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德信专利>正文

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812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解决静态水介质旋流器压力损失较大、分选精度低和系统能耗高的技术难点。为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包括圆柱筒体给料室、给料管、底流管和由圆柱筒体、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构成的分选腔,其中:它还包括传动轴、叶轮、环形隔板和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环形隔板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与圆柱筒体之间,叶轮设在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和分选腔圆柱筒体的轴线上且与驱动装置相连,带喇叭口的溢流管设在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的中央构成套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适应于微细粒煤炭的深度脱硫降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属于一种旋流分选设备,主要适应于微细粒煤炭的深度脱硫降灰。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微细粒煤炭分选的旋流分离设备为静态水介质旋流器,它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颗粒的密度差来实现的,其旋流力场的形成是靠泵加压的煤浆压力来实现的,压力煤浆必须经过截面积很小的切向入口才能使煤浆在旋流器腔体中旋转,因此静态水介质旋流器压力损失较大、分选精度低,对外界的工况参数要求严格,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分选结果的较大波动,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控制和调整,而且需要配置一套泵送系统,整个系统的能耗较高,难以达到最佳分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静态水介质旋流器压力损失较大、分选精度低和系统能耗高的技术难点并提供一种具有自吸入料、带压排料、旋流力场强度可调、分选精度高、适应于微细粒煤炭深度脱硫降灰工艺要求、并且由叶轮提供动力直接驱动煤浆旋转、能量利用率高的涡轮旋流分选机。为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包括圆柱筒体给料室,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切线方向的给料管,设在圆柱筒体底流室切线方向的底流管和由圆柱筒体、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构成的分选腔,圆柱筒体的一端与圆柱筒体给料室相连接,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与圆锥筒体的大端面相连接,圆锥筒体的小端面与圆柱筒体底流室相连接,其中它还包括传动轴、叶轮、环形隔板和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环形隔板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与圆柱筒体之间将给料室和分选腔分隔开并由环形孔连通,叶轮设在传动轴的一端且叶轮位于分选腔圆柱筒体靠近环形隔板的一端,传动轴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和分选腔圆柱筒体的轴线上且传动轴穿过圆柱筒体给料室与驱动装置相连,带喇叭口的溢流管设在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的中央构成套锥结构且其在分选腔中的插入深度沿轴向能调节。所述分选腔圆锥筒体的锥角为60°~120°。所述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的喇叭口扩散角为60°~130°。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结构的涡轮旋流分选机,因此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涡轮旋流分选机是借叶轮的高速旋转直接驱动液流高速旋转的,提供的离心力场强度是静态水介质旋流器的数十倍,并可通过调节叶轮转速来调节旋流力场的强度,同时能量利用率较常规静态水介质旋流器系统高,因此提高了分选精度;2、由叶轮旋转实现自吸入料和带压排料,极大地简化了系统配置;3、可调带喇叭口溢流管及套锥结构可方便调节溢流和底流的排放量,较之静态水介质旋流器更换底流口更容易,并且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能适时调整;4、由于本专利技术涡轮旋流分选机产生的旋流力场强度是静态水介质旋流器的数十倍,并适时可调,其有效分选粒度下限比静态水介质旋流器更小,适应性更强,特别适应于微细粒煤炭深度脱硫降灰的洗选。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向向视图;图3是图1中的B向向视图。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包括圆柱筒体给料室3,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3切线方向的给料管1,设在圆柱筒体底流室7切线方向的底流管8和由圆柱筒体5、锥角为80°的圆锥筒体6和圆柱筒体底流室7构成的分选腔,圆柱筒体5的一端与圆柱筒体给料室3相连接,圆柱筒体5的另一端与圆锥筒体6的大端面相连接,圆锥筒体6的小端面与圆柱筒体底流室7相连接,其中它还包括传动轴2、叶轮4、环形隔板10和带喇叭口的溢流管9,环形隔板10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3与圆柱筒体5之间将给料室和分选腔分隔开并由环形孔连通,叶轮4设在传动轴2的一端且叶轮4位于分选腔圆柱筒体5靠近环形隔板10的一端,传动轴2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3和分选腔圆柱筒体5的轴线上且传动轴2穿过圆柱筒体给料室3与驱动装置相连,喇叭口扩散角为90°的带喇叭口的溢流管9设在圆锥筒体6和圆柱筒体底流室7的中央构成套锥结构且其在分选腔中的插入深度沿轴向能调节,以便于调节溢流和底流的排放量;套锥结构将分选腔体内的旋转流分为溢流和底流,从而实现分离过程。上述分选腔圆锥筒体6的锥角还可以在60°~120°之间选择。上述带喇叭口的溢流管9的喇叭口扩散角还可以在60°~130°之间选择。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矿浆由给料管1自流进入给料室3,通过给料室3与圆柱筒体5之间圆环形隔板10的中心圆环形孔被高速旋转的叶轮4吸入分选腔圆柱筒体5内,叶轮4由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2直接驱动,高速旋转的叶轮4强制驱动吸入叶轮区的矿浆高速旋转,形成高速旋转的涡流,矿浆涡流在沿由圆柱筒体5、圆锥筒体6和圆柱筒体底流室7构成的分选腔向排料端运动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重的颗粒被甩到分选腔的内壁,在横向分力作用下向排料端运动,同时,密度较小的颗粒在浮力作用下向轴心运动,在排料端由带喇叭口的溢流管9与圆锥筒体6、圆柱筒体底流室7构成的套锥结构分割为底流和溢流,实现不同密度颗粒的分离,溢流经溢流管9排出,底流进入圆柱筒体底流室7经由底流管8排出,至此整个分选过程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包括圆柱筒体给料室,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切线方向的给料管,设在圆柱筒体底流室切线方向的底流管和由圆柱筒体、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构成的分选腔,圆柱筒体的一端与圆柱筒体给料室相连接,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与圆锥筒体的大端面相连接,圆锥筒体的小端面与圆柱筒体底流室相连接,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传动轴、叶轮、环形隔板和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环形隔板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与圆柱筒体之间将给料室和分选腔分隔开并由环形孔连通,叶轮设在传动轴的一端且叶轮位于分选腔圆柱筒体靠近环形隔板的一端,传动轴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和分选腔圆柱筒体的轴线上且传动轴穿过圆柱筒体给料室与驱动装置相连,带喇叭口的溢流管设在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的中央构成套锥结构且其在分选腔中的插入深度沿轴向能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其特征是分选腔圆锥筒体的锥角为60°~1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其特征是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的喇叭口扩散角为60°~13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静态水介质旋流器压力损失较大、分选精度低和系统能耗高的技术难点。为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包括圆柱筒体给料室、给料管、底流管和由圆柱筒体、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构成的分选腔,其中它还包括传动轴、叶轮、环形隔板和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环形隔板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与圆柱筒体之间,叶轮设在传动轴的一端,传动轴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和分选腔圆柱筒体的轴线上且与驱动装置相连,带喇叭口的溢流管设在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的中央构成套锥结构。本专利技术主要适应于微细粒煤炭的深度脱硫降灰。文档编号B07B7/00GK1403212SQ02135639公开日2003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杨德信, 王怀法 申请人:杨德信, 王怀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轮旋流分选机,它包括圆柱筒体给料室,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切线方向的给料管,设在圆柱筒体底流室切线方向的底流管和由圆柱筒体、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构成的分选腔,圆柱筒体的一端与圆柱筒体给料室相连接,圆柱筒体的另一端与圆锥筒体的大端面相连接,圆锥筒体的小端面与圆柱筒体底流室相连接,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传动轴、叶轮、环形隔板和带喇叭口的溢流管,环形隔板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与圆柱筒体之间将给料室和分选腔分隔开并由环形孔连通,叶轮设在传动轴的一端且叶轮位于分选腔圆柱筒体靠近环形隔板的一端,传动轴设在圆柱筒体给料室和分选腔圆柱筒体的轴线上且传动轴穿过圆柱筒体给料室与驱动装置相连,带喇叭口的溢流管设在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底流室的中央构成套锥结构且其在分选腔中的插入深度沿轴向能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信王怀法
申请(专利权)人:杨德信王怀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