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52088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包括瓶体、套盖和奶嘴,套盖内设置有硬料隔离盖,硬料隔离盖与瓶体的瓶口相吻合;硬料隔离盖内设置有环状隔离板,环状隔离板将硬料隔离盖的内腔分为置液腔和置气腔;硬料隔离盖底面上设置有进奶嘴和进气嘴,进奶嘴与置液腔相导通,进气嘴与置气腔相导通,进气嘴的自由端设置有开闭阀;所述的奶嘴底面上设置有透气嘴,透气嘴与置气腔相导。通过置气腔与透气嘴及进气嘴的组合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外围与大气相通,内围与奶瓶内气相通,这样一来消除了吸奶奶瓶内负压的状态。在婴儿吸奶时,能够很顺畅将瓶体中的奶液吸入奶嘴中再进入口中,奶瓶的内外气压平衡,能够很好的起到防胀气的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
本技术涉及奶瓶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技术背景奶瓶,从其字面意思来看仅仅是一个是用来装牛奶的器具。而生活中我们一般指代婴儿用品,其具有一塑料或者玻璃材质制作的瓶体和一用软硅胶材质制作的奶嘴组成。众所周知,在婴儿吸食奶液的时候,会造成奶瓶内呈负压的状态,达到一个极值就吸不动了,所以此时婴儿会松开奶嘴一会,让奶瓶外的空气进入奶瓶内消除这种负压状态后再进行吸食。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婴儿吸奶会很累很吃力,更严重的后果是空气进入奶瓶后在奶液中会形成扎堆的气泡,当婴儿吸食这些带气泡的奶液后会发生打嗝、呛奶等现象,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胀气引发的不良反应。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各个厂家开动了脑筋在奶嘴上进行了改进,比如专利 200910006202. 6公开的一种奶瓶防胀气结构,其包括奶嘴、软管和浮球,其中奶嘴设有透气孔,软管为中空管状并于两端各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软管的第一开口与透气孔连接,另外软管穿过浮球并使得第二开口显露于浮球之外,因此用于装有液体食物的奶瓶内时,通过浮球的浮力,可使第二开口永远漂浮在液体食物之上,让婴幼儿吸吮液体食物时, 泄压的气体可经透气孔、第一开口、软管和第二开口但不经液体食物而排入奶瓶内,以避免婴幼儿吸取到气体而胀气。简单来说这个技术是开设透气孔,使奶瓶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防止胀气,应该来说这个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浮球在奶瓶中浮动容易接触奶液,很容易奶液混入软管中去,这个使内外气压保持平衡的机构很快就失去效应,而且容易发生漏奶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奶瓶防胀气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提供了防胀气效果好、也不易发生漏奶现象的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包括瓶体、套盖和奶嘴,奶嘴设置在套盖上,套盖设置在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盖内设置有硬料隔离盖,硬料隔离盖与瓶体的瓶口相吻合;硬料隔离盖内设置有环状隔离板,环状隔离板将硬料隔离盖的内腔分为置液腔和置气腔;硬料隔离盖底面上设置有进奶嘴和进气嘴,进奶嘴与置液腔相导通,进气嘴与置气腔相导通,进气嘴的自由端设置有开闭阀;所述的奶嘴底面上设置有透气嘴,透气嘴与置气腔相导。本技术当中增设硬料隔离盖将奶嘴容腔与奶瓶容腔隔离开,在硬料隔离盖上隔离出置气腔,通过置气腔与透气嘴及进气嘴的组合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外围通过套盖与瓶口外壁的缝隙与大气相通,内围通过开闭阀与奶瓶内气相通,这样一来消除了吸奶奶瓶内负压的状态。在婴儿吸奶时,能够很顺畅将瓶体中的奶液吸入奶嘴中再进入口中, 奶瓶的内外气压平衡,奶液中的气泡减少甚至消失,能够很好的起到防胀气的效果。另外进气嘴的自由端设置开闭阀,使得奶液因为粘滞等效应而不会发生漏奶的现象,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泄漏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奶嘴侧壁上设置有进气槽,进气槽与透气嘴相导通。在安装奶嘴的时候,奶嘴底部的凸耳被嵌设在套盖中,因为奶嘴用软质硅胶制成, 透气嘴很容易被堵塞,所以在奶嘴侧壁上开设与透气嘴相导通的进气槽加以保证。作为优选,硬料隔离盖底面上的进奶嘴上连接有软胶管,软胶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吸球。在奶瓶使用过程中,奶瓶经常会动向,而奶液一直是保持在最低端,所以软胶管经常发生吸不到的现象,所以在其自由端安装吸球,根据吸球的重力,吸球随奶液也一直保持在最低端,从而保证顺畅吸奶。作为优选,奶嘴外包覆有防尘盖。众所周知,婴儿使用过的奶嘴经常要消毒、防尘,因为婴儿抵抗各种病菌的能力比较低,所以增设防尘盖,保持奶嘴的清洁和卫生。有益效果本技术当中增设硬料隔离盖将奶嘴容腔与奶瓶容腔隔离开,在硬料隔离盖上隔离出置气腔,通过置气腔与透气嘴及进气嘴的组合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外围通过套盖与瓶口外壁的缝隙与大气相通,内围通过开闭阀与奶瓶内气相通,这样一来消除了吸奶奶瓶内负压的状态。在婴儿吸奶时,能够很顺畅将瓶体中的奶液吸入奶嘴中再进入口中,奶瓶的内外气压平衡,奶液中的气泡减少甚至消失,能够很好的起到防胀气的效果。另外进气嘴的自由端设置开闭阀,使得奶液因为粘滞等效应而不会发生漏奶的现象, 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泄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硬料隔离盖的俯视结构图。图中1-瓶子,2-套盖,3-奶嘴,4-防尘盖,5-硬料隔离盖,6_置气腔,7_进奶嘴, 8-软胶管,9-吸球,10-进气槽,11-透气嘴,12-进气嘴,13-环状隔离板,14-置液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包括瓶体1、套盖2和奶嘴 3,奶嘴3的底端嵌设在套盖2内并通过套盖2上的开口漏出套盖2外。奶嘴3外包覆有防尘盖4,防尘盖为塑料透明盖。瓶体1的瓶口出设置有外螺纹,套盖2的下侧内面设置有内螺纹,套盖2与瓶体1螺旋相配合。套盖2内设置有硬料隔离盖5,硬料隔离盖5与瓶体1的瓶口相吻合;硬料隔离盖 5内设置有环状隔离板13,环状隔离板13将硬料隔离盖5的内腔分为置液腔14和置气腔 6 ;硬料隔离盖5底面上设置有进奶嘴7和进气嘴12,进奶嘴7与置液腔14相导通,进奶嘴 7上连接有软胶管8,软胶管8的自由端连接有吸球9。进气嘴12与置气腔6相导通,进气嘴12的自由端设置有开闭阀。奶嘴3底面上设置有透气嘴11,奶嘴3侧壁上设置有进气槽10,进气槽10与透气嘴11相导通,透气嘴11与置气腔6相导。 实用本技术当中增设硬料隔离盖将奶嘴容腔与奶瓶容腔隔离开,在硬料隔离盖上隔离出置气腔,通过置气腔与透气嘴及进气嘴的组合形成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外围通过套盖与瓶口外壁的缝隙与大气相通,内围通过开闭阀与奶瓶内气相通,这样一来消除了吸奶奶瓶内负压的状态。在婴儿吸奶时,能够很顺畅将瓶体中的奶液吸入奶嘴中再进入口中,奶瓶的内外气压平衡,奶液中的气泡减少甚至消失,能够很好的起到防胀气的效果。另外进气嘴的自由端设置开闭阀,使得奶液因为粘滞等效应而不会发生漏奶的现象,能够很好的起到防泄漏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包括瓶体、套盖和奶嘴,奶嘴设置在套盖上,套盖设置在瓶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盖内设置有硬料隔离盖,硬料隔离盖与瓶体的瓶口相吻合;硬料隔离盖内设置有环状隔离板,环状隔离板将硬料隔离盖的内腔分为置液腔和置气腔;硬料隔离盖底面上设置有进奶嘴和进气嘴,进奶嘴与置液腔相导通,进气嘴与置气腔相导通,进气嘴的自由端设置有开闭阀;所述的奶嘴底面上设置有透气嘴,透气嘴与置气腔相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奶嘴侧壁上设置有进气槽,进气槽与透气嘴相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其特征在于,硬料隔离盖底面上的进奶嘴上连接有软胶管,软胶管的自由端连接有吸球。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其特征在于,奶嘴外包覆有防尘盖。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其特征在于,奶嘴外包覆有防尘盖。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胀气减压装置的奶瓶,包括瓶体、套盖和奶嘴,套盖内设置有硬料隔离盖,硬料隔离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丽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