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健祥专利>正文

一种双圆环形板式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75709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8 1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圆环形板式塔,包括塔壁、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液体出口、塔柱、塔板,塔板有两种,塔板A是圆环状,外环与塔体紧密相连;塔板B是圆环状,内环与塔柱紧密相连。采用了双圆环形塔板,形成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环形液幕,可在相同的塔径中提供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塔板上均设有上下堰,增加了板的持液量,保证了双圆环形液幕的形成。增加了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传热、传质效率增加,塔板结构简单,制作与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工生产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化工生产中的气液相反应或吸收接触的情况。属于气液传质化工设备

技术介绍
板式塔是气液传热、传质过程的常用设备。塔内气液两相的流动行为对板式塔的传热、传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常规塔设备考虑到气液传质设备的工程因素,通过改造塔体内的塔板结构或安装填料追求尽可能大的比表面积,促进气液传质。一般地,化工生产中运行的板式塔是液体由降液管向下流动,从专门设定的降液管与下层塔板间的缝隙进入并水平穿过下层塔板,这样反复一直流到塔釜。塔板上的液层厚度由出口堰的高度决定,而气体则自下而上通过踏板上的开孔,进入并穿过版上液层实现传热、传质。在这种传统的板式塔中,板式塔中都是弓形板,气液两相的接触在板上的液层中进行,气体通过塔板是需要同时克服塔板上液体重力、板层阻力与表面张力。此外对于溶液型液体与气体之间传质设备,往往由于持液量不够,过程中可能析出固体,堵塞部分通道甚至堵塞,使整个塔设备而不能适应。常用板式塔设备持液量往往不大,还受到操作弹性范围的限制,容易产生固体堵塞。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双圆环形塔板,形成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环形液幕,可在相同的塔径中提供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问题,通过采用双环形塔板,在保证大持液量的前提下,提供了传质面积大,阻力小,传质效率相对较高的新型板式塔。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圆环形板式塔,包括塔壁、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塔釜、液体出口、塔柱、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由两种形式的塔板共同构成,塔板A呈大圆环状,与塔体紧密相连;塔板B呈小圆环状,与塔柱紧密相连。所述的塔板A的内沿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所述的塔板B的外沿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所述的塔柱,为多段相连的管状物,柱节为法兰连接,并固定塔板B。所述的塔板A的上堰高1^=20-200111111, h2=2_180mm,所述的塔板B的上堰高 h3=20-200mm,h4=2_180mm。所述的塔板A的内缘下沿或者B的内外缘下沿含有分布齿,分布齿高h5=5_200mm。所述的塔板中平面区内设有孔,孔径为Φ=1-15ι πι,数量1-3个。所述的塔壁为多段叠成型,每节塔内可安装单层或多层环形塔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反应塔采用的双圆环形塔板使得气液接触面积增加,阻力小,传质效率提高,塔板上可根据具体项目的工艺特点,设计不同高度的锯齿上堰,从而保证合适的持液量;该塔具有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变化范围——操作弹性大,不会产生由于气体和液体流量变化而引起液泛和漏液现象,导致塔体不能正常工作;气液接触仅在液幕上鼓泡,反应塔系统阻力特别小;塔板结构简单,制作与操作简单,可以用以用与工艺物料相适应的金属材料或者耐酸陶瓷材料直接制成以适应该系列物料可能强腐蚀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塔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环形塔板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环形塔板B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塔体;2_塔板B ;3-塔板A ;4-塔壁夹层外壁;5_塔柱;6_柱节;7_密封垫片;8_气体进口 ;9_液体出口 ;10_下封头;11-上封头;12-气体出口 ;13_液体入口 ;14_保温层; 15-检测口 ; 16-上齿堰;17-下齿堰;18-排液口。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圆环形板式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圆环形板式塔,包括塔体I、气体出口 12、气体进口 8、液体入口 13、液体出口 9、塔柱5、塔板B 2、塔板A 3的外环与塔体I紧密相连,塔板B 2的内环与塔柱5紧密相连。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塔板A和塔板B呈圆环状,塔板A的内环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上堰高hpOjOOmm,h2=2-180mm,所述的塔板B的外环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 上堰高h3=20-200mm,h4=2_180mm,塔板A或B的下表面含有分布齿,分布齿高h3=5_200mm。 塔板A或B上设有孔,孔径为Φ=1-15πιπι,数量1_3个。塔板上的有小孔为停车是排放塔板持液时使用。溶液从塔顶进入由上而下逐级下流形成液膜,气体从下部塔侧面进入,在塔内气体与溶液液幕错流鼓泡接触反应,反应完成液从塔底排出。实施例一联合法生产氯化亚砜(SOCl2)和三氯氧磷(POCl3)的工艺中,从塔顶三氯氧磷(PCl3)进入,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分别从塔底均分股进入反应塔系统,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反应完成液从塔釜进入中间罐缓冲,获得氯化亚砜(SOCl2)和三氯氧磷(POCl3)产品混合物,经加热后精馏塔精馏,同时获得产品氯化亚砜(SOCl2)和三氯氧磷(POCl3),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收率大于等于90%。实施例二某二氧化碳(CO2)吸收装置中,含碳酸钠的吸收液从塔顶液体进入口进入塔内,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从塔底气体入口进入塔内。气液两相在塔内通过双环形液幕错流接触,进行相转移,二氧化碳气体从气象中转移到液相中。调节气体和液体的比例,反应完成液从塔釜进入中间罐缓冲,获得吸收完成液,后经过加热解析出纯净的二氧化碳。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专利技术,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圆环形板式塔,包括塔壁、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塔釜、液体出口、 塔柱、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由两种形式的塔板共同构成,塔板A呈大圆环状,与塔体紧密相连;塔板B呈小圆环状,与塔柱紧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圆环形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A的内沿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所述的塔板B的外沿的上表面设有锯齿形上堰。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圆环形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柱,为多段相连的管状物,柱节为法兰连接,并固定塔板B。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圆环形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A的上堰高 h1=20-200mm, h2=2-180mm,所述的塔板 B 的上堪高 h3=20-200mm, h4=2_18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圆环形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A的内缘下沿或者 B的内外缘下沿含有分布齿,分布齿高h5=5-200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圆环形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板中平面区内设有孔,孔径为4>=l-15mm,数量1-3个。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圆环形板式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壁为多段叠成型,每节塔内可安装单层或多层环形塔盘。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圆环形板式塔,包括塔壁、气体进口、气体出口、液体入口、液体出口、塔柱、塔板,塔板有两种,塔板A是圆环状,外环与塔体紧密相连;塔板B是圆环状,内环与塔柱紧密相连。采用了双圆环形塔板,形成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环形液幕,可在相同的塔径中提供更大的气液接触面积。塔板上均设有上下堰,增加了板的持液量,保证了双圆环形液幕的形成。增加了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传热、传质效率增加,塔板结构简单,制作与操作简单。文档编号B01J10/00GK102580631SQ201210051079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王健祥 申请人:王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祥
申请(专利权)人:王健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