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安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4686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包括墨菲式管,所述墨菲式管上端通过上导管连接带有护套的瓶塞穿刺器,瓶塞穿刺器的右端通过连通管连接空气过滤器;墨菲式管的左侧开有侧孔,侧孔内设有空气过滤膜,侧孔的外边缘处连接有空气过滤器盖;所述墨菲式管内部设有滴管和过滤器,滴管穿过墨菲式管上盖并连接上导管,过滤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过滤器上盖和过滤器下盖,过滤器内设有储水槽和止液过滤膜,储水槽的两侧设有进水口,储水槽底端设有渗漏膜,渗漏膜的下端设有止液过滤膜;所述墨菲式管底端连接调节器,调节器另一端通过下导管连接静脉头皮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制作一次成型,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
技术介绍
目前,静脉输液器输液的时候,由于输液管及墨菲氏管内储存有气体,墨菲氏管的主要作用是在输液过程中判断输液的流速及产生一个虹吸作用减缓输液压力,由于墨菲氏管的存在,所以输液过程就要求在静脉穿刺前做排尽空气的操作,这样增加了护士的操作程序,为方便护士的操作,针对此项问题,中国专利CN1337098A和CN101940807A分别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排气的输液器,但实际过程中这两项专利没有下端物体的阻挡,无法达到真正的“自动”之意。现在普通输液器在输液时药液流完后,输液器内的药液就一直流下去,直至人体的静脉压与输液器中药物的重力平衡时药液才停止,由于液体的扩散作用,人体里的血液回流到输液器的导管中,这种现象不但引起病人的惊恐和护士花很多时间重新排气等,由于血栓的很快形成甚至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的专利产品都有自动止液输液器,原理是当药液在墨菲氏管内滴完后,自动封闭下导管入水口,这样并无法达到防回血的效果。基于这个原因,中国专利CN201814935U采用了一条引流条的方法将墨菲氏管内少量的残留液通过虹吸引流的方法引入头皮针的前端达到防回血的效果,但由于制作工艺及引流条的设计比较困难,所以制造成本相对比较贵,难易成规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以克服目前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包括墨菲式管,所述墨菲式管上端通过上导管连接带有护套的瓶塞穿刺器,瓶塞穿刺器的右端通过连通管连接空气过滤器,墨菲式管顶端设有墨菲式管上盖,墨菲式管上盖上设有注射件;墨菲式管的左侧开有侧孔,侧孔内设有空气过滤器,侧孔的外边缘处连接有空气过滤器盖;所述墨菲式管内部设有滴管和过滤器, 滴管穿过墨菲式管上盖并连接上导管,过滤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过滤器上盖和过滤器下盖,过滤器内设有储水槽和止液过滤膜,储水槽的两侧设有进水口,储水槽底端设有渗漏膜,渗漏膜的下端设有止液过滤膜;所述墨菲式管底端连接调节器,调节器另一端通过下导管连接静脉头皮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制作一次成型,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中墨菲式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中墨菲式管和过滤器的剖面图。图中1、墨菲式管;2、上导管;3、护套;4、瓶塞穿刺器;5、连通管;6、空气过滤器;7、墨菲式管上盖;8、注射件;9、侧孔;10、空气过滤膜;11、空气过滤器盖;12、滴管;13、过滤器; 14、过滤器上盖;15、过滤器下盖;16、储水槽;17、止液过滤膜;18、进水口 ;19、渗漏膜;20、 调节器;21、下导管;22、静脉头皮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包括墨菲式管1,所述墨菲式管1上端通过上导管2连接带有护套3的瓶塞穿刺器4,瓶塞穿刺器4的右端通过连通管5连接空气过滤器6,墨菲式管1顶端设有墨菲式管上盖7,墨菲式管上盖7上设有注射件8 ;墨菲式管1的左侧开有侧孔9,侧孔9内设有空气过滤膜10,侧孔9的外边缘处连接有空气过滤器盖11 ;所述墨菲式管1内部设有滴管12和过滤器13,滴管12穿过墨菲式管上盖7并连接上导管2,过滤器1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过滤器上盖14 和过滤器下盖15,过滤器13内设有储水槽16和止液过滤膜17,储水槽16的两侧设有进水口 18,储水槽16底端设有渗漏膜19,渗漏膜19的下端设有止液过滤膜17 ;所述墨菲式管1 底端连接调节器20,调节器20另一端通过下导管21连接静脉头皮针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打开护套3将瓶塞穿刺器4插入药液瓶后,连通管5上的空气过滤器6使得药液与外界大气相通,使液体的重力作用经上导管2和带有注射件8 的墨菲氏管上盖7流入墨菲氏管1内,然后通过过滤器13的主进水口 18进入过滤器13内, 因过滤器13内的止液过滤膜17的表面张力的作用,药液不能马上穿透,墨菲氏管1内空气在液体挤压下流动的作用下通过侧孔9内的阻水型空气过滤膜10渠道排出,直至到药液覆盖侧孔9的阻水空气过滤膜10,此通道关闭;然后药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破了止液过滤膜 17的表面张力,经过滤器下盖14、下导管21流入至静脉头皮针22,直至整个输液前的自动排气完成;然后消毒开始穿刺输液,用调节器20调节输液速度,当药液瓶的药液流完至墨菲氏管1内后,护理人员未能及时换瓶输液时,由于过滤器13内的止液过滤膜17的表面张力跟液体的重力达到平衡,导致下导管21内的药液不能流动,同时过滤器上盖14的储水槽 16内的少量液体还在通过过滤器上盖14内的渗漏膜19缓慢的滴入到过滤器13内的止液过滤膜17上,并经下导管21流入静脉头皮针15至人体中,直至表面张力再次跟药液的重力达成新的平衡,达到自动止液的作用,另外储水槽16内的残留液直至流完的时间我们称之为防回血时间。具体使用时,当药液流入墨菲氏管1内时,由于止液过滤膜17的阻挡,可以将墨菲氏管1内空气自动通过侧孔9排除,侧孔9被药液覆盖后,药液突破止液过滤膜17的张力,直接流入下导管21直至针尖后方可输液,这样可以完全达到自动排气的效果;由于侧孔9 是锥形,且侧孔9比较大,表面张力不容易形成,当换瓶时,由于止液过滤膜17的存在,药液可以继续实现自动排气;另外在过滤器上盖14的中心掏空部位增加了一个能够储存少量残留液的槽,中间开一个很小的渗漏膜19,通过重力引流作用,将少量的残留液缓慢流入止液过滤膜17上,直至静脉头皮针22,对血管内的血液产生一个正压,达到了真正的一定时间内的防回血效果。 如图2所示,墨菲氏管1也可以不设排气孔,只需关闭调节器20并挤压墨菲氏管 1,或者倒置墨菲氏管1的方式蓄水,直到药液达到墨菲氏管1的1/2-2/3的位置,然后药液经下导管21流入静脉头皮针22后即可输液,药液流完后,同样可以通过防回血过滤器13 达到防回血的效果;但当达到防回血时,换瓶时需关闭调节器20挤压墨菲氏管1,这样才能保证下导管13不会产生气泡。权利要求1. 一种自动排气防回血医用输液器,包括墨菲式管(1),其特征在于墨菲式管(1)上端通过上导管( 连接带有护套C3)的瓶塞穿刺器G),瓶塞穿刺器(4)的右端通过连通管 (5)连接空气过滤器(6),墨菲式管(1)顶端设有墨菲式管上盖(7),墨菲式管上盖(7)上设有注射件(8);墨菲式管(1)左侧开有侧孔(9),侧孔(9)内设有空气过滤膜(10),侧孔(9) 的外边缘处连接有空气过滤器盖(11);墨菲式管(1)内部设有滴管(1 和过滤器(13),滴管(1 穿过墨菲式管上盖(7)并连接上导管0),过滤器(1 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过滤器上盖(14)和过滤器下盖(1 ,过滤器(1 内设有储水槽(16)和止液过滤膜(17),储水槽 (16)的两侧设有进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安
申请(专利权)人:魏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