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舜逸专利>正文

离子化集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4336 阅读:3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离子化集尘器,包括:复数的大集尘片,每相邻大集尘片之间架设较小面积的小片体;复数的金属杆及导电金属杆分别穿接固定大集尘片及小片体,其中局部数目的大集尘片前方设有凸片,凸片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上缺口及下缺口,在上、下缺口的空间中,分别架设一上导电杆及下导电杆;复数电极线垂直连接于上、下导电杆上,每一条电极线位于彼此相邻的二片大集尘片的前方的二凸片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使电极离子化区与集尘区靠近同一区域,减小了体积,并提升了集尘效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子化集尘器,特指一种气尘离子化器与集尘器,两者靠近同一区域,使离子化器与集尘器得以相结合为同一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用以集尘去烟的离子化放电装置的典型结构如本专利技术人的中国台湾新型公告号第482028号所公开的“静电集尘器的放电装置”,该装置利用了复数的板体串接于互为平行的复数杆体上,使每相邻的板体互为等距空间平行排列,每间距空间乃形成气尘的离子化区,在离子化区中,纵向悬吊一放电线,放电线于离子化区被放电时,可均匀的将通过离子化区中的灰尘、烟雾予以离化分解为带同电位的电荷微粒子,使气尘的带正电荷离子的数量大幅增加。本专利技术人的另一中国台湾新型公告号第497473号所公开的“静电集尘板的骨架改良结构”实质上为集尘器,其架设于离子化放电装置的后方,其藉长、短片的表面均分布有同电位的电荷(如带负电荷)与前述离子化区中已被电极化的气尘的电荷电位不同(如带正电荷),因此被极化的气尘乃被吸附于长、短片的表面上,达致集尘化烟的效果。但是,集尘装置与离化装置均各自独立,如上述中国台湾公告号第482028,从图6可见,二个装置体积大,当欲容纳于有限空间的设备中,是有困难的,因此如何将离化、集尘等二装置结合为一体使体积小型化,是本技术的将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离子化集尘器,使电极离子化区与集尘区有效靠近同一区域,使体积得以小型化,并提升集尘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离子化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的大集尘片,每相邻大集尘片之间架设较小面积的小片体;复数的金属杆及导电金属杆分别穿接固定大集尘片及小片体,其中局部数目的大集尘片前方设有凸片,凸片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上缺口及下缺口,在上、下缺口的空间中,分别架设一上导电杆及下导电杆;复数条电极线垂直连接于上、下导电杆上,每一条电极线位于彼此相邻的二片大集尘片的空间,该空间形成离子化区。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使电极离子化区与集尘区靠近同一区域,减小了体积,并提升了集尘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离子化集尘器的另件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图2A区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局部另件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电极线上端放大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电极线下端放大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容置于一容器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容置于一容器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容置于一容器的正面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离子化集尘器100;容器200;进风口205;出风口206;吸风器300;大集尘片10;凸片11;上缺口12;衔接孔13、25;下缺口14;上导电杆15;小螺柱151、161;下导电杆16;碍子17;小片体20;电极线40;上端41;下端42;卷簧体43;钩体45、46;离子化区50;左绝缘板60;右绝缘板60’;金属杆70;套筒72、92;气尘85;正电荷气尘86;净空气87;导电金属杆90;上间隙T1;下间隙T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离子化集尘器100包括复数的大集尘片10,每相邻大集尘片10(10)之间架设较小面积的小片体20;复数的金属杆70及导电金属杆90分别穿接固定大集尘片10及小片体20,选取其中局部数目的大集尘片10前方设有凸片11,凸片11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上缺口12及下缺口14,在上、下缺口12、14的空间中,分别架设一上导电杆15及下导电杆16;复数的电极线40垂直连接于上、下导电杆15、16上,每一条电极线40位于彼此相邻的二片大集尘片10的空间中,以使此空间形成离子化区50(如图4所示)。其中,局部数量的大集尘片10(10)不设有凸片11。其中左、右二侧的大集尘片10(10)的外侧架设左、右绝缘板60、60’;一组接有负电源的金属杆70穿接复数的套筒72,复数金属杆70分别穿接入大集尘片10的复数衔接孔13中,每相邻的套筒72(72)分别夹掣于每一大集尘片10的二侧表面,金属杆70的二外端分别固接于左、右绝缘板60、60’上;一组接有正电源的导电金属杆90穿梭有复数的套筒92,复数导电金属杆90分别穿接入小片体20的衔接孔25中,每相邻的套筒92(92)分别夹掣于每一小片体20的二侧表面上,导电金属杆90的二外端分别固接于左、右绝缘板60、60’上。其中上、下导电杆15、16的二侧端分别藉绝缘碍子17固接于左、右绝缘体60、60’上,其中上、下导电杆15、16由复数的短螺柱151、161相互螺接而成,其导电杆15、16上均设有复数的上、下间隙T1、T2;电极线40的上端41扣钩于上间隙T1中,下端42扣钩连接于下间隙T2中,使电极线40形成高压电极线(如图4所示)。其中离子化集尘器100被容置于一容器200中,该容器200为中空贯穿状,具有进风口205及出风口206;一吸风器300设置于出风口206处(如图7所示)。其中大集尘片10的表面带有均匀分布的负电荷,小片体20的表面带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离子化区50形成均匀的电场,以将通过离子化区50的气尘85离子化为带正电荷气尘86,正电荷气尘86被吸附于大集尘片10的表面(如图3所示)。其中电极线40的上、下端41、42分别形成套圈状,上端41的略下方形成卷簧体43,下端42略上方呈钩体45与电极线40本体上的一钩体46相钩接(如图5、图6所示)。继续参见图1、图2、图3,上、下导电杆15、16均由短状的金属小螺柱151、161相互螺接而成一长导电杆,其二端藉绝缘碍子17螺接固定于左、右绝缘板60、60’上,如图4所示,上、下导电杆15、16上均设有等距的上间隙T1及下间隙T2,电极线40为不锈钢线或兼容的导电金属线材质构成,电极线40的上端41为套圈状,上端41的略下方为类似弹簧的卷簧体43,下端42为套圈状,下端42的略上方呈钩体45与电极线40上的钩体46相扣接,其中上端41套扣于上间隙T1,下端42扣接于下间隙T2,使每一条电极线40垂直的分布于相邻二凸片11(11)之间的离子化区50中,其中每相邻二凸片11(11)之间的一片大集尘片10不设有凸片11,藉此以形成并彰显离子化区50的空间型态;其中卷簧体43受拉力具有收缩及延展长度的弹性力,藉此可因应配合上、下导电杆15、16彼此间规范内的各种距离。当上、下导电杆15、16电流导动时,使电极线40形成高压电极线,且在离子化区50空间形成电场。复数且等距排列的大集尘片10与金属杆70连接且被负电源导电,使大集尘片10的表面上均均匀带有负电荷(如图3所示),矩形的小片体20与导电金属杆90连接且被正电源导电,使小片体20的表面均匀带有正电荷,金属杆70及导电金属杆90的二端分别藉绝缘碍子22螺接固定于左、右绝缘板60、60’上。如图7、图8、图9所示,本技术的离子化集尘器100可被装置于一中通的容器200中,如图10所示,具有风扇的吸风器300装置于容器200出风口206处。当吸风器300激活,风扇旋转遂行吸风动作,使灰尘、烟雾、微小粒子、细菌及病毒...等等所构成的气尘85,由容器200的进风口205进入,首先通过离子化区50时,会被电极线40所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化集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复数的大集尘片,每相邻大集尘片之间架设较小面积的小片体;    复数的金属杆及导电金属杆分别穿接固定大集尘片及小片体,其中局部数目的大集尘片前方设有凸片,凸片的上、下方分别形成上缺口及下缺口,在上、下缺口的空间中,分别架设一上导电杆及下导电杆;    复数条电极线垂直连接于上、下导电杆上,每一条电极线位于彼此相邻的二片大集尘片的空间,该空间形成离子化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舜逸
申请(专利权)人:王舜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