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缆马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66963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缆马达系统,该卷缆马达系统通过加装所述卸荷阀,提高了所述卷缆马达系统的卸荷能力,避免了因不能卸荷而造成的功率损失和系统发热,并通过加装所述蓄能器,既能够保压,维持所述卸荷阀的卸荷状态,同时当梭车启动时,所述蓄能器内的高压油液能够快速释放为系统供油,大大提高了电缆卷筒的启动速度,从而减少了因车辆启动较慢造成的电缆被车轮压住甚至损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下作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卷缆马达系统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井下作业过程中,梭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短途运煤车,该种梭车为由电缆传输的电力驱动,可双向驾驶。工作状态下,将电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于梭车的电缆滚筒上,电缆滚筒依靠卷缆马达驱动,前进时,卷缆马达在梭车牵引力作用下,自动放缆; 后退时,卷缆马达自动将电缆卷起。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卷缆马达系统的收缆工况下的液压原理图。目前现有的自动卷缆马达系统,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卷缆马达11、溢流阀12、单向阀13、两位四通换向阀14、油泵15以及各相关连接管路。在实际工作中,当梭车后退,需要对电缆进行收卷作业时,两位四通换向阀14在其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上端工作位置, 此时油泵15输出的压力油经由两位四通换向阀14和单向阀13进入卷缆马达11,使得卷缆马达11正向进油并带动电缆卷筒旋转,从而完成对电缆的收卷作业,且在此收卷作业过程中,卷缆马达11的供油压力由溢流阀12控制。请参考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卷缆马达系统的放缆工况下的液压原理图。在实际工作中,当梭车前进,需要对电缆进行放缆作业时,电缆在梭车牵引力的作用下从卷筒内拉出,使得卷缆马达11反向旋转,此时卷缆马达11以液压泵方式工作,卷缆马达11与单向阀13间的管路油压升高,使得两位四通换向阀14的控制压力升高,其阀芯在控制压力作用下压缩复位弹簧并换向至下端工作位置,此时由油泵15内排出的液压油经两位四通换向阀14直接回流至油箱内,由卷缆马达11内排出的液压油经溢流阀12回流至油箱。然而,虽然上述现有的卷缆马达系统能够满足基本的卷缆和放缆工况的使用需要,但当梭车停止运行或前进放缆时,油泵内输出的油液经由高压溢流阀回流至油箱,造成了不必要的功率损失,并使液压系统的相关组件发热,影响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电缆滚筒的启动较慢,梭车刚启动时,电缆滚筒的速度低于梭车的速度,极易压住电缆,甚至对电缆造成损坏。因此,如何减少卷缆马达系统的功率损失,减小系统发热,并使其电缆卷筒的启动速度加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缆马达系统,该卷缆马达系统的功率损失较少,系统发热较低,且其电缆卷筒的启动速度较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卷缆马达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卷缆马达、两位六通换向阀、卸荷阀、背压阀、蓄能器、油泵以及油箱,所述油泵与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一主路,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与所述卷缆马达之间连接有第二主路,所述卷缆马达与所述油箱间连接有第三主路,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与所述蓄能器之间连接有第一分路;所述第一主路与所述第三主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卸荷阀具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且所述卸荷阀与所述蓄能器之间连接有第二分路,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三主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背压阀具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当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处于左端工作位置且所述卷缆马达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主路、所述第二主路以及所述第三主路均连通,且所述第二支路断开,当所述卷缆马达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分路和所述第二分路连通,当所述蓄能器的储液压力高于所述卸荷阀的调定压力时,所述卸荷阀开始工作,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当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处于右端工作位置且所述卷缆马达处于泵工况时,所述第二主路、所述第三主路、所述第一分路、所述第二分路、所述第一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均连通,所述第一主路断开。优选地,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中部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的中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可滑动地设置有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的中部具有空腔;所述阀体的左端具有与所述第一主路相连通的第一主油口,所述阀体的右端具有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主路的第二主油口,所述第一阀芯的左端具有连通所述第一主油口与所述阀腔的第三主油口,所述第一主油口、所述第二主油口以及所述第三主油口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阀体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所述第三主油口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第二阀芯的左端相配合的止口;所述第一阀芯的侧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分路相连通的第一副油口,所述第二阀芯的侧部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副油口与所述空腔的第二副油口,且所述第一副油口与所述第二副油口的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阀体的径向相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油口的内侧与所述第一阀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装置,所述第一阀芯的右端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复位装置与所述第二复位装置均具体为复位弹簧。优选地,所述止口具体为锥面止口,且所述第二阀芯的左端的外边沿处具有与所述止口相适配的锥形面。相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卷缆马达系统,包括相互配合的卷缆马达、两位六通换向阀、卸荷阀、背压阀、蓄能器、油泵以及油箱,所述油泵与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之间连接有第一主路,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与所述卷缆马达之间连接有第二主路,所述卷缆马达与所述油箱间连接有第三主路,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与所述蓄能器之间连接有第一分路;所述第一主路与所述第三主路之间连接有第一支路,所述卸荷阀具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路上,且所述卸荷阀与所述蓄能器之间连接有第二分路,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三主路之间连接有第二支路,所述背压阀具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路上;当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处于左端工作位置且所述卷缆马达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一主路、所述第二主路以及所述第三主路均连通,且所述第二支路断开,当所述卷缆马达停止工作时,所述第一分路和所4述第二分路连通,当所述蓄能器的储液压力高于所述卸荷阀的调定压力时,所述卸荷阀开始工作,所述第一支路连通;当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处于右端工作位置且所述卷缆马达处于泵工况时,所述第二主路、所述第三主路、所述第一分路、所述第二分路、所述第一支路以及所述第二支路均连通,所述第一主路断开。工作过程中,当梭车进行后退,需要对电缆进行收卷作业时,由所述油泵内输出的油液,经第一主路进入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此时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处于左端工位,然后油液经过所述第二主路进入所述卷缆马达内,保证所述卷缆马达正常工作,以便完成相关的卷缆作业;当梭车停止移动时,由所述油泵内输出的油液,经所述第一主路进入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然后经过所述第一分路进入所述蓄能器内,当所述蓄能器内的油液压力达到所述卸荷阀的调定压力时,油液经所述第二分路和所述第一支路进入所述卸荷阀内,并通过所述卸荷阀回流至所述油箱内,以完成卸荷;当梭车前进,需要对电缆进行放缆作业时,电缆在梭车牵引力的作用下由电缆卷筒内拉出,所述卷缆马达在所述电缆卷筒的作用下反转,此时所述卷缆马达转为泵工况,油液由所述卷缆马达经所述第二主路进入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此时所述两位六通换向阀处于右端工位,且所述蓄能器的油液被封死,所述蓄能器内的油液压力保持不变,所述卸荷阀保持卸荷状态, 此时油液经所述第二支路进入所述背压阀,并通过所述背压阀回流至所述油箱内。该卷缆马达系统通过加装所述卸荷阀,提高了所述卷缆马达系统的卸荷能力,避免了因不能卸荷而造成的功率损失和系统发热,并通过加装所述蓄能器,既能够保压,维持所述卸荷阀的卸荷状态,同时当梭车启动时,所述蓄能器内的高压油液能够快速释放为系统供油,大大提高了电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宇常彦赵荣林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