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83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静电除尘器由放电部分和气体可穿透的集尘部分组成,放电部分与气体通道交叉,使包含灰尘和细菌的气体感应带电;集尘部分相互平行,与放电部分的前后都隔开一段距离,放电部分中有一个高电压施加单元。集尘部分的较低处有一个集尘腔。放电部分、集尘部分、高电压施加单元和集尘腔装在一个框架中成一个整体,通过框架周围表面上提供的装配法兰盘,静电除尘器能自由地相对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装配成一排。(*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电除尘器,它很容易地提高了集尘效率。在静电除尘器的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之间加上高电压,于是这两个电极之间便产生电晕放电,在空气中形成非均匀电场,以便使强电场部分中的空气电离,由此产生一个带电区。静电除尘的原理是这样的通过使有待净化的气体流过放电电极和集尘电极间产生的带电区,而使有带净化的气体中的灰尘粒子和各种各样的细菌带电,结果这些带电粒子就吸附在极性相反的集尘电极上,达到了集尘的目的。图7表示一个静电除尘器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平面图,该除尘器已在此前普遍地使用着。图7中,集尘部分由平板形集尘电极30a和30b构成,相互平行,沿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布置。在放电部分中,放电电极34由在集尘电极30a和30b之间的中间部分延伸的平板31构成,针形物33a和33b分别通过卡环32a和32b固定在平板31的气体流入侧和流出侧。各针形物33a沿平板31的气体流入侧的端部以一预定间隔嵌入,其尖端向着气体流入侧延伸。此外,各针形物33b沿平板31的气体流出侧的端部以一定间隔嵌入,其尖端向着气体流出侧延伸。在这种结构的静电除尘器中,当集尘电极30a、30b和放电电极34之间加上一个高电压,而放电电极34变成负电极时,从针形物33a和33b的尖端到集尘电极30a和30b之间产生虚线所示的电晕放电。与此形成对比,当包含灰尘的有待净化的的气体沿箭头方向流动时,通过电晕放电区的较大部分的灰尘被带上负电。于是,在产生电晕放电的部分形成一个带电区,通过集尘电极30a、30b和放电电极34之间的强电场,该带电区中带电的灰尘被集尘电极30a和30b吸附,并聚集在这些电极的表面上。图8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所专利技术并已投放市场的一种静电除尘器。该静电除尘器由一个放电部分38和一个集尘部分40构成在放电部分38中,嵌入针形物35的放电棒36和空心金属棒37集中安装,在集尘部分40中,空心金属棒39沿着放电部分38的方向集中安装。于是在这种结构的静电除尘器中,从各个针形物35的尖端到集尘部分40之间形成很强的电晕放电。此外,由于集尘部分40是由空心金属棒39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所以整体表面积增大了,提高了集尘效率。此外,这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即当静电除尘器安装到空调机中使用时,希望去除细菌。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收集几乎所有的经过静电除尘器的有待净化的气体中存在的灰尘和各种各样的细菌。然而,当在有待净化的气体中灰尘和各种各样的含细菌量很大且负荷很重时,考虑到第一传统实施例(如图7所示)中的结构集尘效率很低,所以就不能满足所要求的集尘量,在该结构中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相对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而言是相互平行的。为了提高集尘效率,也可以使静电除尘器具有图6所示的构造,沿着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而连成一排。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待净化的气体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距离变长,静电除尘器的体积变大,使安装起来有困难。第二传统实施例(如图8所示)也具有相同的缺点。此外,在前面提到的一种结构中,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相对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而言是相互平行的,相对于当有待净化的气体通过带电区时产生的带电粒子量,也产生很少量的反向带电粒子,吸附在放电电极上。结果,放电电极的尖端部分变粗,因此防碍了电晕放电,降低了集尘效率。于是,需要有一个锤击装置,敲打放电电极,去除吸附在放电电极上的反向带电粒子。然而,由于放电电极一侧加有高压电,所以锤击装置要完全绝缘,并且锤击装置安装起来就很复杂。还有一种带有锤击装置的常规静电除尘器,该装置用来敲打位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中的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以便去除吸附在集尘电极上的带电粒子和吸附在放电电极上的反向带电粒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有待净化的气体中的灰尘会损坏锤击装置,这给日常维护带来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它包括一个装于机壳中的放电部分和多个具有气体可穿透结构的集尘部分,放电部分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交叉,使从进气口送入、从排气口排出的有待净化的包括所不需要的物质如灰尘和各种各样细菌的气体感应带电,集尘部分相互平行,与放电部分的前面和后面隔开一段距离,其中放电部分中有一个高电压施加单元,集尘部分的较低处有一个集尘腔,放电部分、集尘部分、高电压施加单元和集尘腔装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一个整体,通过框架周围表面提供的装配法兰盘,静电除尘器能自由地相对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装配成一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其中设有锤击装置的一块击铁,用于去除吸附在每个都具有气体可穿透结构的集尘部分上的所不希望的物质,以及被该击铁锤击的锤击棒的外端,向外伸出机壳。通过以下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一目了然。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作更详细的描述,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静电除尘器结构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静电除尘器的侧剖面图。图3是图1所示放电单元的透视图。图4是放电单元另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用来说明锤击装置。图6是本专利技术静电除尘器连成一排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常规的静电除尘器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另一种常规的静电除尘器的透视图。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参照图1至图6加以说明。此外,图1至图6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或相应的部件。如总体透视图1和侧剖面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静电除尘器1实际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个放电部分2,它的安装位置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成直角;多个集尘部分3,该部分与放电部分2的前面和后面隔开一段距离,且与放电部分2平行;一个形成在放电部分2中的高压施加单元4;以及一个形成在集尘部分3的较低处的集尘腔5,放电部分2、集尘部分3、高压施加单元4和集尘腔5通过框架6组装成一个整体。此外,由于进气口27和排气口28的开口部分与以四角形式包围集尘部分3的外围的密封梁8连在一起,所以全部有待净化的气体都经过集尘部分3和放电部分2。于是就有可能解决灰尘短路的问题,这在传统的静电除尘器中是个难题。放电部分2通过支撑棒14安装在静电除尘器1的中央,支撑棒14挂在悬吊部件15的下面,该部件又固定到一块支撑角铁16上,如图2所示。在集尘部分3中,集尘电极10固定在支撑框架9上,该框架挂在固定到密封梁8的悬吊部件7的下面,集尘部分3的较低部分通过支撑框架9的定位部件18固定,集尘部分3与放电部分2的前面和后面隔开一段距离,且相互都与放电部分2平行。此外,放电部分2的放电电极的尖端和集尘电极10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这取决于有待净化的气体的负荷,这样,就留下一道大约为10毫米至200毫米宽的缝隙。放电部分2有一个四角形的放电电极框架20,锯齿形放电电极单元22安装在放电电极框架20的中间开口部分。如图3所示,通过将带形金属板的两边穿孔和将多个锯齿形部分26相互平行安装,锯齿形放电电极单元22成为锯齿形放电极23。支撑杆24穿过如此构成的锯齿形放电板23,于是锯齿形放电板23成为一个整体,这些板之间通过垫套25相互隔开一段预定的距离,由此构成放电单元22。再进一步,通过将支撑杆24的两端插入到放电电板框架上的孔中,而将放电电极框架20和放电单元22连成一体,由此构成放电部分2。在如此构成的放电部分2中,由于锯齿形部分26靠近放电部分2的整个表面分布,所以从锯齿形部分26的尖端无数次地产生电晕放电,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除尘器,它包括一个位于机壳中的放电部分和多个具有气体可穿透结构的集尘部分,放电部分与有待净化的气体通道交叉,使从进气口送入、从排气口排出的有待净化的包含所不需要的诸如灰尘和各种各样细菌物质的气体感应带电,集尘部分相互平行,与所述放电部分的前面和后面隔开一段距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部分中有一个高电压施加单元,所述集尘部分的较低处有一个集尘腔,所述放电部分、集尘部分、高电压施加单元和集尘腔装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一个整体,通过所述框架周围表面上提供的装配法兰盘,所述静电除尘器能自由地装配成一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惠一
申请(专利权)人:爱尔迪克株式会社日本过滤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