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单强专利>正文

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53127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它包括引流袋以及由内腔管和外腔管构成的双腔引流管,内腔管与引流袋连通、外腔管腔口上有胶塞,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由中央处理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其中,压力感受器与PLC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外腔管的前端;电磁阀与PLC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阀安装在引流袋的进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引流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交普通引流装置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引流袋的高度进而调解流速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后期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神经外科使用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神经外科弓I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脑瘤、重度颅内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后往往容易因积血、积水或者积液等问题而导致颅脑内压升高,致使患者疼痛难忍,必须进行急救。通常的急救治疗护理方法就是采用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减压。目前使用的普通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袋和引流袋悬挂架构成,首先对患者病灶的部位置入引流管,在引流管的外端连接上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在引流袋悬挂架上,通过引流袋挂在引流袋悬挂架上的高度调节颅脑内压与引流袋内压之间的压力差及引流速度。在通常情况下,引流袋挂的高度低于颅脑病灶位置,则开始引流,越低则引流速度越快。但由于这种调整是人为控制的,没有和患者的实际颅脑内压相结合,所以不能达到最快、最恰当的减压,对后期的治疗也存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编程简单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但还未见有将PLC自动控制与普通神经外科用的引流装置相结合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普通引流装置不能根据颅脑内压的高低自动控制引流速度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引流袋以及由内腔管和外腔管构成的双腔引流管,内腔管与引流袋连通、外腔管腔口上有胶塞,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由中央处理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其中,压力感受器与PLC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外腔管的前端;电磁阀与PLC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阀安装在引流袋的进口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本技术通过压力感受器感感受压力,经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后,自动调整电磁阀达到更加合理的流速,实现了对引流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交普通引流装置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引流袋的高度进而调解流速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后期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简图。图中1引流袋、2内腔管、3外腔管、4中央处理器,5A/D转换器,6D/A转换器,7压力感受器,8电磁阀、9胶塞、10液晶显示器、11中央处理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引流袋1以及由内腔管2和外腔管3构成的双腔引流管,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由中央处理器4、A/D转换器5、D/A转换器6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11,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11相连的压力传感器7、电磁阀8。其中,内腔管2与引流袋1连通。外腔管3腔口上有胶塞9,打开胶塞9后,可从外腔管3腔口处注入药液进行冲洗或治疗。压力传感器7安装在外腔管3的前端;压力感受器7与PLC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向PLC输入信号。电磁阀8安装在引流袋1的进口处;电磁阀8与PLC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执行PLC发出的指令。方便实施以及考虑到实施效果,可将中央处理器4采用CPU2M中央处理器;可将A/D转换器5采用EM231模拟量输入模块和SM322数字量输出模块;可将D/A转换器6采用SM321数字量输入模块和EM232模拟量输出模块。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流程简图,如图2所示,使用时先接通电源,启动并运行软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设置颅脑内压的正常范围值,然后启动。为便于操作,可在中央处理器上设置液晶显示器10。当压力感受器7感受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值时,此时压力感受器7会将信号传递给EM231模拟量输入模,经A/D转换器5传递给SM322数字量输出模块,从SM322数字量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再传递给CPU2M中央处理器,经过CPU2M中央处理器的处理,然后将信号传递给SM321数字量输入模块,经D/A转换器6传递给EM232模拟量输出模块,从EM232模拟量输出模块输出的信号最后在将信号传递给电磁阀8,通过电磁阀8控制流速,流至压力感受器7感受的压力回到正常的设定范围值后,经同样的过程信号传递途径,此时电磁阀8会关闭。整个引流过程实现了对引流的自动化控制,无需再通过人工进行操作,显示出更加合理的优势,也为患者减少了痛苦、为后期治疗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方便。权利要求1. 一种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引流袋(1)以及由内腔管(2)和外腔管(3)构成的双腔引流管,内腔管(2)与引流袋(1)连通、外腔管(3)腔口上有胶塞(9),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由中央处理器(4)、A/D转换器(5)、D/A转换器 (6)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11),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的压力传感器(7)、电磁阀(8),其中,压力感受器(7 )与PLC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7 )安装在外腔管(3 )的前端;电磁阀 (8)与PLC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阀(8)安装在引流袋(1)的进口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神经外科引流用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它包括引流袋以及由内腔管和外腔管构成的双腔引流管,内腔管与引流袋连通、外腔管腔口上有胶塞,该控制系统还包括由中央处理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组成的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的压力传感器、电磁阀,其中,压力感受器与PLC的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外腔管的前端;电磁阀与PLC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阀安装在引流袋的进口处。本技术实现了对引流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彻底改变了以往交普通引流装置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引流袋的高度进而调解流速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患者后期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方便。文档编号A61M1/00GK202314578SQ20112046039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单强, 宿鹏飞, 牛运琪, 王广义, 袁士博, 陈玉慧 申请人:单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强陈玉慧王广义宿鹏飞袁士博牛运琪
申请(专利权)人:单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