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52031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1:58
一种电子设备及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防止操作按钮脱落,并且可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该电子设备具有:由树脂构成的设计面板(12);安装在上述设计面板(12)上的操作按钮。操作按钮具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22)。上述设计面板(12)具有:插入上述按钮部的主体(24)的插入孔(40);和突起体(44),在上述设计面板(12)的背面,在允许上述臂部(22)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上述臂部(22)的一部分扣合,从而防止上述臂部(22)从设计面板(12)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安装了操作按钮的设计面板的电子设备、及向该设计面板安装操作按钮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光盘等电子设备通常具有作为其外表面发挥作用的设计面板,在该设计面板上, 安装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操作按钮等。该操作按钮在制造过程中安装到设计面板上, 而对于其安装方法,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技术通过螺丝将与弹出键连接的臂部安装到设计面板上。并且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按压按钮连接的臂部前端形成有安装孔,并且该安装孔中插通设计面板上竖立设置的销,从而将按压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专利文献3 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操作按钮连接的铰链部的前端形成方形框状的嵌合框部,在该嵌合框部插通设计面板上竖立设置的凹部,并且用设计面板和支持部件夹持该操作按钮。进一步专利文献4公开了以下技术在与弹出键连接的臂部的前端设置安装孔,并且该安装孔中插通设计面板上形成的焊接凸起,用烙铁等熔解焊接凸起,从而将弹出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6-18091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8-11618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164748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8-152844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专利文献1的技术是通过螺合安装的构造,因此较费工时。而根据专利文献2、3所述的技术,仅是将设计面板一侧的凸起插通到按钮一侧的孔中,可较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仅是将凸起插通到孔中, 因此存在按钮脱落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在将凸起插通到孔中的基础上,进一步用设计面板和支持部件夹持按钮,因此不会有脱落的危险。但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防止脱落,需要支持部件这一新的部件,导致部件个数增加,进而导致成本增加等。根据通过焊接将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的专利文献4的技术,防止了上述部件个数、按钮脱落的问题。但在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为了将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而需要焊接设备,安装作业变得庞杂。并且存在一旦焊接按钮就无法从设计面板取下的问题。即,现有技术中,不存在防止操作按钮脱落、 并可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的电子设备及按钮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操作按钮脱落并能够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的电子设备及按钮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设计面板,由树脂构成;和操作按钮, 安装在上述设计面板上,该操作按钮具有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并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以及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上述设计面板具有插入孔,用于插入上述按钮部;和扣合部件,在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在允许上述臂部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与上述臂部的一部分扣合,从而防止上述臂部从设计面板脱落。在优选方式中,上述臂部具有在该臂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狭缝,上述扣合部件是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突出并插通到上述狭缝的突起体,在上述扣合部件的前端形成有宽度大于上述狭缝的宽度的返回部。这种情况下,优选上述臂部还具有通过孔,该通过孔与上述狭缝连接,是宽度比上述返回部的宽度大的孔。在其他优选方式中,上述扣合部件是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突出并与该背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桥状体,上述臂部通过滑动地插入到上述间隙而与上述桥状体扣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按钮安装方法,将具有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及与上述按钮部连接的臂部的操作按钮安装到电子设备的设计面板上,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按钮部插入到由树脂构成的设计面板上所形成的插入孔中,并且在允许上述臂部向上述设计面板的面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使上述臂部的一部分与上述设计面板的背面上设置的扣合部件扣合, 防止上述臂部从设计面板脱落。根据本专利技术,仅是将臂部的一部分与扣合部件扣合,因此能够防止操作按钮脱落, 并且能够简单地将操作按钮安装到设计面板上。附图说明图1是配置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的PC的透视图。图2是操作按钮的背面图。图3是操作按钮的侧视图。图4是设计面板的背面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图7是表示将操作按钮组装到设计面板的流程的图。图8是操作按钮的背面图。图9是操作按钮的侧视图。图10是设计面板的背面图。图11是图10中的D-D剖视图。图12是图10中的E-E剖视图。图13是表示将操作按钮组装到设计面板的流程的图。图14是操作按钮的背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组装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光盘驱动器10的个人计算机(以下简称为“PC”) 100的概要透视图。在组装到PC100的状态下,光盘驱动器10的大部分收容在PC100的内部,仅位于光盘驱动器10的正面的设计面板 12露出到外部。该设计面板12上设有作为显示器的构成要素的导光透镜16、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指示的操作按钮14等。设计面板12上形成有插入该操作按钮14的按钮部的插入孔。并且,将与按钮部连接的臂部安装到设计面板12的背面,从而使操作按钮14组装到设计面板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该操作按钮14不脱落地简单地安装到设计面板12,使设计面板12及操作按钮14的构造特殊化。以下对此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操作按钮14的背面图,图3是操作按钮14的侧视图。 操作按钮14的一部分露出到电子设备的外表面,是接收用户的操作(按压动作)的部件, 由树脂、人造橡胶、硅等具有良好成形性和适度弹性的材料构成。该操作按钮14从大体上分为实际上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按钮部20 ;与该按钮部20连接的臂部22。按钮部20进一步大体上分为主体M和基座26。主体M是实际接收用户的按压动作的部位。该主体对在主视图中是横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其厚度充分大于设计面板12的厚度。组装操作按钮14时,该主体M从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一侧插通到该设计面板12上形成的插入孔40,从设计面板12的表面向外侧突出。按钮部20的基端连接到基座26。基座沈是具有至少比插入孔40及按钮部20大的尺寸的大致矩形的平板状部位。在该基座沈的上端附近形成定位孔观。该定位孔观是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上形成的定位凸起42插通的孔。定位凸起42插通到该定位孔观,从而限制按钮部20相对于设计面板12的位置,进一步限制按钮部主体M相对于插入孔40的位置。基座沈的背面上突出形成抵接凸起30。抵接凸起30与用户对主体M的按压动作联动,抵接到该操作按钮14的背后所设置的按压按钮开关60,按压该按压按钮开关60。从基座沈的上端两侧延伸设置一对臂部22。臂部22是在按钮部20的长度方向上长的大致带状的部位。该臂部22的前端略厚且宽大。在该宽大部分,在按钮部20的长度方向上形成长的狭缝32。组装操作按钮14时,设计面板12的背面上突起设置的突起体 44插通到该狭缝32。狭缝32的短轴方向的宽度大于该突起体44的根部部分的宽度,小于相当于该突起体44的前端部分的返回部46。但该狭缝32的宽度通过对该狭缝32的周边施力而弹性变形,可适当小幅变化。并且,通过该弹性变形,宽大的突起体44的返回部46 可通过。作为比该狭缝32宽大的孔的通过孔34连接到狭缝32的前端。该通过孔34比突起体44上设置的返回部46宽大,用于将臂部22从突起体44取下。接着参照图4 图6说明设计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村信彦
申请(专利权)人: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