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点移动音频通信系统的混音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5820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点移动音频通信系统的混音方法,该方法通过网络采集方式和服务器本地采集方式来获取音频数据流,对采集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线性叠加处理,并采取动态修改变化因子的方式对音频数据进行衰减。该方法既保证了整体的声强不至于衰减太快,又保证了较小的失真度,在多路混音处理范围内无噪音出现,音频效果达到要求。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系统或多媒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语音通信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领域的飞速发展,工作的实时传达,实现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对现场情况传递,保证上级对下级工作状况有清晰了解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系统由此需要而产生。而在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中当有多人同时进行讲话,传统的方式是使用控制发言权的方法,即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人发言,发言前需向中心申请发言权,发言结束以后释放发言权,这种方法限制了成员之间的交流,也给移动通信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因此音频混合是个不可或缺的特性。而现在一般的软件混音算法都是对输入的音频数据进行线性叠加 οη ρηφ] = 2=— l(1)或者是叠加后取平均值其中,m为输入音频数的个数,η为一帧的样本数目,f为一帧中第 个样本,J为第/个音频流,所以"《Φ" 为混音后的一帧中第f个样本,^C/13为第/个输入音频流当前帧的第ι"个样本。通常的语音数据位16bit,即算法中的short类型,取值范围是-32768 ( 采样值< 32767,多个音频流直接线性叠加以后就有可能溢出,所以式(1)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有溢出产生噪音;式(2)对,_ 4/1(丨求平均值,解决了溢出问题,但是混音处理后的音量非常小,效果非常不理想。而本专利方法则可以很好解决上面出现的噪音和音频效果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在进行混音处理过程中确保音频播放的效果以及真实度。从而实现移动语音通信的正常运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其混音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接收来自网络终端设备的音频数据流并进行解码。2对服务器本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采集。3消除目的地自己的音频数据。4将接收到的网络音频数据流与服务器本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混音操作。5系统计算当前混音处理模块需要处理的当前的混音通道有多少路。a)设定好音频变化因子的初始值,并开始取每个混音通道内的一帧音频数据进行线性叠加操作。b)对叠加后的混音值与变化因子进行相乘计算得出相乘后的混音大小。c)对步骤(b)计算出来的混音大小进行判断,如果大小超出预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则通过调节变化因子的步长来获取满足在预设范围值内的变化因子大小。d)将满足步骤(C)得出的混音值作为输出的混音数据。e)将满足步骤(d)的变化因子作为初始的变化因子大小并开始进行下一帧的音频数据进行处理。f)将满足(e)中的输出的音频数据流进行后期处理,如果目的地是服务器本身, 则直接进行播放,如果是要转发给终端设备,则进行编码再转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混音处理过程不仅仅适用于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系统,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多媒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混音处理后在多路范围内无失真现象,而且音频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系统的音频通信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终端设备采集音频数据流到服务器的流程。图2为本专利技术服务器接受到网络音频数据流后与服务器本身音频数据流后的具体处理流程。图3为本专利技术服务器进行具体混音算法的实现流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从设备终端采集音频数据流并对数据流进行编码,通过网络将流媒体数据传输给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音频信号后,先对接收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解码,并交给相关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图2所示,则是对图1处理的具体描述。在原有的采集到的终端设备音频数据流的基础上对服务器本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采集,然后对音频数据流进行过滤,主要是过滤掉目的地自己的音频数据,比如混音后的数据流是要转发给终端设备A的,则要把A传过来的音频数据给过滤,只保留B,C,以及服务器本地采集到的音频数据;如果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播放,则要保留A,B, C的终端设备的音频数据,而服务器本地采集到的音频数据需要过滤掉。图3为音频数据过滤后的混音处理实施过程,其实施步骤如下a)系统计算当前混音处理模块需要处理的当前的混音通道有多少路。b)设定好音频的变化因子的初始值f = 1,并开始取每个混音通道内的一帧音频数据进行线性叠加操作。c)对叠加后的混音值与变化因子进行相乘计算得出相乘后的混音大小。d)对步骤(C)计算出来的混音数据流大小进行判断,如果大小超出预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则通过调节变化因子的步长来获取满足在预设范围值内的变化因子大小。e)将满足步骤(d)得出的混音数据流大小作为输出的混音数据f)将满足步骤(e)的变化因子作为初始的变化因子大小并开始进行下一帧的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当混音处理过程结束后,则要对混音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果目的地是服务器本身, 则只需将混音后的数据直接在服务器本地进行播放。如果需要转发给终端设备,节省网络带宽,要在转发前对混音的数据进行音频编码(主要采用G. 723编码),最后通过网络转发给相应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接收到音频信号后,进行相关的解码播放操作。以上所述,描述了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系统的整个通信过程,并对混音处理过程做了具体详细的描述。由描述所知,该混音处理过程不仅仅适用于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系统,同样可以适用于多媒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混音处理后在多路范围内无失真现象,而且音频效果良好,能够满足系统的音频通信要求。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接收来自网络终端设备的音频数据流并进行解码;对服务器本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采集;消除目的地自己的音频数据;将接收到的网络音频数据流与服务器本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混音操作;1.5系统计算当前混音处理模块需要处理的当前混音通道有多少路;设定好音频变化因子的初始值,并开始取每个混音通道内的一帧音频数据进行线性叠加操作;对叠加后的混音值与变化因子进行相乘计算得出相乘后的混音大小;对步骤(b)计算出来的混音大小进行判断,如果大小超出预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则通过调节变化因子的步长来获取满足在预设范围值内的变化因子大小;将满足步骤(c)得出的混音值作为输出的混音数据;将满足步骤(d)的变化因子作为初始的变化因子大小并开始进行下一帧的音频数据进行处理;f)将满足(e)中的输出的音频数据流进行后期处理,如果目的地是服务器本身,则直接进行播放,如果是要转发给终端设备,则进行编码再转发。2.根据权利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实现了网络音频数据流和服务器本地音频数据流的同时采集。3.根据权利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语音信号的混合采用了线性叠加方式。4.根据权利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混音处理过程中消除了目的地自己的音频数据。5.根据权利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混音处理过程都是在服务器端即后台中心完成的,然后由服务器端转发给各个移动终端设备。6.根据权利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动态平滑的控制,音频信号变化没有跳跃现象,无噪音出现。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该方法通过网络采集方式和服务器本地采集方式来获取音频数据流,对采集到的音频数据流进行线性叠加处理,并采取动态修改变化因子的方式对音频数据进行衰减。该方法既保证了整体的声强不至于衰减太快,又保证了较小的失真度,在多路混音处理范围内无噪音出现,音频效果达到要求。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点移动音频通信指挥系统或多媒体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文档编号G10L19/00GK10254308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海龙承志向满天虞贵财罗建平邹文生余尧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长天信息技术南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