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荣照专利>正文

跑鞋及其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35302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3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跑鞋及其鞋底,鞋底的底面以其纵轴线划分为鞋底内、外两侧,鞋底内侧与后脚跟内侧、中足内侧以及第一、第二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外侧与后脚跟外侧、中足外侧以及第三第四第五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内、外侧的底面均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形成倒V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鞋底的底面内、外两侧分别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一方面能够提供平衡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跑步过程中,鞋底内、外两侧受重力作用后压缩变形,以形变势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运动能量,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凭借其自身的弹性,将能量反馈给足部,令跑步者更加轻松快速地运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跑鞋及其鞋底
技术介绍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工作人员对人足进行长时间的生物力学测试与分析后发现,脚在触地期间,脚的沈根骨骼间不断地产生复杂的相关动作,并且是一种复杂的围绕三维轴线都要发生旋转的三维空间运动,如图1所示。同时,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虽然人脚部着地动作不尽相同,但以脚后跟外侧先着地的情况居多。脚后跟外侧先着地,着地初期,后脚跟脂肪垫受到触地初期的冲击力作用而变形,吸收部分能量,距骨关节绕X轴转动,使小腿略向后旋转,这个动作持续时间很短即消失;着地中期,小腿围绕X轴开始向前旋转,脚掌面内侧下落,外侧上升,绕Z轴旋转;着地后期,小腿继续围绕X轴向前旋转,逐渐趋向停止,而脚掌面内侧下落停止,外侧停止上升达到平衡,随重心前移,脚掌面的内外侧却会向相反方向回调。在着地初期、中期以及后期,脚掌面在不断绕X、Z轴旋转,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有方向问题,也有旋转程度的问题。在实际的运动跑步过程中,穿鞋不当极容易使脚部内外翻转不当,造成不必要的运动损伤。目前大部分跑鞋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鞋底的平衡稳定性不高,以及鞋底的能量反馈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跑鞋平衡稳定性以及能量反馈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跑鞋鞋底,鞋底的底面以其纵轴线划分为鞋底内、外两侧,鞋底内侧与后脚跟内侧、中足内侧以及第一、 第二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外侧与后脚跟外侧、中足外侧以及第三、第四、第五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内、外侧的底面均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形成倒V形。在上述鞋底中,鞋底内、外侧的倾斜角度为15度。在上述鞋底中,鞋底的底面上对应足跟外侧和前脚掌内侧的部位分别嵌装有多块耐磨块,耐磨块的材质为耐磨橡胶,且底面设有防滑花纹。在上述鞋底中,鞋底的底面上与中足部分对应的部分设置有多道横向凹槽。在上述鞋底中,在后脚跟处Ll大于L2,在前脚掌处Ll小于L2,Ll为鞋底内侧边缘到鞋底纵轴线的距离,L2为鞋底外侧边缘到鞋底纵轴线的距离。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跑鞋,包括上述结构的鞋底。本技术,鞋底的底面内、外两侧分别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一方面能够提供平衡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跑步过程中,鞋底内、外两侧受重力作用后压缩变形,以形变势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运动能量,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凭借其自身的弹性将能量反馈给足部,令跑步者更加轻松快速地运动。附图说明图1足部受力分析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跑鞋鞋底,具有良好的平衡稳定性以及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快速反馈及推动性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出详细的说明。根据人体足部工程学,人足可分为内、外两侧内侧包括后脚跟内侧、中足内侧以及第一、第二跖趾区域,外侧包括后脚跟外侧、中足外侧以及第三、第四、第五跖趾区域。本技术提供的跑鞋鞋底,对应以上区域将鞋底的底面划分鞋底内侧10和鞋底两侧20,鞋底的底面在未受力前并不是与地面平行的,鞋底内、外两侧10、20的底面分别斜向鞋底纵轴线0向上内凹,即鞋底内、外侧10、20的底面均朝向鞋底纵轴线0向上倾斜,形成倒V形, 倾斜角度分别为15°左右,如图2、图3所示。鞋底的材料为轻质WiyIon材料,以减少跑鞋的整体重量,考虑到足跟外侧和前脚掌内侧的运动磨损程度较大,因此,鞋底的底面上对应足跟外侧和前脚掌内侧的部位分别嵌装有多块耐磨块30,材质为耐磨橡胶,同时印花处理,用于加强鞋底的抓地止滑性。鞋底底面上与中足部分对应的部分设置三道横向凹槽40,以便于前脚掌部与后脚跟部的灵活过渡。本技术具有良好的平衡稳定性和能量快速反馈性。(1)关于平衡稳定性。经过大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i^ootkan试验,以脚后脚跟外侧先着地为例,在跑步过程中,脚后跟触地初期,脚部外翻,后脚跟内侧下落,外侧上升,逐渐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前掌离地期间,脚部外翻,前掌外侧上升,内侧使力向前蹬离地面。请参见图3,根据力矩作用原理,力矩M=作用力FX力臂L,F为人体重力G,L1为作用力中心到内侧支点Al的力臂长,L2为中心到外侧支点A2的力臂长,重力G使支点Al 顺时针旋转(外翻),使支点A2逆时针旋转(内翻)。当Ll > L2,合力矩使得鞋(足)外翻;当 L1=L2,合力矩M=O ;当Ll < L2,合力矩使之内翻。故而,对鞋底内、外两侧10、20的分割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控制到足部运动过程中的翻转状况。本技术中,在后脚跟处Ll > L2,导致后脚跟有外翻的趋势,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脚部触地初期,外侧向内侧快速转移,降低外侧受力峰值,减缓运动疲劳,另一方面有助于触地中期由后脚掌向中足及前脚掌过渡, 轻松、自然、灵活,提高跑鞋的平衡稳定性;在前脚掌处,Ll略小于L2,使得脚部在触地后期有些许的内翻,防止脚部过度外翻,前脚掌外侧能更好地贴合地面,增大接触面积,分散前脚掌内侧的压力。而且倒V形的鞋底在受力后压缩变形,最终紧贴地面,M=0,与一般的平底鞋有相比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稳定性增强。(2)关于能量快速反馈性。不管是前脚掌还是后脚跟部位,鞋底的底面呈倒V形,在跑步过程中,受重力作用后,压缩变形,紧贴地面,以形变势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运动能量。当脚部离开地面时,凭借其自身的弹性,将能量反馈给足部,令跑步者更加轻松快速的运动。而且,由于鞋底紧贴地面后,内、外侧材料的形变已经达到相对高的一个值,使鞋底后脚跟和前脚掌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使跑步者更快地蹬离地面,将前期储存的部分运动能量快速反馈给足部,促使人体向前运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鞋底的跑鞋。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跑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的底面以其纵轴线划分为鞋底内、外两侧,鞋底内侧与后脚跟内侧、中足内侧以及第一、第二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外侧与后脚跟外侧、中足外侧以及第三、第四、第五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内、外侧的底面均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形成倒V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内、外侧的倾斜角度为15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的底面上对应足跟外侧和前脚掌内侧的部位分别嵌装有多块耐磨块,耐磨块的材质为耐磨橡胶,且底面设有防滑花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的底面上与中足部分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多道横向凹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跑鞋鞋底,其特征在于,在后脚跟处Ll大于L2,在前脚掌处Ll小于L2,Ll为鞋底内侧边缘到鞋底纵轴线的距离,L2为鞋底外侧边缘到鞋底纵轴线的距1 O6.跑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项任一项所述的鞋底。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跑鞋及其鞋底,鞋底的底面以其纵轴线划分为鞋底内、外两侧,鞋底内侧与后脚跟内侧、中足内侧以及第一、第二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外侧与后脚跟外侧、中足外侧以及第三第四第五跖趾区域相对应,鞋底内、外侧的底面均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形成倒V形。本技术,鞋底的底面内、外两侧分别朝向鞋底纵轴线向上倾斜,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照吴荣光熊益清陈红春张升
申请(专利权)人:吴荣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