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直机工作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807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断裂的矫直机工作辊。该矫直机工作辊,包括工作辊面、工作辊过渡节和轴承,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连接处为弧形过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弧形过渡面加强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之间的局部受力作用,提高轴承端部的承载能力,有效避免轴承端部的断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矫直机工作辊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防断裂的矫直机工作辊。技术背景铝加工以及其他有色金属加工行业,在带材轧制过程中由于辊型、辊缝形状及坯料的因素,经常出现轧制的带材单边、双边、中间或两肋有不同程度的波形、翘曲、侧弯及瓢曲等板型不良现象,这些缺陷的产生主要是因轧件在宽度方向上纵向延伸不均勻出现局部内应力的表现。因此一般解决的办法均采取在拉弯矫直机上进行连续的张力拉伸及辊系凸显矫直的方法,使卷材在瞬间拉伸和连续交替弯曲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板型效果。它主要功能的产生是靠拉矫机的矫直单元来完成,矫直机列速度一般都在 150m/min左右,而工作辊的直径只有0 30_50mm,在机列速度150m/min时0 50mm直径的工作辊每分钟转速将达到955. 4转,而C 30mm直径的工作辊每分钟转速将达到1592. 3转。现有矫直机工作辊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工作辊在受力大、速度高的情况下,工作辊面1与工作辊过渡节2连接的90度台阶处经常出现断裂现象,造成产品不合格,维修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防止断裂的矫直机工作辊。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矫直机工作辊,包括工作辊面、工作辊过渡节和轴承,其特征在于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连接处为弧形过渡面。弧形过渡面为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之间的落差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弧面。本技术将现有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为直角的连接处改变为弧形过渡面, 弧形过渡面加强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之间的局部受力作用,提高轴承端部的承载能力,有效避免轴承端部的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矫直机工作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矫直机工作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矫直机工作辊,包括工作辊面1、工作辊过渡节2、轴承3,工作辊面1 与工作辊过渡节2的连接处为弧形过渡面4,弧形过渡面4为工作辊面1与工作辊过渡节2 之间的落差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弧面,弧形过渡面4能加强工作辊面1与工作辊过渡节2之间的局部受力作用,提高轴承3端部的承载能力,有效避免轴承3端部的断裂。权利要求1.矫直机工作辊,包括工作辊面、工作辊过渡节和轴承,其特征在于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连接处为弧形过渡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工作辊,其特征在于弧形过渡面为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之间的落差为半径的四分之一弧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机械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防断裂的矫直机工作辊。该矫直机工作辊,包括工作辊面、工作辊过渡节和轴承,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连接处为弧形过渡面。本技术的弧形过渡面加强工作辊面与工作辊过渡节之间的局部受力作用,提高轴承端部的承载能力,有效避免轴承端部的断裂。文档编号B21D1/02GK202316660SQ20112044534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振伟, 李永和, 牛彦峰, 牛银峰, 胡冠奇, 袁文晓, 郭志强 申请人:登电集团铝加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冠奇李永和袁文晓刘振伟郭志强牛银峰牛彦峰
申请(专利权)人:登电集团铝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