絮团对未充分沉降的微细颗粒起到过滤作用,降低清水的含固率,并将清水排出。排出的清水形成溢流,进入溢流槽1,从清水排出管4排出,锥体8有较小的锥体角度,使沉降的细粒絮团产生挤压效应,提高底流浓度,自动控制装置11通过压力与浓度的转化,控制底流排放阀10的开启程度,排出高浓度底流。我们对某铁矿山选矿厂细粒尾矿进行脱水处理试验。在给料细粒级尾矿中-200目≥80%,进料浓度10~20%时,底流浓度基本稳定在65%左右,溢流浓度全部在500mg/l以下,所用絮凝剂量为4~7kg/h。该结果表明,对于细粒级尾矿用旋流澄清器可以达到很好的脱水效果。试验结果见表1表1 权利要求1.一种旋流澄清器,设有圆柱体,圆柱体下方设有锥体,圆柱体和锥体形成柱锥体,圆柱体上方设有溢流槽,溢流槽上设有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圆柱体内设有进料旋流体,进料旋流体内设有絮凝剂添加管,进料旋流体的一侧装有进料管,柱锥体内部装有可调整角度和插入深度的斜管,锥体下方装有底流排放管,底流排放管上设有放料阀,锥体上设有传感器,放料阀和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进料旋流体为圆柱筒,经溢流槽安装在圆柱体的中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澄清器,其特征在于斜管安装在溢流槽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澄清器,其特征在于进料管设在进料旋流体一侧的切线上,絮凝剂添加管经溢流槽安装在进料旋流体的中心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流澄清器,其特征在于絮凝剂添加管上部为空心杆,下部呈喇叭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细粒物料脱水用的旋流澄清器,其特征是圆柱体内设有进料旋流体,进料旋流体中间插入絮凝剂添加管,进料旋流体的一侧装有进料管,柱锥体内部装有可调整角度和插入深度的斜管,锥体下方装有底流排放管,底流排放管上设有放料阀,锥体上设有传感器,放料阀和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接,以自动调节底流排放阀的开启度,本技术综合了旋流沉降装置与斜板沉降装置的优点,在满足生产回水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浓度较大的底流产物,适用于矿山领域微细粒尾矿的处理、环保领域污泥的脱水、化工领域微细粒级物料的回收等作业中。文档编号B04C5/04GK2907906SQ200620084728公开日2007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刘培坤, 郭建明, 王静 申请人: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流澄清器,设有圆柱体,圆柱体下方设有锥体,圆柱体和锥体形成柱锥体,圆柱体上方设有溢流槽,溢流槽上设有排水管,其特征在于圆柱体内设有进料旋流体,进料旋流体内设有絮凝剂添加管,进料旋流体的一侧装有进料管,柱锥体内部装有可调整角度和插入深度的斜管,锥体下方装有底流排放管,底流排放管上设有放料阀,锥体上设有传感器,放料阀和传感器与自动控制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坤郭建明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