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载药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5783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药涂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载药涂层,是指形成于支架表面多孔和表面较粗糙的甲壳胺薄膜层上的载药薄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降解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表面涂覆甲壳胺-醋酸-水溶液,置入无水乙醇中,再除去乙醇,形成甲壳胺涂层;(2)在甲壳胺涂层上涂覆载药聚己内酯水分散液,再除去水分,形成载药聚己内酯涂层;(3)继续涂覆载药聚己内酯水分散液,增加和调整载药量和载药种类。采用本专利的方法制备载药涂层具有方法简便,以及载药种类、涂层厚度和载药量调控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载药薄层形成于支架表面多孔和表面较粗糙的甲壳胺薄膜层上的载药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支架是一种用于支撑人体内部管道,具有防治这些管道堵塞或狭窄的功能。支架表面经常被施以含有药物的涂层,以防止人体组织在支架表面的生长和聚集或细菌繁殖, 保证人体管道的通畅。目前采用的制备支架载药涂层的方法为,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药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形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药物的有机溶剂溶液,再将该溶液涂覆于支架表面,待有机溶剂挥发后,形成载药涂层。由于有机溶剂容易挥发,容易造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药物的有机溶剂溶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载药涂层的质量;此外,有机溶剂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特别是提供一种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载药薄层形成于支架表面多孔和表面较粗糙的甲壳胺薄膜层上的载药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载药涂层是指形成于支架表面的多孔和表面较粗糙的甲壳胺薄膜层上的载药薄层,所述的甲壳胺薄层的厚度为5 100微米,所述的甲壳胺薄膜层表面多孔和粗糙,有利于载药涂层与甲壳胺薄膜层的结合。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支架是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的单丝直径为0. 1-0. 6毫米。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可降解纤维为聚丙交酯纤维、聚乙交酯纤维、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或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纤维。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载药薄层由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形成,载药颗粒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己内酯载药颗粒,为水所分散。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载药涂层提供一种能够防治人体内部管道阻塞和细菌繁殖的支架可降解载药涂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是一种采用载药颗粒水分散液形成的支架可降解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将载药薄层形成于支架表面多孔和表面较粗糙的甲壳胺薄膜层上的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一种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甲壳胺醋酸-水溶液涂覆于支架表面,再浸入无水乙醇中3 10分钟后取出支架,支架表面即形成多孔和表面较粗糙(最好需要更明确的限定)的甲壳胺薄膜层;甲壳胺薄层中的酒精可置于35-60°C的真空烘箱中烘干。(2)将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涂覆于上述甲壳胺薄层上,脱除水分,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聚集,即形成载药薄层;(3)通过重复涂覆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进一步提高和调节支架的载药量,最终得到所述的载药涂层。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甲壳胺醋酸-水溶液中甲壳胺的质量浓度为2-4%,醋酸与水的质量比为3-5 100。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支架是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所述的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的单丝直径为0. 1-0. 6毫米。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热塑性可降解纤维为聚丙交酯纤维、聚乙交酯纤维、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或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纤维。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中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己内酯载药颗粒,为水所分散。在热塑性可降解纤维(例如,聚丙交酯纤维、聚乙交酯纤维、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和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纤维,直径为0. 1-0. 6毫米)编织的支架表面涂覆甲壳胺醋酸-水溶液(其中,甲壳胺的质量浓度为2-4%,醋酸与水的质量比为3-5 100),再将支架置于20-30°C的无水乙醇中10-20分钟,将醋酸洗脱,甲壳胺快速析出,在支架表面形成多孔和表面较粗糙的甲壳胺薄膜层,再将支架置于真空烘箱中,在35-50°C下干燥15-30分钟,去除甲壳胺薄层中的乙醇。在甲壳胺薄层上涂覆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载药颗粒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己内酯载药颗粒,为水所分散。将涂覆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的支架置于40-60°C的真空烘箱中20-40分钟,水蒸发,形成聚己内酯载药涂层。可以重复涂覆上述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烘干的过程,增加和调整支架的载药量;每次涂覆的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中的药物可以不同,以形成含有2 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载药涂层。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甲壳胺涂层具有消除或缓解支架降解产物对机体的刺激。2、本专利技术的甲壳胺涂层表面多孔粗糙,有利于载药涂层的粘附。3、本专利技术的可降解载药涂层具有药物缓释能力,可以延长药物释放的周期。4、本专利技术的可降解载药涂层具有可在人体内完全降解。5、本专利技术的采用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作为涂层液,不含有机溶剂,可以避免污染环境。6、本专利技术可以将载有不同药物的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分别涂覆、干燥,可以形成含有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载药涂层。7、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方便地增加和调整支架的载药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4明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载药涂层是指形成于支架表面的多孔和表面较粗糙(最好需要更明确的限定)的甲壳胺薄膜层上的载药薄层,所述的甲壳胺薄膜层表面多孔和粗糙,有利于载药涂层与甲壳胺薄膜层的结合。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支架是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编织支架。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热塑性可降解纤维的单丝直径为0. 1 0. 6毫米。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热塑性可降解纤维为聚丙交酯纤维、聚乙交酯纤维、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或聚对二氧杂环己酮纤维。如上所述的一种载药涂层,所述的载药薄层由载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形成,载药颗粒为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己内酯载药颗粒,为水所分散。实施例1在直径为0. 2mm的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交叉编织成的内径为6mm,长度为 45mm,具有网状结构的管状物上,涂覆甲壳胺-醋酸-水溶液(甲壳胺的质量浓度为2%,醋酸与水的质量比为3 100),涂覆量为0.08克,然后将涂覆有甲壳胺醋酸-水溶液管状物置于20°C无水乙醇中,摇动10分钟后取出;再置于新鲜的20°C无水乙醇中,摇动10分钟后取出,以彻底洗脱醋酸;再在35°C真空烘箱中干燥30分钟,除去乙醇,即得到具有甲壳胺涂层的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支架,甲壳胺的量为1. 6mg。在上述具有甲壳胺涂层的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支架上涂覆阿奇霉素-聚己内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阿奇霉素含量为2. 15mg/g,聚己内酯含量为3. 58mg/ g),涂覆量为0. 107g,再在40°C真空烘箱中干燥40分钟去除水分,即形成载有阿奇霉素的聚己内酯涂层,阿奇霉素的量为0. 2;3mg,聚己内酯的量为0. 38mg。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具有甲壳胺涂层和载有阿奇霉素的聚己内酯纳涂层的丙交酯和乙交酯共聚酯纤维支架上,再次涂覆紫杉醇-聚己内酯纳米-亚微米颗粒水分散液 (紫杉醇含量为0. 60mg/g,聚己内酯含量为3. 00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炯心张幼维张秀芳陈南梁徐敏李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