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5346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4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吊耳(5)、拉杆(4)、侧模板(2)、联接板(7)、端头板和筋板(3);所述底板(1)位于该模具的底部,所述吊耳(5)对称位于底板(1)上,沿着长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所述侧模板(2)置于所述吊耳的内侧,并与所述底板(1)装配成开口槽,所述侧模板(2)端部和所述底板(1)的端部均设置有所述联接板(7),所述端头板置于所述联接板(7)上,所述拉杆(4)置于所述侧模板(2)上部翼缘处,所述筋板(3)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底部、所述侧模板(2)上部和下部翼缘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
技术介绍
水泥混凝土制品自重大,吊装运输不方便,如长度1 !横截面尺寸400mmX400mm 的混凝土方桩,加上钢筋笼的重量,总重量高达5t之多。目前预制混凝土方桩一般采用现场重叠法制作,不宜超过4层,待下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上时,才可以浇注上层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运输,制作过程中不再移动制品。现场制作通常采用自然养护;采用锤击方法沉桩时,混凝土养护龄期通常不少于^d ;采用静力压桩时,即使蒸汽养护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时,还需要自然养护 5d以上才能进行压桩。因此,混凝土方桩的现场重叠法制作工艺不仅生产周期长,而且外观尺寸很难保证。采用省力化、蒸汽养护工艺生产混凝土方桩,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方桩的生产效率,加快模具周转,而且确保产品外观质量和混凝土力学性能。为实现预制混凝土方桩的工厂化、机械化生产,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模具问题。在混凝土布料工序、预应力张拉工序、养护工序以及各工序间产品输送时,要求模具不易变形,同时要求模具经济耐用。混凝土方桩有多种规格,如GJBT-708《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规定了 200 X 200mm、250 X 250mm、 300 X 300mm、350 X 350mm、400 X 400mm、450 X 450mm、500 X 500mm 七种规格的混凝土方桩,方桩规格多,无疑增加了模具的规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开发一种模具,该模具能够满足现代化工厂预制混凝土方桩的要求,同时也可用来生产混凝土空心方桩以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方桩,并且一套模具可生产多种规格的混凝土方桩。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吊耳、拉杆、侧模板、联接板、端头板和筋板;所述底板位于该模具的底部,所述吊耳对称位于底板上,沿着长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所述侧模板置于所述吊耳的内侧,并与所述底板装配成开口槽,所述侧模板端部和所述底板的端部均设置有所述联接板,所述端头板置于所述联接板上,所述拉杆置于所述侧模板上部翼缘处,所述筋板均设置于所述底板底部、所述侧模板上部和下部翼缘间。更优选地,所述拉杆一端设置有若干凸台,所述拉杆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更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一层垫层。更优选地,所述拉杆通过螺栓联接方式或卡槽联接方式连接所述侧模板的上部翼缘处。更优选地,所述底板为长方形平板,两侧分别开有不少于2列的螺栓孔,该螺栓孔与所述侧模板下部翼缘处的螺栓孔对应。更优选地,所述侧模板横截面呈半边工字形,下部翼缘处设有螺栓孔。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①刚度大,不易变形,混凝土方桩外观尺寸易于保证。横截面呈半边工字形的侧模板设计以及上部翼缘和下部翼缘间筋板的设置,均提高了方形开口槽的截面惯性矩增大, 模具刚度提高,抗变形能力提高,加之方形开口槽上部拉杆的设置,使得混凝土方桩的外观尺寸能够得到保证。通常混凝土方桩的允许偏差值,横截面边长为士5mm,桩顶对角线之差为10mm,桩顶平面对桩中心线的倾斜< 3mm,保护层厚度士5mm,桩身弯曲矢高不大于1%。桩长、其不大于20mm。采用现场重叠法制作,尺寸偏差很难满足要求。而采用本模具生产方桩, 模具在使用中不易变形,桩的外观尺寸由模具加工精度所保证,因此,桩的外观尺寸易于保证。②方形开口槽内部尺寸调节方便,一套模具可生产多种规格钢筋混凝土方桩。通常混凝土方桩横截面尺寸有多种规格,长度根据工程需要设计,从数米到数十米不等。按照现有原材料价格和加工费用,方形开口槽宽度为400mm、长度为I^i的模具,一套价格约3_4 万元。通过调整侧模板在底板上的装配位置,使得一套模具可生产多种规格的混凝土方桩, 减少了方桩模具规格,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并且,模具规格的减少,也有利于模具的管理, 如堆放、维修等。③适用范围广。既可用来生产混凝土方桩,也可生产预应力钢混凝土方桩,改变生产工艺,也可生产混凝土空心方桩。采用预置橡胶充气方式生产空心方桩时,模具可不做调整。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方桩时,该模具的一端设为张拉端,张拉端的端头板去掉,在另一端头板和方桩端板上增设相应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方桩端板与模具的端头板连接;在张拉端安装张拉器;施加预应力;布料、振动成型;必要时抹平上表面;进行养护工艺和脱模。预应力混凝土方桩与无预应力的同规格方桩相比,在力学性能相同的前提下,前者可以减少配筋率;在配筋率相同的前提下,前者的抗弯性能显著提高,提高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可用于高抗震设防烈度的地区。④适合于各工序间带桩整体输送,显著提高混凝土方桩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资源浪费,满足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要求。由于本技术刚度大,不易变形, 适合于各工序间带桩整体输送(如模具带桩整体吊运、模具带桩链式输送等),预应力张拉、布料成型、养护、脱模等工序均可采用机械设备半自动化生产,并且可采用蒸汽养护工艺,大大缩短方桩脱模时间。如布料成型中,采用本技术,则可应用板式或者附着式高频混凝土振动器,最新的高频混凝土振动器振动频率从9000RPM 17000RPM,可以满足大横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方桩密实度要求;养护工序,可以采用常压蒸汽养护(恒温温度通常在80°C 85°C ),方桩可在12h内脱模,生产效率高,模具周转率高。工业化生产降低了原材料的浪费,降低水泥用量,从而避免了不可再生资源(砂、石、石灰石和粘土资源等)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拉杆4的结构之一的示意图。附图标识1-底板,2-侧模板,3-筋板,4-拉杆,5-吊耳,6-支座,7-联接板。 具体实施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主视图;如图2 所示,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方桩模具侧视图。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方桩模具包括侧模板2、底板1、端头板、筋板3、拉杆4、吊耳5。侧模板2横截面呈半边工字形,下部翼缘处设有螺栓孔,上部和下部翼缘间设有筋板,端部设有带螺栓孔的联接板;底板1为长方形平板,两侧分别设有不少于2列的螺栓孔,尺寸与侧模板下部翼缘处的螺栓孔对应,底部设有筋板,端部设有带螺栓孔的联接板7 ;侧模板2通过下部翼缘处的螺栓孔与底板装配成方形开口槽;端头板位于方形开口槽的两端,为闭口方形板,设有与侧模板2端部和底板1端部联接板7对应的螺栓孔;拉杆4设置在方形开口槽上部,连接两块侧模板的上部翼缘;吊耳5对称设置在底板、侧模板上。侧模板2下部翼缘处的螺栓孔,可设置为圆孔。为装配方便,也可设置成长孔,当侧模板2长度方向在允许偏差值范围内有些许变形时,装配工作仍可方便进行,节省模具装配时间。当生产大截面尺寸方桩时,侧模板2外移,底板1上距离长度方向中轴线上较近的螺栓孔露出方形开口槽底部,混凝土拌合物浆体会从螺栓孔中析出,硬化后的混凝土会堵住螺栓孔。为此,放置钢筋笼前,在方形开口槽底部铺设一薄层垫层,垫层可用耐95°C温度的模具胶、塑料、橡胶等材料制作。为了保证模具刚度,侧模板2上部和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克平张风臣陈琳琳张弓才朱泽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固丰管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