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3230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角帆蚌的培育方法中的一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这种三角帆蚌早繁方法率先在国内成功地突破了三角帆蚌提早繁殖的技术关键,独创性地对亲蚌及其苗种在温室进行人工培育,采取水温调节和生物饵料定向培育技术,促使亲蚌性腺提前成熟以及苗种早春快速生长获得成功,可实现80%三角帆蚌达到插珠规格;其技术要点是:这种三角帆蚌苗种早繁方法主要包括亲蚌选择、亲蚌培育、采苗、寄生阶段蚌苗培育、脱苗后稚蚌培育和幼蚌培育等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角帆蛘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三角帆蛘的苗种的早繁方法。
技术介绍
三角帆蛘俗称河蛘、珍珠蛘、三角蛘,是一类淡水双壳类软体动物,属瓣鳃纲,真瓣鳃目,珠蛘科、帆蛘属,广泛分布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尤以鄱阳湖以及其他大、中型湖泊分布较多,且产量较高,是中国特有的优秀淡水育珠蛘。天然水域或养殖池塘的三角帆蛘一般在4月上中旬开始繁殖,5-6月为繁殖高峰期,多数蛘农为了提前育苗,在池塘上万只蛘中挑选几十个怀成熟钩介幼虫的三角帆蛘母蛘,这种传统的育苗方法缺点很多,如所选亲蛘并非育珠性能好的三角帆蛘,而是怀成熟钩介幼虫早的三角帆蛘; 工作量大,耗时费力;对育珠三角帆蛘的损伤大;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出苗率低,苗种生产稳定性差等。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早繁苗苗种质量低、数量少,苗种生产仍主要集中在 5月初寄苗,5月份寄苗生产的三角帆蛘养至当年11月份,大部分小蛘不能达到插片规格, 只能等到来年春天甚至秋季插片,大大延后育珠生产,缩短育珠周期,加大了养殖成本和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三角帆蛘育苗方法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稳产、高产、蛘苗优良的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亲蛘选择优选出活力强,外壳无损伤,体重为同批蛘中前10%的亲蛘,然后再从中选出壳宽和壳长比大于平均比例15 20%的亲蛘,作为繁育亲蛘;2 >亲蛘培育采用温室大棚培育方法,于11月中旬建成亲蛘培育温室大棚,面积 2-3亩/池为宜,大棚中池塘注水后尽快把优选亲蛘挂入温室,以防温室内外温差变大,使亲蛘产生温差应激反应而造成伤害;每亩温室挂亲蛘300-400只,亲蛘温室培育2个月后, 至来年3月份即可怀成熟钩介幼虫,培育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大棚是否有破损,并及时清扫积雪;3 >采苗将怀有成熟钩介幼虫的母蛘挑选出,阴干池,放入盛有新鲜池塘水的寄苗用水族箱中,寄主鱼附着的钩介幼虫的密度控制在3 4万个/kg寄主鱼,采苗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均在温室进行;4 >寄生阶段蛘苗培育寄主鱼的放养密度以Im2育苗池中放养1 1. 5kg为宜, 育苗池温室为遮光温室大棚,以减少光照对寄主鱼的刺激,将蓄水池与育苗池水循环,通过透光温室大棚中蓄水池的水提高育苗池水温,育苗池与蓄水池水体体积比为1 5,蓄水池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根据环境温度调节加注新水量,保证水温降低不超过2°C;寄生鱼3上的钩介幼虫脱落至育苗池底后,将寄生鱼捞出,进入稚蛘培育阶段;5 >脱苗后稚蛘培育蛘苗的放养密度为Im2育苗池中放养蛘苗2 3万个,稚蛘培育阶段水温调节同寄生阶段蛘苗培育;6 >幼蛘培育于5月份将幼蛘转入温室外大池塘进行培育,幼蛘的放养密度为每网箱放养100 150只蛘苗,每公顷放养60万个。步骤1 >所选亲蛘中,雌雄比为3 1,选择亲蛘时间为11月初。步骤2 >中,池塘注水之前,首先清除池底残余三角帆蛘及其他淡水贝类,避免造成种质污染、营养竞争等,然后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60-80kg/亩,最后采用高透光塑料布及其钢结构支架于池塘上搭建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搭建好后,池塘注水。步骤3 >中,所述寄主鱼为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色泽鲜艳、无伤无病的黄颡鱼,体重在50士 IOg最佳,附着钩介幼虫前在育苗大棚暂养。步骤4 >中,控制育苗池中水流速为1 1. 5T/h。步骤5 >中,控制育苗池中水流速先期慢后期快,流速0.5 2T/h,夜间大于白天。步骤5 >中,每天加入营养泥,为了避免淤泥过多以及出现淤泥堆积的死角,造成稚蛘埋于其中窒息死亡,营养泥的加入量与稚蛘的壳高一致,并严格量化添加营养泥,每日一次。步骤5 >中,每日至少操池2次,疏散蛘苗,操池时手不能碰到池底。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三角帆蛘早繁方法率先在国内成功地突破了三角帆蛘提早繁殖的技术关键,独创性地对亲蛘及其苗种在温室进行人工培育,采取水温调节和生物饵料定向培育技术,促使亲蛘性腺提前成熟以及苗种早春快速生长获得成功。这种早繁方法,3月份即可寄苗并开展苗种生产,延长当年蛘的生长周期2个月,使三角帆蛘早繁幼蛘苗种产量达1-2万个/m2,繁育出的幼蛘体质优良,规格整齐,可使约80%当年育三角帆蛘壳长达到13cm以上,完全可以满足三角帆蛘当年插珠的要求,缩短育珠周期半年至1年,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这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的步骤如下1.亲蛘选择优选出活力强、外壳无损伤,体重为同批蛘中前10%的亲蛘,作为备选亲蛘,然后再从中选出壳宽和壳长比例大于平均比例15 20%的亲蛘,作为繁育亲蛘,亲蛘中雌雄比为3 1;选择亲蛘的时间为11月初,即刚入冬的季节,在气温为5 15°C的日子选择亲蛘。其中,雌蛘和雄蛘的性状鉴别详见表1。表1雌蛘和雄蛘的性状鉴别权利要求1.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亲蛘选择优选出活力强,外壳无损伤,体重为同批蛘中前10%的亲蛘,然后再从中选出壳宽和壳长比大于平均比例15 20%的亲蛘,作为繁育亲蛘;2>亲蛘培育采用温室大棚培育方法,于11月中旬建成亲蛘培育温室大棚,面积2-3 亩/池为宜,大棚中池塘注水后尽快把优选亲蛘挂入温室,以防温室内外温差变大,使亲蛘产生温差应激反应而造成伤害;每亩温室挂亲蛘300-400只,亲蛘温室培育2个月后,至来年3月份即可怀成熟钩介幼虫,培育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大棚是否有破损,并及时清扫积雪;3>采苗将怀有成熟钩介幼虫的母蛘挑选出,阴干池,放入盛有新鲜池塘水的寄苗用水族箱中,寄主鱼附着的钩介幼虫的密度控制在3 4万个/kg寄主鱼,采苗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均在温室进行;4>寄生阶段蛘苗培育寄主鱼的放养密度以Im2育苗池中放养1 1. 5kg为宜,育苗池温室为遮光温室大棚,以减少光照对寄主鱼的刺激,将蓄水池与育苗池水循环,通过透光温室大棚中蓄水池的水提高育苗池水温,育苗池与蓄水池水体体积比为1 5,蓄水池定期加注新水,改良水质,根据环境温度调节加注新水量,保证水温降低不超过2°C;寄生鱼上的钩介幼虫脱落至育苗池底后,将寄生鱼捞出,进入稚蛘培育阶段;5>脱苗后稚蛘培育蛘苗的放养密度为Im2育苗池中放养蛘苗2 3万个,稚蛘培育阶段水温调节同寄生阶段蛘苗培育;6>幼蛘培育于5月份将幼蛘转入温室外大池塘进行培育,幼蛘的放养密度为每网箱放养100 150只蛘苗,每公顷放养60万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选亲蛘中,雌雄比为3 1,选择亲蛘时间为11月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角帆蛘苗种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池塘注水之前,首先清除池底残余三角帆蛘及其他淡水贝类,避免造成种质污染、营养竞争等, 然后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60-80kg/亩,最后采用高透光塑料布及其钢结构支架于池塘上搭建温室大棚,温室大棚搭建好后,池塘注水。4.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志毅李家乐王照旗韩学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