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小娟专利>正文

一种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7734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8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吸能和抗弯曲效果好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包括支撑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抗冲击面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面与抗冲击面两侧之间的两函接面;所述两函接面均朝防撞梁内部弯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着多重吸能作用,每一种部件在碰撞变形自溃的过程中,都吸收大量的能量,并使防撞梁产生多重叠加厚度,提高抗弯曲的强度,可用于汽车防撞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意外碰撞时用于吸能及抗弯曲的防撞>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民生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据相关媒体统计公布,致2011年初,我国汽车拥有量约8500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大国,其中私人轿车超过1200万辆,汽车工业已成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汽车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频发,据《法制晚报》统计公布,在2001年至2010 年这10年里,我国已经有近90万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的提高刻不容缓。为了安全,2004年6月I日,《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正式实施,2006年 7月I日,《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及《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标准正式实施, 2006年下半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推出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简称C一NCAP,测试项目包括三项一是正面100%重叠性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二是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6公里;三是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第一第二项为主动安全,第三项为被动安全。碰撞后分析车内的假人的传感器的数据,根据数据判断加减速度、变形位移、力等数据,从而评价一个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以求优先保护司乘人员的人身安全;分析车体碰撞后的溃缩和变形情况,车门是否能打开, Α、Β柱变形情况等项目,以验证车体乘员舱的强度,以求保护司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及方便从车内出逃。欧盟的EUR0-NCAP和日本的J-NCAP还包括有保护行人的第三者安全项目,美国的IIHS还包括追尾碰撞的被动安全项目。各国测试项目如下表权利要求1.一种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包括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包括支撑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抗冲击面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面与抗冲击面两侧之间的两函接面;所述两函接面均朝防撞梁内部弯折,包括防撞梁、吸能齿片、吸能盖底座、吸能盖,所述防撞梁包括支撑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抗冲击面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面与抗冲击面两侧之间的两函接面;所述两函接面均朝防撞梁内部弯折;所述的吸能齿片排列在防撞梁的支撑面与抗冲击面之间;所述的吸能盖底座和吸能盖呈锥形,具有吸能自溃功能;所述的吸能盖底边沿设有诱导开裂缺口,具有吸能开裂自溃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与抗冲击面之间的弯折的至少一个吸能齿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齿片在所述抗冲击面碰撞至与所述支撑面叠合时与所述函接面并排折叠于所述支撑面和抗冲击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吸能齿片分别靠近所述两个函接面设置,且在所述抗冲击面碰撞至与所述支撑面叠合时所述至少两个吸能齿片分别与所述两个函接面重叠折叠于所述支撑面和抗冲击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吸能齿片相互靠近设置,且在所述抗冲击面碰撞至与所述支撑面叠合时所述至少两个吸能齿片重叠折叠于所述支撑面和抗冲击面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齿片至少有一个的截面呈圆弧形、由两个一端相交的平面构成的“〈”型、“W”型或“S”型。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抗冲击面的内表面均设置有限位筋,所述吸能齿片的两端分别定位于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抗冲击面的相应相邻限位筋构成的定位槽中。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还包括一与所述防撞梁两端连接的受冲击时下榻自溃的吸能自溃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自溃装置包括吸能盖底座和套于吸能盖底座上的吸能盖,所述吸能盖底座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的锥形的连接体,所述吸能盖呈锥形,所述吸能盖底座的中央和吸能盖的中央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吸能盖的底边设有一个或多个诱导开裂缺口。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自溃装置主要由上底面、下底面、连接所述上底面与下底面的两侧边的两侧面和设置在所述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的吸能自溃片构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吸能和抗弯曲效果好的碰撞吸能及抗弯曲装置,其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包括支撑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抗冲击面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面与抗冲击面两侧之间的两函接面;所述两函接面均朝防撞梁内部弯折。本专利技术具有着多重吸能作用,每一种部件在碰撞变形自溃的过程中,都吸收大量的能量,并使防撞梁产生多重叠加厚度,提高抗弯曲的强度,可用于汽车防撞梁。文档编号B60R19/26GK102582548SQ20121005248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古诗路 申请人:刘小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诗路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